一、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与运行情况
1.加盟方式统一
全国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有4种加盟方式,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根据发展情况,统一选择了授权式发展方式。江油局根据服务面积、服务人口及用邮需求,充分考察现有超市、小卖部等既有场所,按照距离邮政支局及各站点2km距离以上的布局原则,认真筛选加盟商,确保发展1个,成活1个。据调查,201个站的加盟商年纯收入在500~2000元之间,没有亏损现象,更重要的是便民站给商店增加了人气,形成了销售收入,这也让加盟商对邮政便民服务站有着良好的口碑。
2.管理方式一致
①加强培训。通过对各种制度资料等的学习,相互间加强交流,借鉴兄弟支局先进经验,将支局队伍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邮政便民服务站管理专业团队,同时加强对邮政便民服务站站长的培训,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②制度管理。在201个便民服务站点逐个安装上墙《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管理规定》、《安全用户须知》、《商务通余额查询流程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公告》等制度牌,有效规避便民服务站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③统一形象。所有的站点均挂有统一的邮政便民服务站招牌。4.运行情况良好201个便民服务站2013年1~11月共为老百姓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1.12万笔;销售邮政分销产品570.84万元,即日化产品149.16万元、酒水264.05万元、农资产品157.63万元;全市所辖201个便民服务站1~11月收集销售航空机票、火车票信息共计出票847张;自2013年5月启动代收国电项目,至2013年末,代收电费31.93万笔,代收额达到2319.22万元。站点建设为百姓办了好事,替政府解了难,为加盟商增加了收入,为运营商减少了成本,初步取得了“政府肯定、加盟商有利、运营商满意、百姓称赞”的良好效果。
二、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的有益经验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从启动到发展,时间不长,但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经验值得总结,这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全面建成服务站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1.转变邮政的发展战略
邮政在农村的业务总体处于亏损状态,自身的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契合了多方面的需求,理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盈利空间。绵阳市邮政将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放到了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2012年以来,按照四川省公司的工作方略,江油邮政大力推进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将便民服务站列为“一把手”直接管理的重点项目,将“修渠”作为工作重点,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服务,努力让老百姓“琐事不出‘格’、用邮不出村”,不断提升农民对邮政的依赖与信任程度。
2.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党中央的民生政策,也是地方政府赢取民心,提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单独依靠政府部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显得不切实际,政府迫切需要第三方的服务。而邮政作为一支国家队伍,与政府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江油邮政在推进农村便民服务站建设过程中,抓住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始终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开展收费、取款等一些政府想做而难以做到的一些业务,以服务民生为抓手,帮政府赢得了口碑,也争取了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
3.尊重农民的市场需求
邮政便民服务站最终的服务标的是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需求有着自身的市场特点,一是单笔业务量小。以取款为例,取一笔款一般收费1元,但有取款需求的农民颇多,尤其是哪些离城较远、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二是需求种类多。除了取款以外,还有充电话费、代收水电费等业务要求。邮政便民服务站不因单个业务经济效益低,依然开通了多个农民有需求愿望的业务平台。邮政便民服务站尊重农民的市场需求,并尽力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以代销化肥农药为例,市局要求各服务站点必须将产品送到农民家中或者劳作的田间,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绵阳邮政的温暖。
4.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业务除了帮政府部门分忧解难以外,还着力开拓其他业务。农村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是市场的“蓝海”。但是当前单个的业务要在农村推动,却面临巨大的运行成本,以购买飞机票、火车票为例,如果仿造城市在农村建立一个火车票、汽车票代购站点,将难以维持运转,而邮政便民服务站将多个业务进行叠加,将成本越摊越薄。邮政便民服务站抓住了这样的市场特点,与移动公司、燃气公司等多家企业或运营商进行业务洽谈,利用网络平台对各业务进行整合,替企业或运营商减少了成本,实现了各业务在农村的推广,也增加了便民服务站的盈利点。
三、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便民服务站建设在农村服务民生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据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便民服务站建设更好地实现“为民、便民、惠民”。
1.业务素质较低
农村各邮政便民服务站点工作人员一般年纪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虽然在加盟时对业务操作人员进行过培训,但随着业务发展,农民来便民服务站办理的业务增加,一些站点的工作人员学习能力不足,就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表现在业务操作不熟,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态度烦躁,影响了邮政服务的整体形象。
2.网络保障不力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业务操作的必须条件是网络畅通,但在农村网络却是个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还未普及到,这为江油市2014的工作计划(拟在2014年实现全市村村均有邮政便民服务站站点设置了最大障碍。即使在已经接通网线的部分农村地区,网络的速度与稳定性也有待提升。网络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办理并造成业务纠纷的增多。
3.技术支撑不够
目前,邮政便民服务的信息平台上各专业信息平台互不连通,各专业平台、各电子渠道的独立特征明显,联网互通性较差。便民服务站系统还不能满足“一个客户、一点接入、多个产品、一站服务”的方便快捷的要求,未能实现在同一平台将所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还做不到便民服务站、电子化支局、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业务平台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和联网运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业务开发的便利性,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4.业务分红不高
一些加盟商在加入初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却认为与自己的预想有差距。加盟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需缴纳数万元保证金,而且分红较低,不如加盟移动、电信等企业的收入分红高,并且在业务支持也不像移动、电信等有话费充值折扣等促销活动。一些地区利安、华夏通、拉卡拉等与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竞争已相对激烈,在江油单个业务的替代性也比较强,随着潜在竞争对手的加入,今后江油邮政便民站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因此,理顺收入分配是便民服务站建设今后需要考虑的因素。
5.退出机制不活
邮政便民服务站服务的业务内容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但是服务兼有市场化收费的方式,用市场化的方式就有加盟商的进入与退出问题。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站点选取严格把关,成活率高,但是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也面临一个退出的问题。目前的退出机制在实践过程中还显得不顺畅,这也导致一些经营不善的站点出现抵触情绪,容易导致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状态,结果邮政管理部门想管而管不到位,影响来办事的老百姓对便民服务站的评价,也引起其他加盟对象的顾虑。
四、加强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的思考
为更好地推进便民服务站建设与作用发挥,为邮政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邮政部门必须进行认真研究,以提升发展层次,拓宽发展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技术平台为手段,促进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健康发展。
1.争取政府更大支撑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已经得到了江油市的初步肯定,如在政务中心为邮政免费提供了200余平方米的营业场所。但还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需要邮政与政府进一步的沟通,力争政府将便民服务站建设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使便民服务站建设有组织保障,“借力政府部门”推动市场拓展(据调查,绵阳目督办已经有了这样的设想并将实施);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简化办事程序;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新闻媒体部门扩大便民服务站建设的宣传。
2.拓展更多业务种类
便民服务站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要坚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进一步增强邮政渠道在农村市场的竞争力,为政府分忧解难。①向生产领域拓展: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为城乡有志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等服务;②向科技领域拓展: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③向流通领域拓展:代理分散农户和企业洽谈供销事宜,建立健全农副产品供求及价格发布平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采用更多加盟方式
授权式加盟方式,提高了加盟商的存活力,但是却不利于市场的退出与站点的覆盖。除了授权式加盟以外,还有个体独立经营:将便民服务站作为单独的业务,合作经营;与电信等有业务重叠的部门合作,由村级机构代办。这3种方式各自都有一定的优缺点。第一种方式适合半志愿性质的服务,存活率不高,另外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各行政村,可以灵活采用加盟方式,这样也对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有辅助作用,针对授权式加盟商退出,可用另外3种方式进行承接。
4.提升业务办理平台
邮政必须按照“大平台”的概念,实现便民服务平台和邮政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整合,尤其要对便民服务站的前端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提高系统的集成性能和系统业务产品的加载能力,保障便民服务前台一台操作、后台集中管控。要将便民服务平台从单一的缴费型向全功能的价值型转变,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必须对那些自身业务知识不精,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解答群众咨询企业管理论文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业务技能与素质培训。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应着力打造成社会服务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实现为政府排忧解难。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邮政企业的自身发展。
作者:冯平 林劲松 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