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式的情境
浙南地域自古盛行佛道两教,境内供奉着多种神灵,各地纷纷兴建供奉陈十四夫人的庙宇,将陈夫人定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神灵形象,并流传着祈雨驱瘟、驱妖灭鬼、求佑祈福的祭神仪式,此仪式表述的核心环节为请盲眼艺人唱鼓词———《陈十四夫人传》,或称唱《灵经大传》,展演陈十四的出生及神界故事情节。唱夫人信仰仪式源于何时已无从考据,据清道光廿六年《丽水县志》载:“儿生,自洗儿及弥月、周岁,必设位于家供香花,招鼓者唱夫人遗事,曰唱夫人。”又据载“丽水县教谕屠本仁,尝与处州知府雷学海吟诗唱和上元灯社及祠祀顺懿夫人等风俗盛事,其中有‘作诗歌唱付瞽曚,神人和洽春融融’、‘蕃厘祠宇香烟笼、传芭赞唱盲志公’”等诗句①。又据清同治三年《云和县志·风俗篇》载:“丽邑西乡有唱《夫人词》者矣,叙述异事,俚俗皆知。”②流传于温州的娘娘词原系讲经说法形式,一般在宫殿、道观里进行,在清朝时已形成南板、北板两种类型,北板的唱词仍系讲经文的方式,文字句子很严格,南板与它大有差别,唱句插入许多风花雪月的辞藻,逗人喜爱。③由此可见,浙南的丽水、温州等地唱夫人仪式在前清已普遍存在。一般在乡村庙会、村落求雨、保佑平安、求子佑子、保吉走运等事象均要举行唱夫人仪式。
二、仪式的展演
鉴于《陈十四夫人传》的神圣性,这首祭坛颂歌非仪式不能搬演;非“祭坛鼓词先生”不可演唱;非师承不可传抄。故在举行仪式时显得庄重而严肃,仪式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式来进行,且在仪式中有很多禁忌,其中在庙宇中举行的集体祭神仪式和还愿主家的祭神仪式又有区别,所以浙南有俗话说:“鼓词好听,夫人难唱”。意思是鼓词虽然好听,而唱夫人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听到的。故在民间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唱夫人必须在特定的许愿前提条件下才能演唱,其基本条件为:1.求子得子;2.保佑子孙聪明平安长大;3.小儿出麻疹、痘疹保平安;4.生病许愿而痊愈;5.求运而运至;6.祈求本境本家平安;7.遇灾害疫害而许愿;8.集体求雨、保佑本境平安而许愿。④在以上许愿而得到印证时邀请鼓词艺人举行唱夫人仪式。由于温州境内唱灵经的仪式在当代产生了许多衍变,贴上了某些商业烙印,唱鼓词带着些许剧场性质,相对而言,丽水鼓词唱夫人仪式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俗。本文以丽水唱夫人仪式为个例进行仪式程序记录分析:一为庙宇唱夫人的集体祭神仪式,一为还愿主家的祭祀仪式。
三、仪式的音乐
陈十四夫人信仰为唱夫人仪式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给鼓词演唱、诵咒一个合理的归依。由于《陈十四夫人传》故事情节中有夫人赴闾山学法的环节,于是在唱夫人过程中吸收了许多闾山派做道场时的仪式环节,如净坛、发鼓、请神、送神、造花船等。根据仪式环节的先后,我们将仪式音乐出现的顺序分为净坛、请神、酬神、送神。1.净坛。在仪式开始前,鼓词先生开始念净口咒,同时点燃符纸并在所处空间和自己身上绕圈,以此作为净坛,净坛时要颂唱净坛经。2.请神。请神由观音篇、夫人篇、祖师篇、外篇四部分组成。请神时先击鼓,称“击头通”,头通鼓是开场时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代表鼓词先生演唱水平的关键技艺,每位鼓词艺人都在击头通上下功夫。3.酬神。这是仪式音乐的主体部分,由鼓词先生演唱整本的《陈十四夫人传》,温州地区一般演唱大本的《灵经传》,分启篇、正篇、后篇需七天七夜完成,分别演唱“香山”、“蔡状元修建洛阳桥”、“陈十四夫人”等。丽水地区一般演唱《陈十四夫人传》洁本,又称“单本夫人”只需一天一夜即可完成,如在庙会期间也有演唱整本《陈十四夫人传》的,时间长短不定。4.送神。正本的《夫人传》演唱完毕后,鼓词艺人开始唱造船词,把《陈十四夫人传》唱本中所收的妖精都赶上事先准备好的“神船”,手持令旗,一边演唱一边将妖魔鬼怪、凶神恶煞送至遥远的大海(江边),不许再回来侵害百姓。在丽水一带唱夫人仪式中所用乐器有:大鼓、大锣、扁鼓、铜铃、洽板,温州一带有:大鼓、大锣、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有:铃钟、祖师炉、铰杯、神尺、雷令、玉令、大鼓、大锣等等。浙南鼓词唱夫人仪式音乐演唱方式之灵活多变、伴奏乐器之独特、演唱内容之固定,是我国说唱艺术所罕见的类种。它无固定的曲牌,但是有固定的程式,即由盲艺人左手摇洽板,右手执棒击扁鼓,唱七字上下句结构唱词,唱腔为板式变化体结构,以打洽板,击鼓点作前奏、间奏、尾声。节奏规整,多为四二拍,用真声演唱,以中声区为主。浙南各地所唱内容大体相同,因用各地方言演唱,词格韵辙规律不尽相同,曲调也因地而异,调式却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区别。1.板式的丰富性。唱夫人仪式音乐的曲体结构类型属于板腔体音乐,由上下两句组成,通过节奏的伸缩、速度快慢变化来发展板式,将不同板式连接作为音乐结构的基本发展手段。其构成方式常以四二拍平稳的原板来叙事或代言,以旋律的变奏手法来应对唱腔上的各种变化要求。在长期的演唱过程中温州地区逐步形成:原板、慢板、快板、紧板、泛板、清板、散板、数板等主要板式。⑤其中泛板、清板、数板是演唱《夫人传》的特色板式,如泛板在旋律的组织形式和运用上可以自由灵活,唱句或拖腔可以自由延长或缩短。清板只用洽板伴奏来控制速度,演唱时无前奏和过门,用于以唱代白叙述性乐句中。除以上板式外在丽水、松阳等地还出现骂板、哭板、游板等特殊板式,由于《陈十四夫人传》词本属于长篇大卷,随着“得道凯旋”、“除妖斩魔”、“退凶”等故事情节的演唱需要,在激昂悲愤时即有一拍子的数板、骂板出现。而在“凡人遇害”、“夫人坐化”等场面则使用哭板,经笔者考证丽水、松阳的游板、哭板类似于温州的游春腔、哭皇天腔。2.调式的地域性。在温州地区唱夫人鼓词音乐所用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大调],主要使用[大调]唱腔,以徵调式为主,如使用上下句演唱时,上句落宫音,下句落徵音,曲词以七字或十字为主。此外,在演唱中结合剧情需要也使用[太平调]、[吟调],用以打破鼓词唱夫人仪式庄严肃穆的气氛,使演唱具有趣味性,使鼓词唱夫人音乐不仅具有仪式性,更具欣赏性。如以下《香山》片段为徵调式:丽水一带分为碧湖腔和丽水调,均由上下两句组成,以宫调式为主,上句落商、羽、角音,下句落宫音,显得非常稳定,曲词以七言居多。两种曲调的区分主要是在语言而非调式上,丽水调显得刚健有力而碧湖腔却柔美细腻。如《陈十四夫人传》南蛇作祟为宫调式。松阳鼓词唱夫人主要通过反复变奏“门头曲”形式来扩充结构,行腔时字多腔少,以唱句结尾的音韵拖腔来增强艺术感染力,以角调式为主。“角调式是我国民族五声调式中的一种特殊调式,由于它的主音上方五度音是偏音变宫,在五声性调式中不被强调,因而不能起到调式支柱音的作用,主音因此也不易稳定,从而形成调式的游移性。”⑥由于它的不稳定性,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就极其少见,在浙南一带唯有从福建罗源迁出的畲族民歌中保留这种角调式特点,在南北鼓词中角调式的出现更是凤毛麟角,松阳鼓词是否由于受到畲族民歌的影响,从而出现角调式的特有现象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如以下两个片段为角调式:3.词格韵辙的规律性。鼓词唱夫人词本由道白、数板和唱腔三部分组成,唱词讲究平仄和押韵,其韵脚均为当地方言音韵。“如果四句为一段,则第一句为起音,自由选择一韵,用平仄,第二句落音与第一句落音音韵相同或相近,第三句没有特殊要求,第四句要归韵,其落音要与第一句或二句相同。如果两句为一段,则这两句韵脚要相同或相近,不能换韵。”⑦由于各地方言语音不同,丽水鼓词分为丽水调和碧湖腔,又将近方言区的各地归为同一种腔调,如将丽水莲都区、水东乡、富岭乡、双黄乡、黄村乡、严鸟乡、太平乡、仙渡乡、西溪乡、水阁镇、联城镇和双溪镇等归为丽水调地域,将碧湖镇、大港头镇、高溪乡、峰源乡、郑地乡等归为碧湖腔地域。而在温州地区,由于瑞安话喷口重,发声响亮宜辨别,声调多变富有音乐性,音韵部位少、每韵包含的字数多。再加上瑞安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唐宋古音适于押韵,因而不论在温州市区、平阳、乐清、永嘉都统一使用瑞安方言作为演唱标准。4.数板运用的巧妙性。数板,又称打快板,是一种近乎道白的朗诵调,旋律性不强,宜于描摹人物形态时用于叙述人物的道白。在大段的七言句唱词中为了避免曲调呆板的重复,往往换用数板唱句,使听众有新鲜感。如在《陈十四夫人传》时有一大段描述陈十四闾山学法归来,途径金华、丽水、温州,一路除妖灭怪,最后斩杀白蛇精,为民除害,救出兄长,她回家后把这一段经历向家人汇报。由于以上故事情节在上段已经详细演唱过了,如果再重复原来的唱段,听众和唱词先生往往都会感到厌倦,所以在演唱风格上突然进行转换,使用数板的形式,听起来较为生动活泼,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夫人传》与其他曲目相比在演唱上独具特色之处。也是鼓词艺人在演唱大本词曲时,在演唱技巧上的一种创新,既诙谐幽默又增加情趣,使庄严肃穆的仪式略显活泼,让听众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四、仪式的信仰
浙南鼓词唱夫人仪式,映射出中国民众凭借传奇故事而构建的女神信仰,为阐释中国民间宗教和民间社会的本质提供了典范。它将陈靖姑信仰的历史背景,故事的展演,神化的传奇,传播的路径,信仰的实况,社会的影响等都通过仪式的渲染和鼓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机的串联,由此对陈靖姑信仰圈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透过陈十四夫人信仰在人们生活和人生礼俗中贯穿的社会现象分析:1.体现了区域社会群体的基本生存诉求和生存状态之间的矛盾。虽然随着农耕文化的衰落,各地的民间艺术日渐式微,而浙南鼓词唱夫人仪式却历代相沿,经久不衰且不断升温,原因是多重性的:首先,自古浙南地区地理环境湿热,瘟疫频作,人口死亡率高,陈夫人形象不仅以生育之神、保护之神出现,成为人们的信赖之神,并以故事的形式获得具体性,成为民众信仰的精神支柱。其次,陈夫人有助产、保胎、护赤、求子等神性功能而为妇幼信众所广泛诉求;再者,反映出至今仍处于农耕文化社区的信众,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的限制,尚不能摆脱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困扰,于是构建了唱夫人这样一种整合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有效媒介,用以缓解对天灾人祸的适应过程。2.通过唱夫人的仪式展演对整个信仰圈的信众开展教化活动。演唱内容、故事、地点均为民众所熟悉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故事情节通俗易懂,故事内容扬善惩恶,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将所要教化的内容神秘化、规范化、经典化,让信众对仪式经历无数次,倾听无数次,然后铭记于心。从而使得这种教化功能达到情境化的体验,起到直观化的,身临其境的宣教,让人们从故事的倾听中得到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随着演唱的流传,神性功能得到延伸,又反作用于信仰形态的发展与传播。这是浙南地区族群的一种生存智慧体现。3.陈靖姑是山区农耕文化和道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道教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进行“造神运动”,通过唱夫人仪式将道教的科仪与民俗信仰有机结合,将道教文化中积极进取、生机勃发的一面,通过陈夫人不断地与天灾人祸、妖魔鬼怪的斗争中得以张扬和显现。鼓词唱本通篇主旨均为弘扬陈夫人法力,劝善惩恶,借助陈夫人闾山之法来驱邪除鬼,做功德过关煞,使道教和陈夫人信仰有难舍难分的关联。4.体现了鼓词唱夫人诠释方式的艺术魅力。浙南人民在宗教仪式上,将他们的生活同信仰传说相关联,以鼓词这种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来表述,成功地构建和发展了陈靖姑信仰文化。陈靖姑事件得到如此广泛的信仰,虽然有传奇故事本身之原因,更因为唱夫人这种表演形式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唱鼓词仪式的展演过程中,由鼓词先生、信众、神灵多重关系形成互动,具有实际行为,并表现于丰富多彩的仪式和演唱中,将艺术表现形式与人生礼俗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唱夫人仪式使人们在精神上找到了寄托,情绪上得到了稳定,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从而使社会得到安定,它使人们在艺术的体验中获得精神寄托和人伦观念。
作者:田中娟 单位:丽水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