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艺术教育难题与前景综述

一、艺术教育的科学性

表面上看,艺术离科学最远,离人文最近,与社会关系最密切。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一种说法把它统一起来,人文社科研究更是如此。艺术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交往活动,是视觉文化,是听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能把艺术完全科学化。但艺术教育却并非如此,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的内在规律,具有科学性。以音乐教育为例,每个孩子从一生出来就能跟着音乐起舞,音乐感受能力特别强。但由于大多数音乐欣赏课都是乐曲解说,总要用文学和美术化的方式解释音乐,整个音乐欣赏教育都是乐曲解说教育,以至于到孩子们上了小学,经受了音乐教育之后,一提到音乐都认为听不懂。按文学和美术的方式去把音乐具象化,是导致大家从能够自然地感受、听懂音乐到都觉得听不懂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标准答案,更是对国民审美观念的误导。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周海宏提出:音乐何须懂?音乐理解何须正确?[3]将乐曲解说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简直是作茧自缚,讲得越多,听得越少。经调查,凡是成为音乐爱好者的人,都是超越了乐曲要解说这个层面,觉得好听,就去听。再来看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文学赏析最基本的模式是概括中心思想,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总结段落大意实际上是去掉了文学作品最鲜活的感性的价值。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中接受的文学教育就是去除最鲜活的感性的东西,还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文学细胞?从音乐和文学教育的现实结果看,我们的艺术教育不但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艺术教育,不是定位于感性的哲学,而是定位于认识的哲学。在认识活动中,感性是初级阶段,理性是高级阶段,体验了一个艺术作品还不行,还要概括出段落大意,整个认识活动才算完成。这是认识论哲学。那么感性的哲学是什么?在艺术活动中理性认识是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才是最高的。我们读文学作品是通过理性的阅读来获得更多感性的体验。如果你想让艺术承载认识活动的价值的话,那么任何一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书都比艺术要深刻得多。听贝多芬的曲子是想了解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事情吗?其实那根本不需要。由于艺术教育定位的错误,我们的艺术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国民的审美细胞。在这样一种大的哲学背景之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变成了思想内涵分析,变成了乐曲解说,变成了总结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反思这几十年的艺术教育,我们发现:艺术教育在作茧自缚,现行的艺术教育不但没有培养出具有良好审美素质的国民,反而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艺术教育也同样问题重重。艺术本身是创新、是发现、是引领,而现在的本科教学却要和市场接轨,要学以致用。在专业艺术教育中,强调以就业为目的,我认为是不适合的。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等专业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艺术教育层级设置不科学造成的。面向岗位的艺术教育应给职业学校,面向职业的艺术教育应给专科学校,面向专业的艺术教育是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面向学科的艺术教育是研究生以上层次的教育机构的职责。虽然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艺术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从内容上看,艺术教育要回到艺术自身,要尊重各艺术门类的特性和审美价值,切勿以哲学的、思想的、认识论的东西去肢解和误导艺术;从制度上看,艺术教育要正确区分专业的和普及的、实用的和审美的等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艺术需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目标恰当的艺术教育体制。

二、当前艺术教育的难题

当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亟须破解的难题是教育者自身的知识困境。教育领域中的一切变革,最终需要依托教育者来实施,当代艺术教育的转向要求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全面。由技进道,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实活力的艺术命题,但在今天的艺术教育环境下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科越来越专门化,教育者守住的是一个专业,一种技术。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在悄然地改变。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我们看到,艺术教育在当代艺术进程中曾经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延安时期的艺术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弘扬社会主义、歌颂中国的主旋律,艺术教育是中国艺术的最主要的展示空间,是中国艺术实现自己价值的主要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艺术教育引领着艺术的方向。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落后于艺术的发展。这是由于,真正的艺术教育要求教育者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然而在全面分科的职业化的苏式教育的影响下,当上一代艺术素养全面的教育者逝去之后,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拥有全面艺术素养的艺术教育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教育的难题逐渐演化成了一个僵死的循环。由于艺术教育指导思想中认识论的影响,艺术教育者丧失了艺术的本体论价值,进而导致在工作中,不能以坚实的感性论哲学为基础,以坚实的哲学理论为支撑,从而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理由;这又构成了艺术教育不受重视的现实原因,糟糕的艺术教育结果导致人们意识不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甚至,中国的艺术教育研究也因这种循环的影响而不得不经年累月地反复论证艺术教育的价值。当代艺术教育拥有两个不同的侧面,一是素质式的艺术教育,一是精英式的艺术教育,两者相对分离而又融为一体。如果我们不把艺术教育归结到人的教育,归结到怎么塑造人的核心问题上,那么,当前的这个难题就不能找到解决的要领。现代艺术具有跨界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个特点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而达到文化和人文的领域,对艺术的解释已不再是评价其风格形式和技术语言,而是从综合文化的层面去解读、体验其人文意蕴。这就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跨界的知识才能的人才能胜任新的艺术形态下的艺术教育。但当前,在有些艺术工作者身上,除了技术外,很难找到人文修养的痕迹。这种艺术工作者连自己的作品都解释不了,还要请评论家来阐释自己的作品,拿其他理论去填充作品,如何能成为真正的艺术教育者?我们所尊敬的吴冠中先生,所有的对于他的评说和评论,最接近他自己的还是他本人的解说。他的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整体,很难区分他是一个画家、文学家,还是一个学者。他是一个综合的、对文化有所创造的人,解决当前的艺术教育难题需要更多这样的艺术教育家和艺术家。

三、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景

对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笔者基于一线艺术教育的现状感知认为,艺术教育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终于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忧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只字未提艺术;喜的是艺术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当中终于算作艺术门类了,不再是附属的学科,忧的是在整个教育部机构当中严重缺少专门负责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很明显,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逐渐趋于多元化,一个真正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应当包括学校艺术教育、社区艺术文化教育和社会艺术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也是后现代教育思潮的先驱。他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中说:“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绝非传统智能观所推崇的那种局限在语言和数学逻辑的一种思维方式中。”[4]5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智能发起了猛烈的挑战,使人们对创造性的认识和理解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也使人们对教育的内涵和未来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其中,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提高到了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是人类了解自己和他们世界的一个途径的高度。他对西方艺术教育的批判对我国的艺术教育的启发在于,一是反思音乐教育中的西方话语霸权,二是反思音乐教育中的测试标准范式,三是反思音乐教育中的精英培养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忽视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是不会健康发展的,丢掉本民族艺术文化的艺术教育是不会枝繁叶茂的;以智力教育为模板的标准化的艺术教育在现实中和在理论上都是没有出路的;在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现代化程度的视野中,普及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面临问题的时代恰恰是有作为的时代!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教育必将迎来新的挑战,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已成为世界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的主流。让学生成为具有多重视觉、多重听觉、多重艺术感受能力的人,是新的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作者:吴文越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艺术教育难题与前景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53859.html

    相关专题:原子核物理评论首页 坚守底线议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技术下关系营销的实现模式
    下一篇:作业有效性设计初中英语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