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强烈的科技意识,对科学缺乏感情,不重视,就不会自觉主动地追求科技知识,更谈不上发扬科学精神,按科学规律办事。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应该依据教材提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原理的兴趣,变枯燥单调的语文知识为学生自觉动脑、动手的意识。如在进行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去阅读《时间简史》,同时让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并且在上课时由学生自己用幻灯片的形式来阐述宇宙的未来的可能性。变枯燥的说教为生动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美国1995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确定的重点是,教育学生掌握人们经常使用的多种技能,比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美国国家科学促进协会前任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昂•莱德曼也曾呼吁说,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受教育的国民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他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就是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判的探究精神,并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融入到国民的本性中。具有怀疑精神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学生学习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的得来的。语文教学亦如此。而自然科学类文章正好给予了学生这样的机会。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学生也许会质疑:什么是正脊?什么是正吻?什么是呛兽?有了这样的质疑,学生可以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不但具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常识。
二、拓宽渠道,多种形式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文课堂中的拓展时可以上成讲座形式的。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开展知识讲座,介绍一点当今世界某一方面最前沿的科技知识。高中语文选取的自然科学文章与实际生活相关性很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述相关文章时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文章。
如讲授《宇宙的边疆》时可以给学生推荐《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讲授《动物游戏之谜》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爬行动物图鉴》等,这样长久以往,逐步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另外,可以开展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重要途径,要利用此途径,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者:刘雅莉
相关专题:材料失效分析 financial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