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复兴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逐渐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就当前来看,我国美术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们形成了轻价值重利益、轻创造重模仿、轻人性重理性、轻生活重实用的错误认识,美术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今,这种不“健全”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和未来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
美术教育对于人性能够有效的进行完善,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方面的技巧,同时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情感方面的不同,让他们体会到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并且在一种宽泛的文化意境当中,体会美术的多样性,感受到美术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作用以及美术自身的特殊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于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对多元的世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所谓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本身的价值以及人本身的思想观念。人存在的尊严、道德意义,人类文化的传统价值等,决定我们必须关注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人类的平等与自由也都是人文精神重点关注的方面。人文精神一直都存在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就是把人当作核心,将人在道德情操、伦理精神等方面的超越与提高放在第一位。人本教育的中心是人文教育。所谓的人本教育就是指“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始终体现人文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完善人格,体现出人文科学的价值,让整个教育都变得具有人格化、人性化,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发现和思考,重视人的尊严、人格和自由,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发展潜能。
二、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起到的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现状下,我国的美术教育存在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过渡强调,使学生产生了逃避、畏惧、甚至是排斥的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受到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绘画技巧的锻炼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过于重视,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忽略。
3.教学方式比较过时,具有局限性,教育手段都是千篇一律的,忽视了个性教育。
把人文精神融入到高校美术教育当中去,能发挥的作用有:
1.开展美术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不断升华和丰富学生们的美术经验,进而获得鉴赏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能力。
2.开展美术实践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发掘自身优点,培养自身能力,成为个性鲜明的个体,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珍惜眼前的一切。
3.学生们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他们形成关心、尊重、合作、分享、友善的等人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上和情感上的追求,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将人文精神融入到美术技巧技能教学当中去。对于美术的学习不仅要注重在技巧技能上的学习,更应该将之视作一种文化学习。学习技能有许多方式,最主要、最直接的是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老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感官的刺激,例如老师的状态、表情、情绪等反映到教学过程上,都会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将心理情绪反应为表情,会变成直接的情感,增进学生的热情度。将人文精神融入到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授绘画的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入对应的文化知识理论,让学生们全面了解所学的知识,对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有一定帮助。
2.培养老师的人文意识。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想要让学生有自己的人文精神,老师的影响很关键,所以高校的美术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人文意识。如果老师缺少人文素养和人文意识,就不可能让学生们具备人文精神。培养自身的人文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美术教育的新要求,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而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位学生的发展都是重点。
3.人文精神应体现在美术教学评价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老师是“一言堂”,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下降。在评价过程中,老师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绪,多与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尊重、保护和理解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不要在难度上束缚学生,应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启发,让每位学生都能产生创造的欲望。
4.人文精神应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美术教育中不单单只注重美术本身的教育,还要多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在基于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以及学生自身的进步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们在有限的美术课堂上多注重不同素养的培养,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不单单是学习技能,更应该倡导将人文精神作为主旨、知识技能当作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不停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独特个性。
作者:哈斯巴根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