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耐心取证,认真分析
带着前期座谈中产生的疑问,审计人员决定将配套资金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在向A部工作人员进一步询问时,对方答复因为时间过长,人员变更等原因,目前无人能将有关该项目配套资金的问题解释清楚,并且该笔资金已由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在对A部的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进行了审查,此次不应该重复审计。为了解开谜团,审计组采取了迂回策略。在对项目当期的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以审查项目立项过程为由,请A部提供了项目自立项以来的所有文件,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准予立项的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贷款协议、项目协议、转贷协议、世界银行的评估文件、A部与世界银行之间的来往信函等。通过查阅这些文件,审计人员发现,2007年8月A部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了世界银行贷款N项目建议书,其中的资金概算包括A部提供配套资金752万元人民币,发改委批复同意。但A部2008年3月向发改委报送世界银行贷款N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又取消了配套资金752万元人民币。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提交给了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以此份报告中的资金概算为依据编制了项目评估文件。让审计人员疑惑的是,两份立项性文件的报送时间相隔仅半年,为什么会存在不一致,为什么第二份文件中取消了A部的配套资金?
二、乘胜追击,真相大白
对于上述疑问A部工作人员答复,在报送项目建议书时A部准备申请配套资金,但是在随后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时,A部领导担心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所以就将原来的资金计划进行了删减。审计人员继续追问,既然该项目的资金概算中已不包含A部的配套资金,目前又是以什么为依据向财政部门申请项目配套资金呢?A部工作人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审计人员乘胜追击,请A部提供编制部门预算所用的项目申报书,核实配套资金的申请是否有充分依据。几经交涉,A部工作人员提供了2008年至2011年申请配套资金的项目申报书。经审计人员查阅,真相大白。项目申报书中将申请配套资金的理由描述为:“按照国家发改委2007年11月批复的世行贷款N项目建议书内容,我部应提供752万元人民币配套资金,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经确认,A部以前期的项目建议书(该建议书中的项目资金计划含A部本级配套资金人民币752万元)为依据,于2009年至2011年分三次共申请世界银行贷款N项目配套资金280万元,并得到财政部批复。而按照项目审批流程,发改委于2008年4月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该报告对项目的资金计划已做了修改,原项目建议书中的资金计划已没有实际效力。据此,可以初步认定A部以无实际效力的文件为依据申请配套资金的行为涉嫌骗取财政资金。在初步认定的基础上,审计组进一步核实了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A部共支出人民币88万元,主要用于与项目相关的专家咨询、培训会议、项目督导和检查等活动。审计人员又核实了世界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计划,发现贷款资金中已专门安排了32.75万美元用于A部上述项目管理活动的支出,截至2010年年底,已支出4.82万美元。[审计结果]A部以无实际效力的文件为依据骗取财政资金280万元人民币,审计组按照财政部关于编制中央部门预算的相关规定,将A部骗取财政资金的事实和对该问题的处理意见起草了审计决定代拟稿,审计部门对A部出具了审计决定。财政部门根据审计决定的处理意见,核实了相关情况,停止了对A部配套资金的批付。A部骗取财政资金的过程,除反映出A部在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财政部门在国外贷援款项目资金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在资金的审批监管过程中,主管国外贷援款项目资金审批的部门和主管部门预算审批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致使A部不但可以争取到国外贷款资金用于项目的运行管理,同时还可以从部门预算中申请到项目运行经费。审计组针对财政部门存在的监管漏洞提出了改进建议,编发了审计工作动态。[案例启示]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不但要全面了解项目执行的整体情况,还要对项目执行单位本身的财务收支情况做适当的了解。审计调查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国外贷援款项目本身,尤其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项目本身财务账套的审查。对项目单位自身的财务收支做适当的延伸审计,有助于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线索,获取完整的证据链条。从本案例来看,如果仅仅关注贷款协议和项目协议规定的资金规模,就会忽视A部精心隐藏的配套资金,这部分配套资金因涉及国外贷援款项目,又往往不会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被列为审计重点,就容易成为审计监管的盲区。此外,被审计单位骗取财政资金的手段并不高明,仅仅利用了一份失去实际效力的文件和财政部门的监管漏洞。因此,应增强审计的敏感度,善于在审计过程中获取有用信息,发现蛛丝马迹,进而层层突破。在全面执行审计程序的同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重点突破更有助于防范审计风险。
作者: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