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建筑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尤为巨大,同时所带来的能源浪费也颇为惊人。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占国家主要能源消费量的40%~50%。当代社会在应对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时,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观的关键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但它更多是一个政策性的宏观控制框架,具体在“建筑领域的操作层面上,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利用各种生态建筑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再优化匹配。”因此,如何尽快改善建筑的能耗现状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生态建筑理论和绿色建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方向和技术支撑,将绿色建筑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对降低建筑能耗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可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新农村聚落
当前的农村需要在“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绿色建筑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农村居住建筑和空间关系展开全面研究,以探索采用绿色的低成本建筑节能技术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综合影响,从而找寻出经济可行的符合现农村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本文中所涉及的低成本建筑节能低技术更注重的是能满足农民居住需求和经济承受力,而非对农村地区在技术上的歧视),从而因地制宜实现设计能耗和成本最低的目标。
2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凝聚了人类建筑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效益并体现出对未来的关怀。因此,绿色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态、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其主旨是与地球和谐共生。作为一名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将建筑与适宜技术相结合,采用低能耗达到高效率的能源循环模式,将建筑从建造到全寿命周期的能耗减到最低,并有利于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3绿色建筑技术
在谈论绿色建筑技术时,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福斯特曾经指出:“谈论技术不时髦了,但我却不知道,你怎么能不制造物品?而这正是技术之所在,也即我们的文化之所在”。任何时代建筑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建筑师对当时先进技术与结构的大胆运用和拓展密切相关。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乃至成为当代的文化特征,建筑亦不能不把技术的运用当作一个关键课题。在分析当代技术的前提下,如果以建筑所利用技术的特征和差异作为分类标准,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技术、中间技术(或称轻技术)、高技术。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理解技术的复杂性、经济性和可普及性之间的关系。(1)低技术是指在传统建筑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在建筑营造中使用的技术。当今低技术的源泉是传统建筑,它偏重于从乡土建筑、地方建筑中挖掘传统的节能、通风、利用土生材料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加以技术改良,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在形式上主要强调乡土、地方特征。(2)中间技术是因其并不拘泥于技术类型的时空性,并在上述低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的原理和设备,通过深入的建筑设计,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层面上,它倾向于利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和工业产品,也不排斥传统低技术。中间技术的核心是依据建筑所处的经济、环境条件适度地选择合适的技术形态。(3)高技术是指积极主张运用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来解决生态建筑设计的问题。并把其他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进来且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主题。即使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来加以实现。技术的三个层次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绝对观念,而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中间技术相对低技术而言是高技术,而相对高技术则是低技术。同时技术也是动态发展的,不同层次之间的技术,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相互转化。传统建筑的很多地方体现了生态的观点,在技术上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所形成的,其所依据的建筑技术往往是最朴素最直观的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相对现代建筑而言,低技术具有良好的普及性、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和应用、成本低廉。传统建筑的低技术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制约,营建模式需要结合地域的自然气候、地理资源,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由于以上诸多的原因,传统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方法保留和延续着较多的传统因子,携带的文化信息较多,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最结合自然,采用最少的改造自然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这个层面上,传统建筑的低技术特征是绿色建筑技术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
4绿色节能建筑实例分析
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相关节能建筑上,德国在居住建筑中的能源节约计划主要有: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将这些节能方式运用到建筑上形成了———低能建筑、近零能建筑、全零能耗建筑。其中有一项建筑技术让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那就是“石灰砂砌块”和泡沫混凝土砌块。德国的砌体外墙和中国的砌体外墙非常相近,砌块的基本模数是一样的,原来也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后来发展成为空心粘土砖,但粘土砖都要开采粘土而破坏植被,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烧结并释放有害气体。而石灰砂砖砌块是在200摄氏度下,蒸汽养护数小时即可成型,不需要高温烧结。泡沫混凝土砌块也不需要烧结,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原材料也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这种方式形成的砌块的力学和热工性能都比粘土砖好。低能耗是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种可以推广的实用型节能建筑,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探求的一种能耗节约模式,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层面上来讲是对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的研究。德国的零能耗建筑实验表明,建筑所必需的能源都可不需要靠外部系统提供,而可以仅依靠建筑自身从太阳能和地热等资源中取得,所以这种建筑也叫太阳能全自给建筑。在设计上主要从建筑设计、外墙和窗户的构造、通风系统、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热水系统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每个方面的相互搭配补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建筑设计上,讲究建筑的进深尽可能小,这样采暖能耗小;外墙和窗户的构造上,首先要避免“热桥效应”的产生,还有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及墙体砌体材料的选择;通风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的舒适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小风速,室内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室内的温度来选择是自然通风还是被动进风或排风系统,同时配合采暖系统保证室内温度在一个范围内的恒定,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系统和氢氧电池系统为建筑提供能源和供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和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热水系统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要设备,在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可利用氢氧电池系统为热水器提供热源。实际上,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常有多种节能方式可以运用。太阳能只是其中一种。传统建筑虽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能耗,但可采用适宜技术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比如沼气、利用乡土材料来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为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是要认真审视建筑周围现状,哪些技术和条件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如果常规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仔细比较,何者更经济可靠;同时还要找到在热工学上的平衡点,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增加能量获得,力求节能效益更大化。
5绿色建筑技术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绿色建筑技术是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着眼,从建筑的材料到建筑全寿命周期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这只是从空间建构的材料方面为考量,在建筑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绿色建筑又应该对建筑投以什么样的关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的生态性、建筑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从传统居住模式中转变为现代居住模式,势必会造成居住方式的改变和建筑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分散式居住,演变为新农村的集中、密集、小区化居住形态。传统的居住建筑是人们长期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往往是采用简单、经济的技术来达到生产生活居住的目的。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应该以绿色建筑技术理念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尽力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使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前期阶段,应全面考虑地域特色、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调查研究当地的建筑材料;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因素加以重点思考,力图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设计与自然结合。而在建筑工程技术设计中,也应该对工程作出系统分析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针对建筑的各种物理性能,还需要作出相应评估,例如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物理性能。此外,也要对当地的光环境进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太阳能,在农村沼气也是一种环保的新型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给予重视。
总之,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建筑设计应该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予以重点关注,更应该对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做出一个总体考量,努力使建筑的能耗和对大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使建筑材料具有可重复利用的功能。由此不难相信,在上述“绿色建筑技术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以结合自然、顺应自然、极力降低能耗的各种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建筑技术的普遍运用,必将进一步促进人与资源、环境、社会、生态和地球的和谐相处。
作者:周明长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
相关专题:安阳师范学院 美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