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泥鳅苗种的培育
1.土池对鳅苗的培育最为适宜,作为鳅苗食物的浮游生物,应该提前准备充足。应注意的是,每一池放养的鳅苗应是同一批孵化,并保持密度在800~1000尾/m2,有助于该池中的鳅苗平衡生长,提高鳅苗的成活率。2.鳅苗的培育,应当注意投放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投放数量,各类的浮游生物的供给量一定要准备充足,轮虫、原生动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精饲料的投放也必不可少,熟蛋黄、鱼粉、奶粉等可以为鳅苗提供一定的营养,大约4~5天后,便可以投放粗饲料,如米糠、麦麸等,小杂鱼肉等肉类的饲料在此期间也可以投放,投放的次数应该为3~5次/天,每天投放食物的重量应当不超过鳅苗总重量的10%,此外,池内的温度应当保持在20~30℃,保持鳅苗的活跃性和进食的积极性。
二、成鳅的饲养
1.专池养鳅
引水方便、弱酸性质的池塘是养殖成鳅的理想地方,池塘面积一亩大小为宜,密度宜为8~10万尾,水底应有15~20厘米深的淤泥,以满足泥鳅钻泥的习性,还需辅以底肥,为泥鳅提供有机肥。有机肥和浮游生物是不足以满足泥鳅对食物的需求,投放有机肥料和各种饵料,如米糠、豆渣、麦麸、蚯蚓等,各种食物的残渣活食品加工的剩料也可以作为泥鳅的饵料,另外,还需提供各类的肥料,如人畜粪便、农作物的堆肥等,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增加,也增加了泥鳅的营养来源。泥鳅的生长温度适宜在15~30oC,而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食也比较多,有助于泥鳅的生长。成鳅的生长期大约为8~10个月,若管理得当,饲养方法科学的话,每亩产量可达300~400千克,每尾泥鳅可达15~20克,身长可达12~16厘米,符合市场上的普遍规格。
2.稻田养鳅
稻田养鳅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泥鳅外逃的防护,加固田埂,无论是进水口还是出水口,也都需要加固,最好选择金属网栏。在稻田中需要开挖2~4个水坑,每个大约占地2、3平方米,深度应达40厘米,每个水坑都要有水沟相连,这些水坑可以在施化肥时和水温过高时为泥鳅提供栖息水域,同时也利于集中泥鳅,便于捕捞。稻田放鳅的时间适宜在插稻后的第一次耕田,每亩稻田可投放10千克的鳅苗,在水稻施肥的时候顺便为泥鳅供食,投放的饵料以麦糠、蚯蚓、鱼粉等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对泥鳅的危害。
三、病害的防治
第一,水霉病,多由霉菌引发,其病症是病体表面长出白色绒毛装的碎斑点状霉菌,常见于鳅苗孵化过程中的低温阴雨天气,尤其在冬天,泥鳅发病率很高。其防治措施为:①尽量避免使泥鳅受伤,在运输和捕捉是尤为注意。②将生病的泥鳅放入浓度为4%的淡盐水中,持续5~10分钟。③在全池喷洒浓度为50mg/L的新洁尔液,有效防治水霉病。第二,腐鳍病,由杆菌引发,其症状是背鳍周围肉体腐烂,严重时背鳍会脱落,病体内浮肿,伴有红斑出现。其防治措施为:①全池泼洒金霉素比例为1mg/kg或土霉素比例为0.1mg/kg。②用浓度为20mg/L的土霉素溶液浸洗生病的泥鳅15~20分钟。第三,寄生虫病,多由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引发。其防治措施为:在全池泼洒0.7ppm的硫酸铜杀灭车轮虫和舌杯虫,泼洒0.5ppm的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第四,生物敌害,往往对泥鳅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各种蛙类、水蜈蚣、夹子虫等会杀死泥鳅幼苗,蛇、鸟类会以泥鳅为食,这对泥鳅养殖的产量会有很大影响。尽量避免在泥鳅池中实行蛙捕,在全池喷洒浓度为95%晶体敌百虫5ppm,也可用煤油灯诱捕夹子虫和水蜈蚣。
四、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建议
注重泥鳅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泥鳅的健康成长。一定要参考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和养殖方法,争取达到泥鳅养殖业的增产增值。在培育过程中,对温度和饵料的掌握决定了鳅苗的成活率,养殖者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控制。在捕捞的过程中,要讲究技巧,不可蛮干,尽量避免泥鳅受伤,以免影响销售价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泥鳅养殖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也是颇具潜力的致富途径,其中的各项技术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方法必将取代传统的方式,实现泥鳅养殖业的增产增值,促进泥鳅养殖业的良性发展,获得更丰厚的利益。
作者:苗其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