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阵地
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鞠躬尽瘁”;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志向等。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最能引发学生的骄傲和自豪,以此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
如,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愤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经久不衰的重要精神品质。
二、教师言行是渗透德育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一言一行真正表达教材的含义和内涵,让学生产生共鸣,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进步。如,讲“张骞出使西域”时,张骞受到匈奴的百般阻挠,却仍能“持汉节而不失”,千方百计完成自己的使命。教师的言行要体现出对张骞的敬佩和赞赏之情。
三、情景再现是渗透德育的催化剂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活跃思维,达到“触景生情”的功效。如,讲“文化大革命”时,需要创设一个“悲凉、让人心情沉重”的环境,让人吸取教训;而讲“改革开放”时,需要创设“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情景,给人希望和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史实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乡土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升华
通过对家乡历史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为建设家乡美好明天和实现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如,讲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时,赵武灵王和孝文帝的改革创新都使自己的国家在他们掌权时成为实力最强的政权。
这样既把大同的历史和历史课程结合起来,又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了所学知识。历史课学习的是过去,思考的是现在,面对的应该是未来。作为历史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德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者:王艳荣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一中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