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级学生采取传统理论教学、结合课后布置文字案例作业进行课程教学,对2011级学生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教学法和社会实践活动设计进行课程教学。对比两个年级学生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和课程评教结果。结果:2010级与2011级学生平时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和教评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革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促使护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理念。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护理本科生;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08.064 文章编号:1006-7256(2016)08-0120-03
《预防医学》作为强调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健康影响因素的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必备课程。我院于2010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增设《预防医学》作为社区护理课程的辅助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区护理的理论基础,有效补充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增强减少健康有害因素、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的意识。这也是迎合教育部对“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1]。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社会焦点问题、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级全日制本科学生160名、2011级学生161名为教学对象。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前完成的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相同,课程教学由相同教师团队完成。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教学方法1.2.1课程设置《预防医学》设在四年制本科第三学年第5学期开课(先于社区护理课程1个学期),为护理专业选修课程,共32学时,均为理论授课学时。课程教学选用《预防医学(案例版)》[2]为主要教材,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社区护理实践需要为原则,筛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绪论及课程学习指导(2学时)、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4学时)、环境与健康(8学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学时)、合理营养(4学时)、食品健康与食物中毒(8学时)、职业病与职业健康(4学时)。
1.2课程实施
为了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设计并不断探索。2010级学生采取传统理论教学,主要结合来自教科书的文字案例教授课程内容,结合课后布置文字案例作业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课后作业满分记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重为30%);2011级学生则主要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教学法[3]和社会实践练习进行课程学习。在对2011级学生教学中采用情境案例来自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电视连续剧节选片段等媒体素材,均能完整反映相应教学内容健康相关事件或议题的完整性,并利于设置教学讨论问题供学生探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以贴近人群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为基础,强调课程知识及护理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强化。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10~11名,书面形式提出实践内容与具体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选出1项进行实践(见表1)。实践要求在学期第4周通过邮箱发给学生,实践须在14周内完成,第15周末提交实践报告,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例为3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0级与2011级课程结束后均开展书面形式命题的开卷考试,题目均为设计条件情境的开放式问题或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重的70%;与平时成绩合并生成最终成绩。两个年级学生均通过郑州大学在线评教系统进行评教,两个年级学生平时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和教评分数比较差异有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体验
宁静静[4]建议在《预防医学》中增加日常生活中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强调教师应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学科新进展、新技术。2011级教学中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群众用专业知识进行健康调查和健康教育的实践考核设计,增强了学生服务公众健康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应对和解决现存的公共健康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将已经学到的专科护理知识、护理科研理论付诸实践。学生在报告中均反映出对实践环节重要意义的共鸣:“以前只是很随意地逛街、乘车,并没有留意过其实身边就有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值得去关注,也从未想到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去帮助这么多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护生去关注的人和事件,我们总是觉得学到的理论没有太大用处,往往忽略掉许多能够大展拳脚的机会,今后应该转变态度”。
3.2影视作品构建案例和社会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深刻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用视频信息来陈述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比文字案例更加直观、生动,案例关键信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将感官系统的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出核心内容,再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得出解决措施,比文字案例直接陈述事件关键信息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协作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书面案例作业训练更能提高学生对学科横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作答试卷上的开放式问题和案例分析时更加自信。由于2010级的课后书面案例分析作业和2011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初次体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需要经历一段认知过程[6]。因此,两个年级学生的平时成绩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期末的应用能力测试中,两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3.3学生普遍认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影视作品构建的情境案例和社会实践环节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课程学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中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引导护生作为卫生事业的主力军,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全局深刻认识到人群健康的服务内涵,理解人群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以及护理人员推广“健康预防”理念的必要性[7]。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学生在评教和实践报告中道出了对专业能力提升的积极体验:“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实战机会,虽然第一次我们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相信再进行类似活动时我们会更自信、更加团结,比这次做得更好”“以前总觉得自己学得足够多了,没想到运用起来还是觉得远远不够,大家会碰壁,但是遇到问题一起协商解决,我们感觉自己更强大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动手去做,这样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
4小结
《预防医学》课程着眼于改善人群健康水平,以促进健康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紧贴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促使护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理念[8]。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程学习,并注重学习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此外,可尝试开发与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相结合的综合型题库,并多角度设置问题及试题库的及时更新,保证课程资源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张义喜,郭春燕,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87-88.
[2]唐军.预防医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
[3]王晶晶,张小青,潘玲.影视作品情境案例在社区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888-892.
[4]宁静静.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52.
[5]张会霞,张建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的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40.
[6]张乾勇,周永,朱俊东,等.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中旬刊),2012(2):17-18.
[7]赵申武.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5):475-476.
[8]段一娜.参与式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3(11):125.
作者:王晶晶 单位:郑州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