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2(52.6%)例,女性患者218(47.4%)例。所有入选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为(50.23±9.48)岁。入选标准:①患者经鼻咽活检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为鼻咽癌;②患者第一次治疗,以前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③患者可以进行放射性治疗;④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无缺损。
1.2治疗方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由统一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扫描,包括对患者的舌骨、鼻咽腔以及颅底依次扫描。医者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对患者进行CT扫描。然后应用常规技术进行放射治疗。
1.3诊断依据
Ⅰb区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依据:淋巴结肿大有中间部位坏死现象,出现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现象。有三个及以上的淋巴结聚集在一块,其中某一个淋巴结≥0.8cm。淋巴结肿大最大短径≥1cm。
1.4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将符合Ⅰb区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依据的患者标记为Ⅰb区淋巴结阳性(+);将淋巴结最大层面上短径<0.5cm的患者标记为Ⅰb区淋巴结阴性(-);将淋巴结短径在0.5~1cm的,或者是有3个及以上淋巴结聚集在一块的患者标记为Ⅰb区淋巴结可疑阳性(±)。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中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的,计量结果用χ2表示,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可疑因素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出现≥4个淋巴区转移的患者有13例表现为淋巴结阳性,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T1、T2、T3、T4期患者中淋巴结阳性分别有7例(1.6%)、3例(0.7%)、3例(0.7%)、2例(0.4%),无显著差异(P=0.407)。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鼻腔侵犯患者中淋巴结阴性、阳性、以及可疑阳性患者例数经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N分期中淋巴结阴性、阳性、以及可疑阳性患者例数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
2.2Ⅰb区淋巴结肿大与肿瘤局部侵犯的关系
研究结果得出,患者鼻腔、副鼻窦、海绵窦受侵犯与否与Ⅰb区淋巴结肿大均无明显的关系,(P均>0.05)。而口咽及颈动脉鞘区受侵犯与否与Ⅰb区淋巴结肿瘤大有显著相关性。
2.3N分期及Ⅱ区淋巴结直径与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关系
结果显示:N分期及Ⅱ区淋巴结直径与Ⅰb区淋巴结肿大有显著相关性。
3讨论
鼻咽癌是1种在我国常见的细胞低分化且呈鳞状的恶性肿瘤之一[4-5],具有较高的转移率[6]。目前,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清晰地观测到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范围、位置和大小。而且,希腊肿瘤协作组织也于2012年对外公布了一种诱导化疗药物[7]。因而临床上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8]。鼻咽癌患者发病期间多会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9],已有报道显示,约有7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颈部淋巴结主要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三种类型。一般而言,我们认为鼻咽癌患者先要转移咽后淋巴结和Ⅱ区淋巴结,因此这两个部位也最容易被累及。有学者提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一般都是自上而下循环转移[10],淋巴引流顺序自Ⅱ区到Ⅲ区,然后再向Ⅳ或者Ⅴ区。现有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ⅠB淋巴引流转移率为2%~3%左右[11-12],转移率较低。鼻咽癌Ⅰb区淋巴结的转移率相比较而言较低,我们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鼻咽癌常见的侵犯位置为鼻咽、鼻腔或者口咽等部位,而Ⅰb区不属于其中,因而淋巴结的转移率比较低。但是一旦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的转移,使得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变得更加严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我们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450名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以期明确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影响因素。根据本次研究数据统计发现,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鼻腔侵犯、在N分期、大于等于4个淋巴区转移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表现为淋巴结阴性、阳性、以及可疑阳性的患者例数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鼻腔侵犯、在N分期、大于等于4个淋巴区转移是从不同方向描述患者Ⅰ区以外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状况。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与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有密切的关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范围越广,数量越多,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越严重,这也多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结论一致。此外,我们还发现患者处于不同程度T分期时,Ⅰb区淋巴结肿大情况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鼻咽癌患者淋巴转移,常见的是鼻咽部中线的原发灶较容易出现双侧淋巴结转移现象,而不是鼻咽癌癌灶出现淋巴结转移现象。进一步证明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发病早期或者晚期没有深入关系。颈动脉鞘区与口咽部的侵犯也对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有深远的影响。在解剖学上,口咽部和Ⅰb区紧密相邻,是咽淋巴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认为,口咽部受到侵害的同时也增加了Ⅰb区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从而导致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综上所述,鼻咽癌患者II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大于等于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都会对患者淋巴结转移产生影响,进而造成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在可影响因素下,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修整。
作者:姚行齐 杨长亮 阳光 杨岳斌 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