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成效显著
我参与对全区20个乡镇文化站(含潆溪、荆溪)、164个的农家书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设施、设备进行了填表、登记、造册。为100个“农家书屋”发放了38吨2500件共10万册图书及书架。到11个街道、社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进行了检查。到搬罾镇干堰塘村进行实地考查,设计了干堰塘村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今年实行免费开放、全方位开展培训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的群众队伍50支,约6000余人,有30支队伍常年在区文化馆内训练,已成为我区文化活动的骨干队伍。到社区、乡镇、中小学、企业进行文化艺术培训指导50多次,指导组建了区公安分局“警官合唱团”,到中小学校指导组建了多个青少年艺术团,在馆内举办了80多次培训班,上千余名青少年参加培训。
2文物发掘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按上级要求,笔者参与对全区10个城区、60个社区五十年以上老(古)建筑进行了普查,并将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建成档案,编撰成册。在南门坝旧城拆迁中,对文庙古文物1000余构件进行全面的清点、整理,对1000余件材料进行了实地照像、上号、登记,进行妥善保管。开展了对百年老井龙王井的保护工作,多次联系上级、施工单位、街道,对龙王井现状进行实地勘察,多次联系,并到有关单位督促对其采取保措施。完成了朱德读书室的维修工作,我馆工作人员制定维修方案,安排施工单位,现场督查,使维修工程按质按量顺利完成。今年3月份在挖掘荆溪文昌宫村乌木工作中,发掘整理出乌木数根,立即赶赴现场,通过耐心细致的大量工作,经过协商调解,圆满解决了带有争议的文物,及时对乌木进行了发掘、搬迁、保护的系列工作,这是在四川境内处理此件文物首例最成功的一件。特别是今年5月在南充市镇江西路南充市移动公司建筑工地发现宋墓3座,我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室由汉砖砌成,出土了灰陶罐、酱釉碗等器物;7月4日梵殿乡政府报告在我区梵殿乡陈家沟村5组滑坡处发现文物窖藏,我馆立即组织专家及工作人员前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青花碗、青花碟、青花盘等40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器物。今年8月下旬,在人民路改造工程人民花园下穿隧道工程施工中发现战国木椁墓,我馆立即向区、市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保护。
3认真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和非遗工作
按照市、区人大及市、区领导的指示,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对全区18个乡镇、11个街道进行了“拉网式”收集,搜集到大量的资料,目前正按市、区部署有条不紊的开展整理工作,争取如期完成。笔者与全馆职工深入乡镇、街道挖掘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今年自我区共兴“蛴蟆节”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资文化名录后,又组织专业人员对我区曲艺等3个项目准备好各类资料,申报市级非物文化遗产项目。今年以来,文化馆工作比任何一年都繁忙,但我感觉很充实,看到顺庆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笔者感到很欣慰。总结过去的实践和经验,笔者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更加努力学习,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文化、文艺方针政策,把文化馆工作做得更好,促进顺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更加努力勤奋的工作。
作者:刘瑛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