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学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作为奋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所以,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水平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对教师进行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定期的进行考核,随时观察和了解教师的培训情况,将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升一个层次。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影响学生的发展,更好的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2.品读课文,体会其中的人文之美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和阅读才能够体会其中的美感。教材中的课文不论是在语言还是情感上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和琢磨,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美感,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安静的学科,依靠语言之美来熏陶读者。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学生能够深入的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前学生朗读课文的形式都是大声的诵读,其实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是很深,有些文章需要在安静的氛围下仔细阅读,才能够体会其中的品质美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古诗词《小池》的时候,“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描绘的美好景色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和体会才能够感受的到,感受这样的自然美景,体会文章中包含的人文美。
3.增进交流互动,表达自身的情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都是不同的,在语文学习中也是一样,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身的想法,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本身应该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当完成阅读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可以是单人阅读的形式,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阅读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阅读文章中描述的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状况,从文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当时的历史状况,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呈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想象和感悟,能够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将阅读完成之后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状况来判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体会到文章中表述的人文素养,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具有开放性的,不能只是局限在对于教材上知识点的学习,虽然教材是比较经典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还需要人为的进行扩展,开展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的参与进来,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道德水平都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培养形成的,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加愿意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来。实践活动首先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比较灵活的,走出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帮助老人过马路”的社会实践活动,当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的时候,学生要主动的帮助老人安全的通过马路,避免在拥挤的人群中老人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而且对于社会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影响周围的人们一起来关注老年人、帮助老年人。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既能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影响周围的人,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总而言之,在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在课堂上正确的指导学生,增加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唐仁龙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