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教学内容过于空洞,遭到学生的抵触。基于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走访了部分老师和学生,对于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多方的调查取证,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本内涵
在中国,早在1922年,就出现了“教育社会化”这个概念。在鸿学大儒汪懋祖撰写的《近代教育上社会运动之发展》一文中,对于教育社会化有了明确的定义。具体来说,教育社会化就是国家的社会教育发展的标准、教育的原则和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时过境迁,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社会化理应重新镀金,不但要契合社会和个体的不断发展,还要让国家通过整合社会上的教育资源,由传统的教育体系转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百家争鸣的时代,教育界也是百花盛开。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见解。在与身边同事的交谈中,有同事认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发展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最明显的现象,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走到学生的心里。也有同事认为,在学校与社会环境双向选择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化开始形成。要想真正让思想教育深入人心,让思想教育的课堂在大学生的心里叫好又叫座,就必须强调构建一种综合育人的教育机制。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想茁壮成长,产生影响,就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把高校当作根本,把学生立于主导地位,通过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完美融合,等它们相互渗透之后,就会相互产生作用。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是病去如抽丝,缓慢有效的发展对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这也是大势所趋。
二、前景规划
在高校里面,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课走上教学社会化的道路,就必须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打破原有的教学理论的同时,从社会实践的基础着手,开始尝试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正是充分考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删除繁文缛节,留取课堂精华,顺应时代变革,迎合发展潮流,长风破浪,只为做得更好。
(一)内在要求
高校之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既然是必须存在的教学活动,就要认真把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落实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单凭老师一张嘴,远远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进来的兴趣。毕竟,课堂不是脱口秀,也不能人为地增加许多喜剧元素。要想成功地把教学社会化的模式植入课堂,就需要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多动脑子,从现实社会的新鲜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对三观进行理性分析。
(二)变革理念
当学生离开高中校园,步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天,就迈入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如果想让学生尽快融入这个圈子,首先就要变革理念。如果不去尝试那些先进的教育模式,而是墨守成规,很难赢得学生的青睐。既然决定创新,就要在有把握的基础上,步子再大些,胆子再大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拉着学生一起风雨无阻,只有这样,才能在变革的过程中找准队伍,越来越好。
三、基本原创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也不是光有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做到,一定要坚守特定的教育理念,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开展。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才能让教学社会化这种模式富有生气,才能真正做到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总体来说,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时候,应该遵守四项基本原则。
(一)学生是主体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必须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把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心理认同结合起来,基于学生的主观意志,引导学生逐渐参与到今后的教学中来,并尝试评价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社会化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除了要遵循原先的教学理论体系中的精华,还要把这些精华跟国情结合在一起,让二者融会贯通,互惠互利,发挥更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同时,不抱有偏见,也不戴有色眼镜,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贴近实际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绝对不是空洞地规划未来,而是必须扎下身子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对身边资源的有效挖掘,来不断开阔眼界,从而认识到生活中也是需要思想政治的精神指导,只有这样,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会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四)顺应潮流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就必须遵照“天时地利人和”。身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这个基本规律,才能推动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站准队伍,对以后的大学生活大有裨益。
四、前景展望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构建这种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构建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历史规律,不激进,不冒进,严格契合大学教学创新的本质要求,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高校、老师和学生这几重主体的创新性,深入分析前景,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稳中求进。
(一)适应社会需求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定义,就是要通过这种模式,把在校大学生培养成一个鲜活的个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理论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避免枯燥。学生本来就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兴趣,慢慢就会滋生相应的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时间长了,越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认真整合,如果老师偷懒,照搬教材上的东西,那么学生的思想也会跟着偷懒,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涯中,一定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更多的社会信息,只有这样,在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显得不知所措;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汲取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吸取里面的正能量,跟当下的一些事例结合在一起,用古人的观点去评价当代的社会,用当代的眼光去反思古人的成就;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学会了解经济。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潜移默化中会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遇到学生关注的经济热点,老师也要多学多看多交流,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能搪塞,不能糊弄,而是摆出一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姿态,跟学生愉快地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疑惑,都会毫无顾忌地跟老师沟通、交流。
(二)优化社会资源
互联网正在迅猛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带来一些影响。有学生常说,思想政治太枯燥,不如网络来搞笑。但是,面对冲击,我们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学会反思,如何才能师夷长技以自强。互联网信息量丰富,就认真汲取营养,想法跟课堂教育融会贯通,在扩充信息量的同时,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有激情,有活力,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只要进入这种良性的循环当中,高校课堂就会变成明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变成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要说翘课、瞌睡,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营造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相应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高效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硬着头皮学习,也只是履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义务,就算被迫学了很多,也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勇做改革的尖兵,努力冲在教改的一线。既然传授给学生知识,除了让学生能够愉快的接受,还要深深地在脑海中打下烙印,学以致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有自己恪守的道德底线,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善良美德,都能有效地做到知行合一,让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四)强化素养
身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很神圣的职务,因为灌输的思想将影响学生一辈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强化自身的素养才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不但要自己肚里有货,还要想法让学生肚子中有货。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开阔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同时,还要正视社会上各种新型问题,都能从思想政治的角度给予合适的解释。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大学老师和学生自觉参与进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怀揣树人育人的敬畏之心,切身实地为学生量身打造一款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多学、好学、善学、勤学、博学,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魏彬 单位:商丘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