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实训体系的升级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同其他信息类专业一样,必须根据社会IT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在学生的网络技术职业发展之路上要有技能和职业素质稳步提升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院校在进行实训体系规划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升级,达到两种学习环境的融会贯通。
2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双元制”对于师资的要求很高,不管是企业的实训工程师还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要有真正的技能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师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网络系统运维工程师,而这一职位的特点是技术全面,能够达到“万金油”的程度,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是技术全面的工程师。
3网络技术专业“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从客观角度,真正达到“双元制”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很困难的。基于现实的考虑,我校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进行了大胆尝试,初步探索出一条“类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实践背景和效果招生和就业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命门。从2006年专业创办开始,我校该专业招生和就业就存在很大问题,连续3年的招生都需要校内调剂才能达到课程开设需要的生源下限。前两批毕业生都为找工作怨声载道,后悔学习这个专业,甚至出现有些毕业生质疑这个专业在学校设立的必要性。到按照平行志愿招生时,生源更是少得可怜,形势逼迫专业教学团队调整思路,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就有了“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3.2“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从整个大的形态看,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必须在高职教育体制下运作,在遵从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地变革。
3.2.1从师资方面入手作为专业的灵魂,教师的技术水平、人格魅力直接感染着学生。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师要求:第一,要转变工作观念,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制定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案。第二,要通过参加企业实践或者IT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第三,要推进教师服务和奉献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无偿指导专业学生从事实习实践。第四,为实践学生提供课程方面的置换和考核工作,实现灵活的人才培养。
3.2.2从落实专业实践入手,建立企业实训培训中心真实的工作实践才能考验专业实训体系的教学质量。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熏陶后,要能够通过市场招聘的考验,获得一份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践工作,才能证明实训教学的有效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借鉴“双元制”企业实训中心的要求,与各个IT厂商协同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如思科网络技术学院、H3C网络技术学院等,依托这些知名厂商的实践体系完成对学生的初步培养,然后鼓励学生在实训学期和寒暑假进行专业的技能实践,要求学生以自己撰写简历的方式在网络招聘网站上找工作。经过外部企业的考核,学生专业价值得到了真正的检验,不仅通过实际工作获得实习薪资,更重要的是收获一份专业技能方面的自信和提升的机遇;而企业通过实习生的工作,获得了人才的储备。
3.2.3加强教师与企业实践工程师的沟通网络技术类岗位在企业中会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特别是经过工作的磨砺,专业学生也会成为企业的实践工程师。专业教师及时与企业的工程师沟通,获取第一手工作实践任务,并转化为新的教育实践方案,使双方能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升级的方向。
3.2.4加强教师与实践学生的沟通与指导在现实中,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很难达到德国“双元制”环境的互通形态。实践学生在参与工作实践后,面临的问题是一周工作5天,基本没有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与实践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多种媒体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利用休息日与实践学生探讨工作实践,并且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理论指导。
3.3实施效果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经过“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招生和就业的双重保障,在过去的3届学生中,这一模式促使专业的对口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了专业实训体系的培养目标,并且为专业带来了良好口碑,促进了招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连续2年获得了良好的生源。另外,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提升了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并且促成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开发。
4结束语
我校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来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自身特色及本地的大环境进行创新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任重道远。
作者:秦勇 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