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效益审计概述
(一)效益审计的涵义
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依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营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从效益审计概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效益审计主体是独立的审计单位或审计人员,审计客体是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其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标准从相应项目的业务或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评价其效益。
(二)效益审计的特点
企业效益审计的内容广泛,既审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审查其执行情况;既审查企业的经营业绩、目标、结果,也审查其影响因素;既审查经营决策,也审查决策效果。效益审计的目的是提高未来的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审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指出被审计单位问题,提出改善、提高的措施,因此,效益审计不仅提高了审计的理论层次,而且扩展了审计的业务和职能范围。可见,财务审计更多的是事后审计,效益审计则在事前、事中、事后均涉及;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合法公允程度的反映,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的经济有效程度的反映;财务审计主要从资金流入手,而效益审计则从业务流程入手。从理论意义上讲,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补充和延伸,两者从反映企业的不同角度入手进行不同目的的审计。
二、构建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维度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指标,一方面关注事件履行的过程和结果所出现的财务状况,来权衡组织的战略及其执行是否有利于运营结果的改善;另一方面关注预算,对事件的执行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财务状况方面权衡,从而告诉管理者怎样才能对组织的效益产生积极作用。指标应含: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反映投资和报酬的关系,主要用于评价资本投入产出效益。总资产周转率,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企业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收入的能力,评价企业资产的效益。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效益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和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企业所获利润的经济性。成本费用利用率,该评价指标表示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建议利润剔除对外投资、营业外收支,从耗费角度补充评价企业收益状况。这些指标值均是越高越好,反映企业对其资本的高使用率,表明企业的经营效益好。
(二)客户维度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指标,将企业战略落实为细分市场和特定客户的具体指标,思量客户需要什么,企业是如何完成客户需求等角度来衡量企业效益,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应针对怎样使客户满意,如何反映这种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思考:指标包含可获利客户比,可获利客户是指因与企业的发生交易,获得除所购物品价值本身外还有其他利益的群体,该指标从客户的角度,以客户从企业中获利比来评价企业所做客户工作的效益的效果性。结合从客户中获得的利润率,可得出企业与客户间的利润牢固度,反映双方在各自中的重要程度,以反映企业所做的客户工作的效益。另外,还可加上客户投诉率、老客户回头率、新客户获得率指标。市场占有率,一个直接以市场的角度衡量企业拥有客户程度的指标。这些指标均是正面指标,指标值越高表明所评价得到的成绩越好。
(三)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内部业务流程从单一的经营流程扩展到创新流程—经营流程—售后流程,两头连着股东和客户。创新流程分原创式开发和递进式开发,主要评价其开发效率、投入产出比。经营和售后流程从时间、成本、质量三方面衡量其效益,传统的衡量方法主要靠成本和财务指标,目前的衡量方法主要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周转期指标。是对同一产品进行的,要以产品种类为界线分块计算。退货率,主要从经营流程的质量出发评价,同时这样的指标还有废品率、一次检验合格品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另外,从时间出发评价的指标有产品制造周期等,从成本出发评价的指标有采购成本降低率等。新产品贡献率,从企业的创新流程出发,衡量创新这一动作的投入产出比,同时用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指标来评价其开发效率。
(四)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效益审计最终能否做到防范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所在的维度。一是指企业本身所有的可以使员工和企业自身学习、成长的企业文化氛围、制度及信息对流系统,主要考察员工能力,信息系统能力,企业与员工间激励、授权和协作度三方面;二是指在进行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三维度的衡量后,学习从其指标值结果中所显现出来的信息能力,改进存在状况的速度。指标包含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率仅反映了员工流失的一个绝对数率,流失的员工中不包括正常退休、因不可避免突发事件必须离开的人员。员工培训比例,受培训的内容应该是指那些接受培训后可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加强员工理解企业制度等作用的部分。员工受激励程度,受激励内容包括参与决策、自身工作表现得到肯定、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鼓励、享有工作所需的信息等,指标考察员工拥有这些待遇的概数和频率。劳动生产率,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讲则是考察服务质量(如:当期被投诉次数)。信息反馈速度,考察企业对察觉存在问题的反应力和作出决策应对的速度。与其他维度相比,学习和成长维度会缺乏便于操作的“硬指标”。因此,卡普兰提出了战略工作胜任率、战略信息覆盖率、流程改进的速度比率、员工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目标同步比率等“替代指标”,更加直接的便于操作的指标有待于随后在实践工作中去挖掘。
三、问卷调查测试评价指标
(一)设置测试指标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体主要是效益审计的使用者,包括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另外,在情况允许下可以邀请专家参加问卷调查或是直接提出意见,在设置问卷时要设置主体人的信息题。调查的客体是各种由平衡计分卡选择出来的评价指标;调查的形式有选择题和问答题,问答题主要是让被调查人回答其对效益审计的观点,选择指标应有的注意点,认为额外应增加的必要指标等内容;调查的内容是各指标的重要度,重要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级。
(二)二次调查测试
对于第一次测试留下来的指标,需再次开展第二次问卷测试,以保证指标设置的合理性。问卷设置基本与第一次调查相同,但是区别于第一次测试卷的是,为了得到更加具体的数值以及更精确的结果,更是为了对问卷结果进行更好的分类归纳分析,二次调查卷在被调查人员的选择上更谨慎,在被调查人员的信息设置上要求也更精细具体。
(三)问卷调查测试指标的局限性
并非对所有需要的指标或是对效益审计时所用的体系均可进行问卷调查的测试,在实际实施中,可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来确定指标及其权重,这也是出于对问卷调查的成本和有效性进行考虑后所作出的选择。调查人员效益审计素质良莠不齐,自身对效益审计理论的熟知度也参差不齐。问卷调查方法在我国实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对于问卷上的数据的可靠性要有所考虑。
四、开展我国企业效益审计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开展效益审计工作
从表面上就可看到,我国目前开展效益审计遇到了种种问题,但是不妨反过来想想,我国已有会计、审计等专业类研究人员在探讨效益审计理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初露成效。在效益审计体系还没完全成形前,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机遇,前期的效益审计体系可塑性较强,易灵活变化与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相融合。并且出于对我国企业的实际国情考虑,完全照搬照抄他人经验必定不可行,因此,对于现在出现的种种未必是理论或企业本身的问题。
(二)在实践中完善效益审计工作
不能仅在理论上提出企业效益审计,更应将效益审计理念深入企业之中,尤其是和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结合成一体;积极提高企业效益审计理论在企业管理层、审计人员中的普及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效益审计综合素质;企业应灵活运用效益审计,取其和自身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特色相适应的部分,尽快使效益审计融入企业实践之中,并且注重效益审计数据分析后所得结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对进行效益审计开展的方法探索,目前应用的平衡计分卡相对较成熟,但社会在发展,企业管理经营难度会提高,平衡计分卡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己的内容;测试平衡计分卡下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只适合在初级阶段做一种参考方法,随着效益审计在实践中到达成熟阶段,那时评价指标体系也已得到了一定的锤炼,指标体系的模式也逐渐定型,此时问卷调查法应退而求其次。
作者:郭之茵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