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以“发酵工程学科”为依托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发酵工程学科”1991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2006年再次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以发酵工程学科为主要依托的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2012年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10名。本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工业微生物的开发应用方面,有的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如工业酶制剂的开发利用、生物基化学品微生物的遗传育种、酿造微生物的选育及代谢调控等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这些科研工作为以“发酵工程学科”为依托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的四大支柱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因此,结合我校本专业的学科特色,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着力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其中验证性实验压缩到20%以内[3]。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向:①工业微生物的遗传育种;②酿造微生物的发酵及其过程控制;③单克隆抗体制备;④发酵产物分离、提取及检测。上述开放性实验教学,需要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综合性实验,可将生物工程产业链的多个单元操作有机的整合起来,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使其所学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于实践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2建立开放实验室,倡导自主性实践教学模式
采用开放式实验室运行机制,为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实验提供条件。湖工大轻工学部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实训中心和“2011绿色轻工”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至关重要。主要采用预约制,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筹管理与协调。实验学生3-4人分为1个小组,协作完成,在实验中心提供的实验条件下,根据课程规划,自选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自主性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分配导师进行全面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定期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合作、互助,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建立开放实验室,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原有的实验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实验内容组合与创新,注重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实践教学更具有引导性和灵活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和个性化发展[5]。
3培养“双师型”教师,强化教师队伍实践能力
作为应用型地方高等院校,我校主要为地方企业输入人才,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6]。目前高校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缺乏接触专业实践的经历,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目前生物工程学院教师总数为44人,实际有工程经验的教师仅24人,占总人数的55%左右,大多数教师以学术型为主,学历虽高,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的背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有相当的差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高校、教师和地方企业的共同参与,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约束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学习,鼓励和动员教师利用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素质[6]。其次,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兼职,使其主动参与生产和社会实践,亲身经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改造过程,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提升教师实践工程能力。此外,建设高素质、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使其作为兼职工程师参与到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生产技术引入到一线教学当中。通过上述改革,力争在3-5年内,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践教学能力。
4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高新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科研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7]。因此整合科研资源,把科研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意义重大。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服务中小企业,共建“产-学-研”培养模式,是湖北工业大学科技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湖工培养人才的出路以及教师科研课题的来源主体都是地方企事业单位,学校连续多年被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生物技术专业应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①教师在开展科研的同时,把自己科研课题的研究思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将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把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实验、实践的求知欲[8]。②充分利用科研项目资金和实验设备,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亲身投入研究活动,跟着教师下工厂、做项目、写报告,不仅能使其领会到较多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模式,还可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韧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9]。③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广泛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除了国家级项目以外,还有湖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以及湖北工业大学创立的“凌云计划”项目,这些都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积极申报国家级、地方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项目的选题、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以及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通过阶段性培养,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科研工作的能力[10]。科研工作和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可了解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进展,对基本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协调的发展。
5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应用型高校其服务社会的职能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应用性研究成果等方式实现。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建设,目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共建设有10多个“校企合作”单位,包括安琪酵母、枝江酒业、稻花香酒业、白云边酒业、金龙泉集团、新华扬生物、山东潍坊盛泰药业、河南金丹乳酸科技、南街村集团等有限公司,以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研究单位。通过共建教学实践基地,这些企业为本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协作,建立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开展“订单式”培养,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
作者:赵锦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