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文化与设计
日本是个注重细节的民族:无处不在的整洁、高度统一的秩序和自律、对服务细节的精益求精和苛求完美。韩国比较文化评论家李御宁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一书中提到:“在日本手工叫做‘细工’,即能细致而巧妙地缩小物体的手工。日本人对此还不满意,所以在‘细工’前面再加一个‘小’字叫做‘小细工’。另外,这种缩小了的东西与原本就小的东西或单纯的小东西还不一样,它讲究的是比原来更可爱,比原来更厉害,并带有不同色彩”。因此,日本的产品在外形不会很花俏,但在细节上却处理得认真严格,这是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世界上最早生产家用电视、收音机的企业不是日本,而是荷兰的飞利浦公司,但是使它走向“小型化”的却是日本的索尼公司,而且该公司还开发了录像机和世界上第一台不用胶卷的磁带照相机。美国和欧洲在家电产品上败于日本就是由于这“缩小化”,所以只有在不必缩小、不需携带的冰箱这个生产领域中,日本没有抢占到上风。
2本土“中国风”产品现状
目前中国元素在产品上的应用比较“标签化”,生硬地模仿传统的一些元素符号,如中国结、太极、图腾、文字、“中国红”、大红灯笼、京剧脸谱、旗袍、龙等;还有简单地结合传统手工艺和材料来表现中国元素,如青花瓷、景泰蓝、竹子等(图2)。造成“中国风”滥用现状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中国本土的设计师不够深入了解本土的文化,停留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外国品牌在对我国文化不太熟悉的情况下误用中国元素,如在小家电上“中国红”的滥用导致产品销售大幅下降。
3重新考虑本土的文化、社会因素与“中国风”产品的关系
3.1案例:洛可可的“上上签”设计与“祈福文化”
“祈福”——人类社会中一个较为传统的民俗,表示祈求神明降幅还愿的仪式。祈福的方式会因宗教和风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国信奉佛教的人口比例相比其他宗教的比例要高,故民间常见的形式有“烧香祈福”、“敲钟声”、“求签”、“写福愿”、“挂福袋”等。“上上签”是一款用于随身携带牙签的小盒子(图3),设计的巧妙在于其能把有形的中国元素和无形的“祈福文化”结合起来,具有一层厚重的象征意义。“从原始的占卜到摇签卜卦的仪式,中国人几乎没有与图腾、祈福行为相离。”其设计师如是说。设计师为牙签取了这样一个别致的名字,正是期望它承载传统中国人对人生凶吉、仕途顺逆于命运轨迹的先行体验,表述了中国式的人文情怀。给牙签盒定义了“祈福文化”后,牙签盒的形态和颜色就自然顺理成章,盒子的线条取材于中国古代建筑天坛祈年殿的殿顶轮廓,主要颜色选择了视为中国祈福文化心理皈依的“中国红”。盒子整体造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采用极简单的外壳,巧妙地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
3.2案例:“Matching-和”与榫卯工艺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华,是中国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也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建筑和家具中一直广泛应用。榫卯结构承载了中国含蓄内敛的审美观,接合处由于有略微松动的余地,在结构力学里就是柔性节点,当无数榫卯组合在一起是就会出现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平衡,使得家具保持稳定、结实。INNOVO的“Matching”(图4)正是对中国传统技艺进行重新创作,利用了家具结构“榫卯”的方式,厨架和把手之间通过一种凹凸的正负关系,加上重力的作用,自然地卯合在一起。衔接部分相互约束,却又自由灵活。把手末端的粗细变化正好暗示拿放厨具时把手提高的高度。
3.3案例:ZENS“品”系列茶具套装与社交礼仪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期,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并一直发展至今。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要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ZENS的“品”系列茶具套装(图5),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茶具外形设计,巧妙地用硅胶取代把手,达到防烫隔热的效果。在形态上采用了直线条为主的设计,茶杯口一方面根据人体工学设计,使喝茶更为贴近唇形和舒适,另一方面也正好提示茶满八分的东方传统文化。
4总结
设计本来就是一个系统问题,是文化、哲学上的问题,不是简单技术层面的问题。过于依赖高科技,人类就会退化,盲目的设计发展必将异化,尤其体现在本土设计的创作上。从文化、社会角度看,中国风的内涵其实很广泛,除了有形的符号图腾等,还包括社交礼仪、风俗习俗、思维方式、亲情、社会现状、东方精神等无形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里有倡导道法自然,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而进行设计,传统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符号,不能说上面帖一个太极的符号就是传统,精神是传统,而形式不是传统。传统文化应该是建立在东方人文化生活方式基础上,植根于民族深处的习俗和规范,符合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文化认同,让人们得到共鸣从而感动。
作者:罗名君 萧嘉欣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相关专题:7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