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环境教育现状简析

摘要:我国目前的环境教育所处的阶段是:各界已认可其重要性,并加强培养环境意识,而良好的环境意识从表面知识内化为习惯的过程还有待深入,内化行动已迫在眉睫。

今年两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代表们的热议话题,生态文明和环境相关问题继写进“十三五”规划后,再次成为热点。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后,生态文明在以“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方针为指导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环境教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教育形式多样化

现在再说到环境教育,我们应该先将相关概念理解清楚。首先是环境教育,它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全民教育。通过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认清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以内化的生态价值观来对待和处理环境问题,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社会环境教育和学校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以宣传为主要手段进行的意识传播型教育,它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视频、画册、标语等多种方式,教育过程比较随意,教育氛围比较轻松,学习过程相对自由。而学校环境教育则比较正式,它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学生为对象,以课堂为载体,以环境知识为内容进行的教育,除了培养较低年级学生的环境意识外,也在较高年级学生中发掘和培养环境科学的专业后备人才。环境教育经过近年的发展,有了两个特点,一是教育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二是教育理念越来越聚焦。教育形式多样化包括教育场地的多样化,施教主体的多样化,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等方面。环境教育由于其全民性、终身性、实践性等特点,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部门主导,环保、宣传等部门极力配合,因此教育场地不应限于课堂上、校园内,还应该延伸到校园外、社区和家庭中,应该不拘泥于固定的场地,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和影响。同时,环境教育的施教者也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师,每一个社会环境的参与者都可以对身边的人起到教育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带来示范作用,同时不良的陋习也能造成“破窗效应”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谨言慎行。另外,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习得,也可以是价值观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意识并引导行为。环境教育的理念愈加聚焦是伴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而出现的结果。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把环境教育与人口和发展结合起来,这意味着环境教育不再局限于环境问题,而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从此,环境教育开始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向迈进。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环境教育越发得到重视,尤其是随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后,我们的环境教育又继续向生态价值观教育聚焦。

了解教育现状

对环境教育的相关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环境教育的实施现状。笔者去年所做的一项调查,反映了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态教育的现状:大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意愿强烈,对学习现状的满意度中等[1]。具体而言,9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生态教育,85%的受访者认为生态教育重要;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生态教育的了解程度一般,约四成表示不了解但是听说过;目前大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和媒体等社会教育,仅17%来自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中,约34%的高校有开设独立的生态教育选修课程,其余的高校则在相关课程中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当询问影响生态教育实施的因素时,七成受访者表示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这说明即使是在学校开展的生态教育,若能受到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配合,则会事半功倍。同时也表明了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基于上述调查,我国目前的环境教育所处的阶段是:各界已认可其重要性,并在有意培养环境意识,而良好的环境意识从表面知识内化为习惯的过程还有待深入,内化行动已迫在眉睫。与环境教育相对应的是现在的环境治理问题,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生态环保的关注焦点是末端排污控制,而对公民环境意识的教育被放在次要地位,或者说在末端治理亟须正视和处理的状态下,环境意识培育被挤到了边缘地带。而实际上,源头控制才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关键,对公民生态环境教育的忽视,或者决心有余、行动不足的窘况会导致环境治理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困境,同时,会在末端污染控制的效果上大打折扣。只有先做好了对具有良好生态意识的“人”的培养,让其参与到环境和发展中,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环境和经济兼顾的双赢局面。近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现在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发展关系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矛盾对立发展为如今的协调统一,也正是由于人们生态意识的日渐清晰,才认识到了好的生态环境与好的经济发展是一致的。陈吉宁部长也指出,环境教育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环境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生态和绿色,要让他们知道环保的重要性。希望媒体推动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另外环境教育还要进校园和课堂,进社区和家庭。

聚焦未来方向

陈吉宁部长关于环境教育的表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是一致的。一方面社会教育中,媒体要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面对口号多、做法少的现实情况,研究具体应该这么做。而未来的环境教育的方向则是在以媒体宣传作为外围保障,以学校教育作为核心手段的条件下,加强环境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和实践。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在社会经济背景下,打破经济短期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寻求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其次,依据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特点,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一是注重其跨学科教育的广度,采取学科渗透和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二是考虑专门的课程体系设置,在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上投入相应的力度。最后,我们的教育行动应是全民参与,多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应培育学生以生态价值观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民众和媒体,应营造良好的将知识内化为行动的生态环境;同时,以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推动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顺利进行[2]。我们相信,以有效的环境教育作为抓手,在多方的共同配合下,我们不仅能拥有绿水青山,也能收获金山银山。

作者:彭妮娅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环境教育现状简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274464.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 微博言论自由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土木工程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