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信息化管理在优化急诊心电图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7711例患者中,以原发胸痛入院者573例,由医生评价是否有连接心电图需求,若无空余机器,需进行排队等待,管理者依据疾病轻重缓急安排设备;2015年1~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8054例患者中,以原发胸痛入院者592例,采用心电图信息化管理,系统判断是否有心电图检查监护需求,医护人员采用心电图系统工作站叫号,按照相应的规则等待,完成心电图检测,医师利用系统辅助诊断,决定分诊,并制定医嘱。结果2015年上半年,心电图使用率、胸痛者心电图使用率、危重症心电图使用率、胸痛2h明确诊断率高于2014年上半年(P<0.05);2015年上半年胸痛者心电图检测时间(0.8±0.4)h,明显低于2014年上半年的(1.3±0.5)h(P<0.05)。结论急诊科应用信息化管理可使急诊心电图检查效率明显上升。
关键词:急诊;心电图;信息管理
心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的首位病因,是我国第三大死亡病因,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高达50%,以胸痛入院患者约占急诊科的5%~10%,其中约半数为各种原发病或继发心血管事件入院,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往往具有明显的治疗时间窗,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但不同患者心电图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种类型的疾病,也有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心电图诊断严重依赖于医师的主观判断[2]。同时医院急诊科心电监护设备是有限的,而与此同时收治的胸痛、潜在的心脏病事件患者非常多,如何提高心电图在急诊科使用效率,一直是急诊科管理者的研究重点。为此,医院急诊科尝试引入了心电图信息管理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心电图信息化管理前,2014年1~6月,急诊科收治对象7711例,其中男4025例,女3686例;年龄4个月至98岁,平均(57.1±10.3)岁;以原发胸痛入院者573例。2015年1~6月采用心电图信息化管理,急诊科收治对象8054例,其中男4241例,女3813例;年龄5个月至101岁,平均(59.4±13.1)岁;以原发胸痛入院者592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2014年1~6月:根据医生判断联系科室进行心电图检测,若数量不足需进行排队等待,科室管理者会依据疾病轻重缓急,发挥能动性安排心电图检查、监护。2015年1~6月采用心电图信息化管理,具体如下。1.2.1系统基本功能。(1)预约叫号:①系统监测,录入患者的信息,院方EMR、体格检查、病史信息等相关内容,可以登录新患者资料,检查部位可进行自由结合,按照登记先后顺序自动排队叫号,急诊优先,同时急诊科医师可进行人工干预;②支持急诊医师申请单,自动识别录入患者信息,减少重复录入,同时检查医院各个科室的工作状态,以利于协调急诊科安排患者的心电图检测;③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的条形码系统,提供信息交互;④医护人员能够从心电图系统中,获得患者的病例号、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及检查要求,系统建立有唯一的ID号,自动发放检查号码,提供急诊登录入口(系统还包括其他科室入口),急诊科采用“急诊”字样表示,并采用红色深浅提示患者当前状态,护士长、医生站可依据患者心电图的需求,进行手动调整,信息系统也可以依据输入患者的危重程度,是否为绿色通道患者,优先安排叫号,通过排队系统实现窗口优化。(2)图像采集功能:采用电脑终端、无线数字盒,与心电图终端设备,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TCT等,将数据转化为XML格式,发送到网络系统,其它科室可通过系统调用患者的信息,以方便诊断,利于转科。(3)分析诊断:①在接收到急诊患者后,通过发送病历,科室医师能够接收心电图诊断结果,病历显示出心电图检测状态、检查结果、报告状态,还显示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可供医师查询;②系统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电图分析,可显示十二导联心电图波形、自动进行心率等心电参数分析、自动识别心拍、支持滤波调整、支持波形显示;③可支持报告的输出,并建立数据库。(4)统计检索:支持科研工作,能够帮助医师进行对比研究,快速诊断非典型心电图表现。1.2.2急诊心电图流程。患者入院后,立即据有无胸痛、既往器质性心脏病史、心率、听诊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心电图检查。进入心电图系统工作站,输入信息,系统按照是否为绿色通道、根据危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优先检查,期间医生可进行人工干预。排号后,系统进行呼叫,护士帮助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测,医师录入数据。在系统医师工作站上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库进行对比,诊断疑难患者,诊断后进行分诊,以决定是否转入心内科等科室,或急诊科留观,或送ICU。各科室医师可调取心电图,制定医嘱,如诊断为房颤者,应警惕猝死。
1.3观察指标
观察心电图使用率、胸痛患者心电图使用率、危重症患者心电图使用率、胸痛患者2h明确诊断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学,计量资料以x軃±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5年上半年,心电图使用率、胸痛者心电图使用率、危重症者心电图使用率、胸痛者2h明确诊断率均高于2014年上半年(P<0.05,表1)。2015年上半年胸痛者心电图检测时间(0.8±0.4)h,明显低于2014年上半年(1.3±0.5)h(P<0.05)。
3讨论
信息化、现代化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极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3]。急诊科收治患者众多,但是心电监护设备数量是有限的,相关医护人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心电图辅助诊断效用值得深入研究。原则上心电设备应优先给予猝死等危急患者,以指导救治工作[4]。心电图监护有助于发现一过性心电图异常,发现潜在的病变,及早处理,避免病情恶化[5]。从医院急诊科心电设备使用情况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供不应求问题,有需求者无法及时获得心电检查、监护,许多急诊科患者入院后,不得不从其他科室借调设备,或快速转入其他科室接受心电监测监护,减少不需要心电设备的患者占用仪器设备;②设备的使用效率偏低,因心电图表现的复杂性,部分疑难患者,医师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快速诊断,缺乏客观的资料对比,设备使用过长,周转率下降;③心电图信息传送较困难,格式不匹配,部分信息不得不采用纸质文件人工传递,严重影响会诊效率、转诊效率。信息系统建立可从这4个方面入手:①病历录入系统后,科室医护人员可从平台调取用于会诊、快速诊断;②较智能的叫号系统,能够充分优化心电图资源,快速了解是否有空闲设备、设备工作状态,据危重症程度进行叫号;③系统工作站提供辅助诊断工具,医师可方便浏览各种数据,通过数据库、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师快速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其它科室医师也可在线调取心电图检测结果,提高会诊、转诊效率[6];④医师可据心电图检测结果,制定医嘱。结果显示,2015年上半年,心电图使用率、胸痛者心电图使用率、危重症者心电图使用率、胸痛者2h明确诊断率均高于2014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胸痛者心电图检测时间低于2014年上半年(P<0.05)。提示采用系统辅助后,心电图的使用效率明显上升,周转率、辅助诊断水平都明显提高。需注意的是,新引入的系统稳定性相对欠佳,故障率相对较高,需定时存储,一旦出现故障,立即调用,并启动旧有的叫号系统,继续排队叫号。综上所述,急诊科应用信息化管理后,急诊心电图检查效率明显上升,今后有必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叫号、诊断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2]代菁.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14(1):47-48.
[3]游雪英.从患者投诉中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4):573-574.
[4]李亚娟.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护理[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290.
[5]杨银凤,许祥林,王慧.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后一过性异常Q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经济类期刊发表6):443-444.
[6]孙华民,杨瑞芳.58例心血管疾病误诊原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2(5):42-43.
作者:程玉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