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一)目前绝大多数科研单位未能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的单位也寥寥无几。多数单位将内部审计职责挂靠到办公室、财务、纪检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也是兼职,工作重心以本职工作为主,内审工作多数情况是有岗无责。(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由于内审人员多数是兼职且真正履职较少,且上级对口部门比较少,日常监督弱化,由此造成内审岗位配备的人员基础普遍偏弱,多数兼职人员甚至没有财务基础,具有一定审计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就少之又少;其次由于部分单位未能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真正独立完成的内审任务比较少,内审人员一般都是临时性组队,内部缺少沟通、外部缺乏监督,工作既没有竞争也没有压力,进一步影响了内审人员素质提升的动力,从而使内审人员队伍建设陷入了先期配备弱化、后期提升乏力的困境。再加上审计手段比较落后,没有配备专业的审计软件,主要还是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审计技术手段的双重低效,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三)审计内容过窄且多为被动,审计效果性差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的内容: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但是对照检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开展情况,从审计范围看主要集中在下属单位,对同级财务收支、风险防控方面的监督评价甚少;从审计内容看,主要集中在组织人事部门安排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安排的举报案件核实,对内控建设、风险管理及资金支出效益性等很少涉及;三是审计任务多是上级部门布置的、纪检监察交办的或者是组织人事部门委派的被动式执行,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很少能根据单位特点和需要自主制定规划确立审计重点,由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只能被动式的“头病医头”“、脚病医脚”。(四)领导重视不够,审计独立性差科研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或地方的财政支持,因此更多的是关心经费来源、科研产出,而对成本控制、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关注较少。再加上内部审计工作基础薄弱,审计多为临时或应付性事项,审计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足,审计结果运用方面成效更低,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以得到领导认可和重视。得不到领导重视的内审工作,缺乏应有的权利保障和支持,日常审计对象又多为单位同事甚至领导,遇到或发现问题时碍于情面或压力,内审人员很难完全坚持原则或者深挖硬查,造成审计结论不够全面、客观,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一方面是科研经费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是财政资金管理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大,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着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执行质量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监督的频繁和深入,单位法人作为第一责任人随时面临着违法违规问题带来的相应追责。所以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设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素养高、综合素质全面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人员相对稳定的审计队伍,并在审计人员履职时给予充分的权利保障和支持,保证内审工作开展的权威和力度。(二)加强学习和沟通,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娴熟的政策理解把握能力和一定的法律常识,能够及时、准确查找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地方,还要不断了解单位科研工作开展基本情况,具备一定的科研业务常识,面临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必要、经济时能及时发现线索,为单位加强内控构建防范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上述各方面能力的积累,一是要自学,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中要自加压力,苦练内功,熟练掌握财务技能、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政策法规,同时也要经常关注审计署、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相关审计案例,分析提炼审计重点、审计方法,不断更新、积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度。二是要内学,加强同本单位财务、科研、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熟悉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重点及难点,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联合制定相关检查方案,实现全方位、立体式检查,使内部审计业务开展更有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外学,内审人员要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参与有关项目的审计,及时了解审计重点,积累审计技巧,丰富审计经验,借他山之玉进一步提升单位的内部审计水平。(三)丰富审计内容,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内审监督的有效性相比较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优势在于更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更熟悉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更能预判单位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或漏洞,日常问题查找、建议提出更有针对性。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构建全方位的预防免疫系统,首先要丰富内部审计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目前人事或监察部门委派的经责审计、办案查案,而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安排主动化,按照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对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而不是被动式、听令式接受,否则就失去了内部审计提前预警、事前监督的意义。其次,内部审计要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及时跟进、查找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督促检查意见落实情况;重点关注科研经费支出以及上级审计监督重点,每年有针对性的抽查一定数量的课题,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经费下拨、绩效发放、是否存在小金库等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对检查出的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及时更正、举一反三,并以点带面,全面梳理单位经费管理使用中的类似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惩戒机制,保证科研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四)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提高审计监督成效内部审计结果是否受到重视并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监督的长效性和持续性,是评价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不仅要审前抓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审中抓审计内容、审计重点,还要审后抓结果运用。比如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大部分还是先离后审或先任后审,不管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计单位,都对这种事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走过场、应付性心理。今后对相关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要逐渐实行先审后离、不审不离,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考核相结合,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作用。同时针对内部审计揭示出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各单位也要制定相应奖惩机制,将违法违规行为与课题申请、人员绩效、职称评定等情况挂钩,打破潜在违规的侥幸心理,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科研是强国之本,兴国之翼。承担着国家大量基础性、公益性、前沿性研究任务的科研单位,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完整有效的预防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规范科研资金的使用,加大科研产出,促进科研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长远发麻醉医学论文展。
作者:崔君红 单位:中国农科院财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