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银行服务三农下邮政储蓄论文

中国储蓄银行成立于2007年初,由于脱胎于布点广泛的邮政系统,故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7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农村地区,是中国营业网点最多的商业银行,其储蓄存款余额近1.7万亿,是国内第五大存款机构。金融主管机构将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让邮政储蓄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一条商业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这是借鉴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经验以及中国银行业总体趋势所决定的。当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商业银行为追求规模效益,从农村撤退,导致农村金融陷入困境,形成“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主要集中于农村,其客户结构决定了其服务“三农”的天然义务,必须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邮政储蓄银行走商业化道路是其远期定位,但在近期应尽量淡化其商业化色彩,强化其服务“三农”战略的准政策性银行职能,本文就此来探讨其面向“三农”之改革思路。

一、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背景

邮政系统长期承担政策性业务,自邮电分家后无法自负盈亏,一直依靠国家财政补贴。1986年,中央财政面临财力不足压力,为减少对邮政系统的补贴,乃决定让其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利用邮政现存的网络优势吸收存款。邮政部门所吸收存款不直接放贷,而是悉数上缴人民银行统一运作,借此收取手续费佣金。1990年,邮政部门开始自办邮政储汇局,其吸收存款依旧全额转存人民银行,但以转存利差作为盈利收入。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深化“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阶段,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本着商业银行贯彻“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之三性原则,原来充当农村金融主力的农业银行开始战略性撤退农村,撤并县以下营业网点,上收贷款审批权,重点转战城市。1994年成立的农业发展银行,原本定位于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是为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等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但由于资金先天不足,在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未能填补农业银行退出后的空缺。为配合1998年的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主管机关干脆让农业发展银行转型,专职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购销过程的资金融通,在流通领域实行封闭运行。如此一来,留存于农村的正规金融信用机构只剩下农村信用社,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且农村信用社本身问题甚多,坏账比率长期居高不下,使农村金融雪上加霜。邮政储蓄依附于邮政系统,在农村有大量网点,作为“只存不贷”机构,其来自农村的存款转存给人民银行后,只有小部分可通过央行再贷款返归农村,大部分都用于给城市经济发展作贡献。邮政储蓄实质扮演了“劫贫济富”角色,充当农村金融的“抽水机”,使农村本就紧缺的资金进一步萎缩,加剧了“三农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体现服务“三农”战略,必须让邮政储蓄所吸收存款留存农村,同时人民银行也想化解来自邮政储蓄的巨额转存款利息压力,于是开始将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邮政储蓄实施革新,原有8000多亿转存款继续留存于人民银行,但此后新增存款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经过四年的自主贷款试营,经过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正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巨大,如今反哺农村,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贷款难问题。在农村金融的市场结构上,一举打破了农村信用社独家垄断的局面,引入竞争因素有助于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竞争比较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必须面临直接对手农村信用社,双方在竞争中各具优劣势,必须扬长避短方能在市场中立足,下面就来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1.邮政储蓄银行相对农村信用社之优势

(1)品牌美誉度。邮政储蓄依附邮政局开展业务三十余年,在广大农村具有广泛的基础,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邮政储蓄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各级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农户视之为国家信用,认可度非常高。〔2〕反之,农村信用社实施多级法人制,乡镇级农村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的实体,抗风险能力弱。农村信用社历经数十年的起起伏伏,多次因呆坏账进行整顿,农户在潜意识里有戒备心理,认为其远不如邮政储蓄银行正规。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开展存贷款业务,借助其品牌优势会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2)资金规模优势。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便坐拥1.7亿储蓄存款,在规模上雄踞全国第五位,资金量丰沛,且之前一直奉行“只存不贷”模式运作,故没有积累不良债权。这样大的资金规模,有助于逐步提高单笔贷款的上限,在扩大零售业务的同时,亦可参与银团贷款、同业拆借等批发业务。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劣势明显,总体资金规模偏小,且肩负大量不良资产,制约了其市场扩张计划,很难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3)全国统一的结算网络。借用邮政系统的科技优势,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自成系统的、全国统一的结算网络,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将3.7万个网点链接在一张大网之上,邮政储蓄系统结算一体化,极为便利,大大沟通了城乡之间的资金流通。邮政储蓄银行的“绿卡”工程实施通存通兑,方便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汇款返家,以及家长给在高校读书的孩子汇款。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水平比较落后,在跨域结算领域更是其弱项,很难与邮政储蓄银行相匹敌,在城乡资金沟通上不太通畅,部分客户可能会因此流失。〔3〕(4)零售贷款额度相对较高。邮政储蓄银行的一类支行对小额贷款的额度上限设为十万,客户办理此项贷款非常方便,老客户只须十分钟,新客户也会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上限一般设为三万,一旦超过上限则需向上级联社报批,周期往往要一两周。农户贷款往往都是救急之用,对申请周期很敏感,故会青睐时效快的邮政储蓄银行。
(5)邮递员可为农户提供实时咨询。由于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局具有广泛合作,邮政局所属的邮递员每日穿梭于各村庄,有需要的农户可向其咨询相关贷款细节,正因为有此种人性化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可将其触角伸到农村各家各户,大大扩展了宣传半径。农村信用社没有触角广泛的邮政局支持,只能采用传统方式经营,在潜在客户挖掘上远不如邮政储蓄银行那么主动。

2.邮政储蓄银行相对农村信用社之劣势

(1)高端贷款客户群有待开发。农村信用社驻扎农村50余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后,更是成为农村唯一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广度很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与高端客户已经建立了牢固情感纽带。在农村尤其讲感情,这些农村信用社的高端客户不会轻易转投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方六年,各项贷款业务才刚刚起步,无法与农村信用社直接竞争。邮政储蓄银行借助其邮政品牌优势,存款端具有相当大比较优势,然而在贷款端却未能与存款端匹配,存贷比偏低。另外,邮政储蓄银行由于采用一级法人制,往往对外统一制订贷款利率,灵活性不足,其利率又远高于农村信用社,不成为农户首选,以致在客户群上只能逆向选择,以高风险的次级客户为交易对象,存在潜在风险。
(2)从业人员金融知识有待提高。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人员大多直接由邮政从业人员划归,因此总体而言知识层次相对偏低。许多员工尚未能转化思维,银行技能不足,金融风险意识薄弱。〔5〕根据《2013中国金融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邮政储蓄人员结构中拥有本科学历以上者只有38.8%,这样的人员结构是与作为高技术含量的银行业不相适应的。虽然近两年邮政储蓄银行在市场大肆招兵买马,但是此举毕竟成本太高,只能加强内部培训,让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得以提升。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不断加强内部金融培训,但仍不能满足经营业务的快速拓展。农村信用社长期从事金融业务,人员普遍比较专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大型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地区时,趁势接纳了大批原商业银行员工,使其整体专业结构大为提升。因此,从长远来看,邮政储蓄银行要增强竞争力,还得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能,也只有人员专业化后,方可增强内在竞争力。

三、邮政储蓄银行面临之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如今在市场已运行七年,邮储银行各项业务全面推进,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超过4万亿,各项贷款余额近7千亿,拥有本外币账户数超过10亿户,客户数达到5.5亿人,资产规模已是银行成立时的两倍多,多层级利润中心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可持续赢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储蓄银行的年净利润在2007年尚为6.5亿,到了2011年一下子跳到257.9亿,增长势态凌厉,说明当前扶助“三农”的准政策性银行定位是成功可行的。然而,邮政储蓄银行在伴随着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显现出如下潜在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1.在管理体制上必须理顺与邮政集团公司的关系邮政储蓄银行是邮政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于改革不彻底,在经营上存在产权界定不清。当前邮政储蓄银行的支行分为三类:一类支行、二类支行以及代理网点。一类支行为邮政储蓄银行直属网点,可办理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二类支行归邮政集团公司所有,除主要负责人由邮政储蓄银行派驻外,其他人员全部归属邮政集团公司。二类支行的管理控制权在邮政集团公司,员工实施混岗经营,由此会影响邮政储蓄银行的政策执行力。由于在安全防范、资金调拨、网络运行上存在业务交叉,一旦出了问题很难划清责任,构成了监管盲区;第三类为代理网点,完全隶属于邮政集团公司,代办邮政储蓄与中间业务,所吸收存款转由邮政储蓄银行统一运作,业务收入也归邮政集团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对代理网点无管辖权,仅有业务指导之责任,对违规人员无处罚权,同样存在职责不清问题。

2.金融业务较为单一邮政储蓄银行为了体现服务“三农”战略,主要向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存单质押贷款,占其贷款总量的80%(如图1所示)。由于在贷款项目上过于谨慎,导致灵活度不够,利率偏高,许多农村资金需求者不敢问津。根据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显示,邮政储蓄银行从事资金业务时主要采用转存款和风险最低的国债逆回购。2012年存放于央行与同业的存款余额有近20000亿,贷款余额仅为11853亿。邮政储蓄银行现阶段存贷比过低,一方面说明邮政储蓄央行谨慎经营,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在贷款市场拓展力不足。

3.资本金偏低不利于抵御风险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存款余额增速极快,短短五年规模扩大一倍有余。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起初仅为200亿,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虽然邮政集团公司在此期间也数次增资,但依旧赶不上存款增加的速度。2010年底,邮政储蓄银行的资本金为300亿,资本充足率是8%,根据当年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低于10.5%,以此新标准计,邮政储蓄银行尚未达标,必须增补资本。根据2012年最新数据,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从1.7万亿升至4万亿,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也将资本增至450亿,只是母公司本身注册资本为800亿,所注入邮政储蓄资本已超过其自身资本一半有余,若再采用全资控股模式已是力不从心。

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之思路

如今中国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作为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必须走差异化道路,要充分利用网点广布农村的特点,继续实施服务“三农”的战略,进一步巩固农村市场份额。根据前面的分析,今后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强化公司治理结构邮政储蓄银行脱胎于邮政系统,至今虽亦已成立六年,但在业务经营上依旧与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有千丝万缕关系,在二类支行出现人员重叠,很不利于金融安全与责任追究。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必须与邮政集团公司进一步清晰产权,逐步走向人员独立。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必须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从事合规性经营,避免重蹈之前农村信用社的覆辙。

2.遵循商业银行惯例走上市之路目前,邮政集团公司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独资股东,随着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不断扩张,为了维持资本充足率最低指标,母公司必须相应增加资本金,目前注资450亿资本金已达邮政集团公司极限。另一方面,邮政集团公司主业在邮政,本身并无金融背景,很难制订有效战略计划,不利于今后邮政储蓄银行的商业化转型。因此,今后时机成熟时,需遵循商业银行惯例走上市之路,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国外有储蓄银行背景的股东,以便加强市场竞争力。〔7〕

3.加强新老员工的金融培训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来自原邮政部门,金融专业技能薄弱,其员工知识结构相对其他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学历、职称比率上更是相差一大截。从表1中数据看出,邮政储蓄银行的学士比例为38.8%,但中级职称以上比率却只有3.3%,说明其近几年为了提升员工层次,招聘了大量应届毕业生,因年限之故尚未能大面积地晋升中级职称。从一个侧面来说,邮政储蓄银行缺乏有经验的中坚金融队伍,新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在工作中继续磨练,银行必须给他们提供广泛的培训机会,加快其晋升职称的步伐。

4.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当前,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渠道有待拓展,存贷比过低,也就意味着许多来自农村的存款未能返归农村。在此情况下,依旧要注重风险,不可为贷款而贷款,时刻关注贷款质量。在自身渠道尚未完全打开时,可有意识地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巨大的资金优势向同业集中性办理批发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固然给定位于零售银行,但根据法的精神,此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三农”,不要再扮演“抽水机”角色,那么只要向同业的批发贷款最终流向农户,则可实现与零售业务殊道同归。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可重点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三种新型金融机构进行批发贷款,一举解决其资金不足之问题,又可借助其网络解农户融资之需。

5.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中间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具有广泛客户群,这是一般商业银行无法企及的区位优势,要使优势转化为利润,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当前国家积极推广农村保险,邮政储蓄银行可与各类保险机构合作,成为其在农村的代理点。在农村与龙头企业合作,执行“企业+客户”模式的贷款,亦可通过龙头企业或担保公司,向农户提供租赁服务。

6.总行进一步下放贷款审批权邮政储蓄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总行制定统一贷款标准,地方支行的权限受到限制。在各大农村地区,资金稀缺程度、同业竞争程度、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差颇大,如果在全国实施统一贷款标准,则缺乏灵活性,很难与独立性强的农村信用社竞争。为了增强总体竞争力,总行必须下放贷款审批权,让各支行根据地区特点,灵活制订贷款标准,方可在农村市场赢得更大份额。邮政储蓄银行长期布局农村,采用服务“三农”战略既可发挥其比较优势,又可为资金缺乏的农村金融输血。经过六年经营,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余额、净利润一直高速增长,但也存在存贷比偏低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贷款渠道。在今后改革上,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员工金融技能以及积极与同业合作,如此方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巩固好农村金融业务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作者:王劲屹 张全红 单位:五邑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银行服务三农下邮政储蓄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76898.html

    相关专题:数学论文 高中体育教学计划


    上一篇:高效课堂之小学语文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