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中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传统的京剧都是角色独唱,从来没有合唱,而陆松龄在《沙家浜》中开创性地第一次运用了京剧合唱形式,那就是《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这段精彩唱段,这个唱段与剧中情景融合非常到位,充分体现出振奋精神、烘托气氛、凝聚力量、激发斗志的思想。这个唱段在京剧艺术的气韵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西洋的作曲技法,体现出非凡的艺术效果,以至于《沙家浜》一经演出,这个唱段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传唱,风靡一时。在创作这段合唱的时候,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唱段与剧情的情景交融,如何能通过合唱体现出新四军伤员的英雄形象,如何能将这场剧目推向高潮。陆松龄在创作时,转变思想,大胆创新,将西洋的作曲技法融入到京剧的气韵特点中,如:运用模进的手法进行旋律的创新,再加上进行曲的节奏感,然后在板式的运用上更是特点鲜明,首先由郭建光的导板开启,然后跟随用流水板的合唱。通过板式和速度的交替运用充分展现了京剧艺术中可以创新和突破的方面,又将新四军伤员坚贞不屈的精神和英雄形象表现无疑。其实,在改革开放前那段时期,在京剧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但是又要保持原剧种的腔调和特点是非常困难的。陆松龄在《沙家浜》的创作中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开辟了一条中国戏剧艺术与西方交响乐融合的创作之路,可谓是功在千秋。在一般的音乐创作中,音乐设计、唱腔设计是分开进行的,一般都是由作曲者先设计出唱腔,然后指导演员练唱,再进行剧情设计,导演在排戏时,根据剧情发展及舞台效果的需要再与作曲者共同进行音乐的设计,导演要将自己需要的音乐构想与作曲者商讨,作曲者会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背景音乐、主题音乐以及场景切换音乐的设计。所以,音乐设计与唱腔设计是不能同时进行的,这点在《沙家浜》的乐曲创作中也充分体现。
《沙家浜》中《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这段合唱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这段合唱并不是传统中国唱段中用唢呐曲牌进行定调的合唱,合唱中更多地融入了西方合唱技法的因素,进行曲的节奏加上模进的旋律设计,让合唱的强拍韵律和逻辑重音更为突出。另外,这段合唱不是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不是由合唱队在幕后合唱,而是要在舞台上进行大强度表演和队形变换的时候同时进行。应现代戏合唱的要求,演员必须能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前提下将不同声部的和弦音准确地唱出来,另外还要在演唱中体现出剧情需要的精气神。因此,要想在锣鼓的节奏中加入表演动作并做到和谐完美、整齐划一是需要很高的表演技法和音乐修养的。唱惯了传统腔调的演员要想接受这一新式合唱必须经过学习和苦练。陆松龄每次都亲自到场指导演员的排练,帮助他们接受了新的音乐知识,提高了综合艺术能力,才有了后来精彩纷呈的《沙家浜》的问世。1946年末,是“文革”开始的前夕,中央乐团的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于当年11月在江青的安排下去北京京剧院接受“再教育”,观看京剧《沙家浜》的彩排时想到,1958年,中央乐团曾创作过一首交响诗《穆桂英挂帅》,该曲就是以京剧音调为基本素材的,那么《沙家浜》是否也能改编成交响乐呢?这个提议很快被乐团批准,并指定杨牧云、谈炯明、罗忠铭、邓宗安为编创进行创作。
一年后,改编完成的交响乐《沙家浜》正式与观众见面,立刻轰动了整个社会。被评价为在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浪潮中交响乐合唱领域的一次成功的革命。在场景音乐中运用中西混合乐队进行革命歌曲的演奏和演唱,是京剧艺术在音乐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沙家浜》的音乐创作既保留了京剧艺术中京腔京调的原汁原味,又开拓创新,将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改编成现代的交响乐,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保持原腔体流派的基础上对唱腔进行革新,也是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一次重大飞跃。在《沙家浜》中《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这段合唱,为剧情场景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和渲染,并为独唱唱段进行了重要的辅助,这也是京剧音乐风格特有的形式。如《沙家浜》的第四乐章,阿庆嫂有一段独唱《引诱敌人来打枪》,敌人逼迫百姓下湖捕鱼,目的是引诱芦苇荡中的伤员现身,阿庆嫂觉察到了敌人的阴谋,心情焦虑万分,整个唱段充满了紧张的气氛。这个唱段的板式就由西皮散板的板式构成,将阿庆嫂内心的焦虑与疑惑体现得非常充分。从戏曲的角度看,曲调的成败是整个戏曲成败的关键。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个剧目、剧中或者说是整个中国戏曲艺术。戏曲的特点是以通过歌舞动作表演而展示剧情,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曲”,它不仅是戏剧表现形式的基础,也是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沙家浜》中,序曲部分采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音乐为主要基调,并在后来的场景中多次采用这个音乐曲调,就是充分展现“曲”的重要性。
京剧八个样板戏中著名的剧目《沙家浜》在上演后不久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其争议的范围之广,涉及观念之多前所未有,这是因其内在的不相容性决定的。《沙家浜》所展现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应该被历史遗忘。所以,我们当前不应该停留在清算历史和继承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而是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留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在上文中,我们对《沙家浜》的音乐创作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那个时代,是什么支配着人们的观念,并了解它是如何对人们的观念进行支配的,这是上升到意识形态角度的深入探究。当前我国正在形成新的文化意识,而这其中,作为历史遗产的红色经典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文化,才能做好文化建设,才能得到民族的认同,才能在精神上找到归属感。分裂的文学认同会对整个民族的文化带运动医学论文来灾难性的影响。
作者:王璐凡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