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人本观下的生态建筑论文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作为挽救人类栖息地的中坚力量,生态建筑以新的姿态重登历史舞台。自然环境是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限制因素,生态建筑人本观蕴涵着人与环境和谐的生态观思想,范式中已包含了更广的伦理价值。生态建筑中生态观是人本观的基础,人本观是生态观的意义,生态观的实现有赖人本观的变革,人本观的智慧来自生态观的养分,两者互相依存于生态建筑中,旨归相同,都是探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未来、谋求人类的美好生活。

一、“持续生存”、“诗意栖居”是生态建筑人本观的宗旨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呈现出未来的不确定性,更糟糕的是人类已退守于种种生存危机,生态建筑的历史使命,当然是先要确保人类的“持续生存”这一初级人本宗旨,也正是“持续生存”重塑了生态建筑,使其焕发生态时代的活力,使生态建筑成为实现“持续生存”的载体。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建筑承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健康安全地生存在地球上,有了生存才能谈发展,这是一切可能事业的前提。所以“持续生存”并不否认人、建筑、社会的进化,生态观念也不是要回到庇护所,“持续生存”若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建筑便只能沦为乌托邦的空想,“诗意栖居”这一更高宗旨也可束之高阁。建筑之于人的作用对自然的态度起关键作用,在一个接近于零消费和零影响的、自给自足的系统中,均衡、净化的发展是必须的。发展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我们的生境,是为了人类这一种群更好的生存,它们实则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高级宗旨——“诗意栖居”也是生态建筑的崇高理想。而生态建筑也是通往“诗意栖居”的最佳途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我们通过什么达于安居之处呢?通过建筑(building),那让我们安居的诗的创造,就是一种建筑。”[1]“栖居”并不限于居所,超出了建筑的领域,“栖居”不仅是支配一切筑造的目的,筑造本身就是一种“栖居”。朴素、归返自然的“栖居”的本质已不是隔离自然,把自然当作生存的困境,而是纯然地把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融入自然,是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的形象哲思。现代建筑观甚嚣尘上导致建筑空间、生活世界和自然环境疏离,脱离了传统而又没有找到新的场所精神,使人丧失了精神家园,人有着超越有限生命和趋向神明的赋性,而将思想重心转向纯化的精神领域。“诗意”则是生态建筑将“有限”持存于“无限”的方式,展开生命的本真,使居住成为栖居。人的情感得以归宿,从而走出了现代建筑的困境,彰显生态时代新的场所精神。“诗意栖居”是生态文明社会里最高境界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归返本真的生命情感体验,追求人类生活的本质、世间万物的亲密关系。生态建筑作为“诗意栖居”的实践载体,应是充满诗情画意和自然情趣的生活家园,建筑的根基深植大地,在天空背景里聚集四周的风景,不只是简单地联接人和环境,质朴的存在贯穿此间,情感精神融入天地世间自由游弋,纳万物于空灵之心扉,自由的本真性情在自然之中栖息,建筑集聚世界与人类存在的和谐交流之整体,揭示存在的真理,以本真的方式呈现人的生活方式,这或许就是生态建筑场所精神的生动描绘。生态建筑的崇高理想就是要促使人类学会融合自然,主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与蓝天共呼吸、与大地共生息、与生灵共繁荣、与万物共命运,自然和谐的永续生活方式——“诗意栖居”。

二、“自然”、“和谐”是生态建筑人本观的精神内核

实现生态建筑人本观的宗旨,必须从生态观实质出发,聚集天、地、人、万物于一体,体现人与自然的天缘关系、“人道”与“天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自然”、“和谐”为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自然”的精神内核即自然而然、返璞归真、宛若天成,指人和天地万物的天然、本真的状态。海德格尔说“诗是一种度测(measuring)”,“‘人在神明面前度测自己’,……人只有当他以这种方式接受他的安居的尺规,才配得上人之为人的本质。”[2]。海德格尔认为人在其根基上有着趋向于神明的禀赋,人本质上是在不断寻源自己的天然本真,即便是在这个不思的时代。人能意识到并承受死亡,而使死亡成其为死亡,就是人追寻“自然”本质的结果。海德格尔认为“诗意栖居”发生为对天、地、人、神这“四重整体”(dasGeviert)的保护,也即在自然世界中对生命万物的保护。所以正是将这种回归“自然”的禀赋注入生态建筑的人本观念中,展开生命与万物的度量和建筑活动,显露人和天地万物的天然、本真的“自然”状态,使我们能持续地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保护的栖居把四重整体保藏在终有一死者所逗留的东西中,也即在物(Dingen)中”,“栖居”保护这种“聚集”(Versammelung),并通过这种“聚集”“四重整体”之本质于物中而保护着“四重整体”,显露和保护万物的本真,其中体现着保护万物本质的纯一性,人与自然共融的和谐思想,终极本真状态的“物”是作为对“四重整体”的“聚集”而存在,本真的状态必然是“四重整体”“聚集”于“物”。[3]只有持守着“四重整体”聚集于生态建筑这一物,万物之本真保藏其中,体现人沉浸于世界之中的真理,联系自然和人类生活,使人的生活环境达到将天、地、人、万物的“和谐”,人类社会与自然协同、共生、共进化,浑然一体,才使人持续地诗意地栖居真正发生。所以“和谐”的精神内核即万物同境、和合之道、共同繁荣,包括人、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等相互和谐。“自然”与“和谐”是“持续生存”的意识产物,也成为“持续生存”和“诗意栖居”的思想基础和源泉。此二者是“诗意栖居”中的人的一种情绪展露及精神状态,是生态建筑人本内涵的高度概括。

三、结语

融汇自然智慧的生态建筑虽然是新生事物,以人为本的观念显然已有不同以往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对人和自然价值的双重肯定。生态建筑俨然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上的最重要节点之一,已成为人与自然万物对话的生态构建,承建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互利双赢的关系,生态建筑以其独特的生态思维实现着它的人本观念。随着社会水平发展和环境变化,生态建筑的建造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都会更新和变化,但人本主题不会变,“自然”、“和谐”的人本精神内核会在生态建筑中日益深化,新的场所精神将全然呈现,“凝固的乐章”随大自然的节拍翩翩律动,使人类在“持续生存”的实现中,企及生活演化和心灵升华合二为一的境地,迈向“诗意栖居”的未来,彰显人之超然洒脱毕业医学论文境界。

作者:高云庭  黄华明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人本观下的生态建筑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60737.html

    相关专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西安翻译学院官网


    上一篇:张仲景护理学思想概述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诊疗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