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环境污染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当代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要求人类从思想层面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将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向。因此,本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进行研究探析。关于和谐社会发展和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标志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确保生态环境安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个客观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下,不断改善、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人的思想意识作为种精神层的观念,将会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来,许多高校给学生开设环保课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有的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仍不够重视,措施较少,致使有的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其表现有:(1)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关注程度低。对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后果和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感知程度非常低。(2)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有的学生不爱惜公物,甚至破坏公共财产,毁坏公共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3)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如:浪费水、电现象时有发生;乱倒饭菜还是学生的常见行为。大学生是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二、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认真研读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力度

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如成立“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分专题开展宣讲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主题培训班。采取宣讲会、讨论会、座谈会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人解读“十八大”精神,加深大学生对“十八大”报告的深层次理解[2]。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理论教育与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实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通过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加强大学生生态理论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观。其次要加强生态文明专业教育,高校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积极研究教学方案,开设生态文明的专业课程,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专业的院系,通过系统、全面地教育,培养专业的生态研究、建设的人才。另外,还可以开设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建设的发展。

(二)构建立体式的生态环境教育教学体系,实现生态理念全面渗透

为了实现生态理念的全面渗透,即生态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必须构建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教学体系。第一,结合地域特色,应重视对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列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的需求。第二,把环境教育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为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障,使学生形成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人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第三,应在各门学科教学中体现生态理念。应本着“普遍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使其逐步从部分相关学科教学活动上升为全体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环境教育层面。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应该说,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离不开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开展各种主题日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外实践中增加生态文明的体验。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体感受。每学期我们都会跟衡水著名企业进行联系,如:衡水老白干、养元、冀衡药业等,安排学生到企业考察参观,观看企业发展的宣传片,参观企业文化和创新产品展,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贯穿一个主题:低碳环保节能,让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意识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文明意识,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本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状况、水质调查、空气监测,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

三、结语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讲,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学会对生态环境负责,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树立可持续发展妇科医学论文的思想,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亚慈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58874.html

    相关专题:风险管理师考试 商标查询


    上一篇:行政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