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微信可行性分析
(一)微信的功能介绍
微信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支持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
关于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笔者在所教班级做过调查。调查显示:100%学生拥有智能手机,至于手机功能使用情况,使用短信、微信、QQ等功能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00%、68%、97%。可见,学生现有的移动通讯设备配置充分,已具备很高的信息化素养,少量尚未体验过微信的同学,也很有兴趣体验。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微信参与方式探索
微信是很有前景的教育承载平台,不仅可以使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还可以促进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微信参与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借助微信共享网络资源
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我的专业”中,笔者充分利用了微信的资源共享功能,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利用微信分享到朋友圈中,大家互相阅读。如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本专业的信息就能得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也可发送推送消息,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由此可见,微信是一个可以快速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的强大平台。微信与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便利与保障。
(二)利用微信完善过程管理
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圈子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由此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过程管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的家乡”中,笔者在朋友圈中先发布主题,并按地域给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对家乡的风俗习惯、风景名胜、文化名人、民间传说等在朋友圈中进行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在微信中自由提问表达,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圈内成员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边活动边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老师都能通过微信即时交流的功能得以清晰的掌握。从而能使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能取得深入性的成果。
(三)通过微信实现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内容,它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通过使用微信更易于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企业”中,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跟随父母朋友走进企业,拍摄工作情景,采访工人工作体会,并发表自己的感想。随后把拍到的视频、图片、发表的感想放到朋友圈中。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活动成果,老师和同学在微信中都能看到,在朋友圈中不但能分享到他们的活动成果,而且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经验、思想和体验。以此为基础对学生作出评价,更有针对性,不但方便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也更易落到实处。微信的运用,使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多元评价更容易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信、兴趣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微信重要性阐释
微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讨论问题经常受到时间、地点、学生心理因素等的限制,使讨论进行得不深入、不彻底的问题。借助网络的时空分离特征,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比传统教学要强很多。因此,建构以微信为师生互动平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深远的意义。
(一)移动学习打破时空限制
移动学习可以理解为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或者当学习者在移动时进行学习。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学习者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演讲:我的职业理想”、“辩论:圣诞节和春节,谁更重要?”中,利用微信进行移动学习的优势充分得以显现。笔者首先在微信中发布一些关于演讲、辩论的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分享相关的知识,最后把自己的演讲视频传到微信上,老师再给他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学习过程利用微信、利用网络、利用碎片时间,取得了传统课堂实现不了的结果。因此,移动学习以其独有学习的碎片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提高学习效率。微信与移动学习结合,实现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率的最大化。
(二)虚拟空间营造交流氛围
现实中,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不论教师如何启发诱导,学生都是无动于衷地看着你,课堂教学无法取得想要的效果。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学生怕羞、怕出错、怕被指责等心理因素作祟。利用微信,学生不用在众多同学面前发言,学生克服怕出错和怕羞心理,就敢想敢说,交流因此变得畅通无阻。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的职业理想”中,学生突破心理限制,大胆描绘自己的职业理想,平时生活中不善言谈的学生,在微信中却能侃侃而谈、妙语如珠,让老师和同学惊讶赞赏。利用微信的虚拟空间学生优点和特长被发掘出来,也使实践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营造了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同时师生间通过平等对话和互动建立起了互爱互信,使学生树立起自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学生由此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交互过程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微信平台提供的丰富的社交工具,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师生答疑、师生互动、生生答疑、生生互评、生生互动等,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教师也能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快速响应。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企业”中,根据学生拍的视频、图片,笔者进行即时点评,让学生对企业的要求有更深入的认识,然后对比自身的情况及今后的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的动机。因此,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悉心指点和引导,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到进步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微信,作为最新网络应用形式,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支新生力量,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潜能还需不断挖掘和探索。本文仅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今后将开展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并进一步展开微信教学的激励与评价方法研究,以促进微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巧云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