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在工作中不思进取的员工施以相关的处罚等,让员工对自身的工作状态有正确的认识。奖励机制会给员工带来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自觉的注重自己的行为,有的员工为了能够得到肯定,会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员工行为的转变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还提高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员工在长期的自我激励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员工综合能力的提高,无疑会给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条件[1]。
1.2激励机制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凝聚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凝聚力的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也会随之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紧密,员工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员工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和员工的目标越一致,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更容易实现,员工在企业中体验到归属感[2]。
1.3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实现自我价值。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在企业中会实现自己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员工在工作之中的交流以及平时生活中的交往都无意识地满足了员工自身的社交需求,在社交需求之中得到了对方的尊重,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样为最后自身价值的体现准备了条件[3]。员工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工作中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尽可能地创造更大的价值,得到大家的肯定。在这种需求的指导下,员工会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为今后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员工所有的需求都是奖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员工可以利用员工的各种需求来开展奖励机制工作。
2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2.1完善各方面的奖励机制,满足员工的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企业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主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收入是员工最基本的需求,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员工的收入不仅代表着自身的能力,还体现了企业对于员工的重视程度,员工的收入越高表示在企业中的地位越高。企业一方面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资制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拉开员工之间的距离,处在不同职位的员工的收入也有差别,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同等职位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有所区别,企业所有的员工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是在具体的收入细则上还是有区别,员工因自身的实力的差别工资收入也有差别[4]。员工因为自身的能力获得了应得的报酬,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实现下一步的需求。
2.2重视考核制度的公平性,完善薪酬机制
考核机制能够将员工的能力清晰地展现出来,也是激励理论应用得最广泛的地方,企业平等地对待员工才能促进员工的发展,并留住员工。很多的企业因为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员工在考核过程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直接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企业不能完全依靠资历来评判员工的实力,而是应该从员工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根据最终的考核结果来决定员工是否得到晋升的机会,企业中不管是年轻的员工还是资历老的员工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晋升[5]。员工依靠自己的实力获得相应的报酬,不能将员工的报酬和员工工作的时间划为等号,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报酬机制,让员工在企业中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3将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结合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加强与下属的沟通,对员工的工作状态有详细的了解,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地给出意见。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关系能够处理好,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能改变员工对企业的态度,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员工进行奖励之前要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根据员工的需求来确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因此,企业要很好地将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联系在一起,只有两种激励方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佳的激励效果。
2.4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
物质奖励可以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需求,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物质激励发挥的效用比较短,即当企业员工满足一定的基本生活物质需求之后,企业员工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只有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员工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才有动力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精神奖励是对物质奖励的补充,是满足员工全面需求的关键所在,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紧密联系,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3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企业要正确的运用激励机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奖励机制。通过了解员工的各方面需求,并采取多种方式来满足员工全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员工自身的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季跃生 单位:湛江公路局机修厂
第二篇:古典哲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深刻理解“知易行难”的哲学思想,抓住企业管理的关键
“知易行难”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出自《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以及《孔传》中“:言知之易,行之难。”意思是说,认识事情的道理较容易,但要完全按照自己明白的道理来要求或者指导行动则较难。企业管理者经常面对的就是“知易行难”。无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执行难,落实难”。这恰恰道出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执行力。要从根本上“知易行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三个要素。一是明确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执行才有意义。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一个明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关键举措,同时还要善于把这些目标与举措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执行语言,并加以宣贯,让员工干有方向、干有目标。二是落实责任“。不患无策,只怕无心”。落实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和前提,责任不落实,落实工作就会缺乏动力,再好的愿望都会成为“泡影”,再大的目标都会成为“空谈”。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员工的岗位职责与个人的考核激励挂钩,提升员工的执行“愿力”。三是提升能力。员工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执行力的高低。企业管理者要从人才兴企的高度出发,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掘、培养、帮助、支持各类人才,努力把员工培养成为业务上的精兵高手,为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刻理解“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吃透企业管理的精髓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意识是说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企业管理者只有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达到知识的获取与实践应用的统一,才算是真正吃透企业管理的精髓。一要用心调研。基层是最贴近员工的地方,是最能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的地方。企业管理者要想“知”,就必须深入基层用心调研,才能真正聆听员工的心声,真正了解基层的情况,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研究和制定政策之时才能有理有据,才不至于脱离实际。二要用心思考。从“知”到“行”光了解情况还不够,作为管理者不单要看材料、听情况,还要勤于用心思考,只有读懂了企业的实际,读懂了员工需求,才能提出适合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和措施。三要用心办事。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增强“想干事”的意识,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锻炼“会干事”的能力,提升应对和驾驭局面的能力;要养成“干实事”的作风,克服心浮气躁的心态,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博大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精华思想,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和实践。
作者:窦继兵 单位: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第三篇: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应用
一、法律思维的意义及价值
1.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法律思维应用,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依靠。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快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企业在明确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对待企业的发展风险。现代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的关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环节,更应该懂得如何规避企业的发展风险,以及当企业面临风险时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予以应对,尽可能地提升企业发展稳定性。法律思维的应用,企业能够在商业问题和企业内部问题发生之后,通过法律思维形式来有效地应对相关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去积极地争取企业利益,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在法律思维的影响下,企业也能够建立起以预警、识别和化解为一体的企业风险管理程序,对于企业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2.加强企业风险预防能力,完善企业救济能力
在法律思维形式下,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将发生较大的转变,企业将会把风险的处理从治理转为预防,建立以预防为主、救济为辅的风险管控体系。法律的出现,主要起到警示的作用,即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将法律作为行为的准绳,按照法律规定开展行为,尽量避免违法问题的发生,从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法律是强制性、责任性的信息,法律重视惩罚,但是更注重威慑。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同样应该强调警示而非强调惩罚,避免问题的发生比处理问题要更加有效。在法律思维行为的引导下,企业能够较好地提升法律管理意识,将预防问题作为主要工作重心,并且针对问题建立一套全面的救济手段,既能够有效防控和预防风险,同时也懂得如何应对和处理风险。
3.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支出,从而间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在粗放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引导之下,企业管理较为混乱和无序,由于缺乏对员工的警示和威慑,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无法得到有效转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也无法有效提升。在法律思维的引导之下,企业则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企业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规范,并且从法律角度来判断和处理相关事务,这样将使企业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公平公正的分配和开展工作,降低高效率的驱动机制,提升企业凝聚力,使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二、法律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调规则性管理,约束员工行为
法律思维是一种规则性思维,而法律思维的应用,必须要强调企业管理的规则性,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逻辑性,并最大化地降低情感因素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规范性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在规范的企业管理状态下,企业能够有效降低经营和管理的不稳定性,使企业始终能够按照正常的发展方向开展相关事务。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经营效益需要由员工的工作质量予以保证。法律思维的应用,必须要以员工约束和员工管理作为基本出发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当中,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将会给企业的发展构成较大影响。企业如何不从法律思维的角度出发进行矛盾的处理和解决,将会导致管理有失公正和公平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管理的规范性,企业管理层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渗透管理的规律性原则,积极引导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意识,使员工的工作行为不断规范性,并在激励政策下提升员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必须要保证法律思维的长期存在,法律思维要作为企业长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企业的管理规则也应该重复性使用,而不能够轻易变更,这样企业才能够在长期的发展中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重视平等管理和理性管理
法律思维形式强调理性管理意识,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尽量平衡,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来应对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并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在传统企业管理当中,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导致员工对处理结果和处理意见持不满的态度,久而久之将会对企业的正常管理构成影响,最终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为此,企业在应用法律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平等管理和理性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矛盾是复杂和多样的,而这些矛盾多数也无法避免,这使得现代企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应对,如何客观公平的处理,并维护企业及他人的利益。从法律角度出发,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矛盾、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采用法律思维形式进行公正判断,既能够降低判断结果的风险,也能够降低管理难度和管理压力。当问题实际发生后,企业首先需要从和平解决的意愿出发进行处理,而如果矛盾激化或者矛盾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则必须要利用法律法规来强制性处理矛盾。员工行为管理是企业长期探讨的话题,员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矛盾也非常严峻,企业如果偏离规范性管理思想,通过经验和其他程序进行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导致结果不信服的现象产生。因此,企业需要强调平等管理和理性管理,从企业利益出发,避免自由化管理和权力滥用的危险出现。
(三)关注程序性思维,维护管理秩序
程序性思维,是法律思维的重要表现,法律程序是既定程序,法律程序形成之后,企业就必须要按照法律程序开展相关管理活动,以更好地维护法律程序的权威性,预防员工不满心理的出现。法律思维是维护企业正常管理状态的重要依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将法律思维主要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程序必须要是全面和公正的,程序同样应该强调公正和公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膨胀,要求企业必须要拥有一套程序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性。企业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坚持法律管理程序,企业不能够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妥协的现象,相关结果的出现,都会导致企业员工对管理程序的质疑,导致管理权威性的丧失,员工的行为难以受到有效制约,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强调调查的及时性,保证处理的果断性
法律思维引导下,企业管理工作必须以证据作为问题处理的主要依靠,这就体现出了法律思维的基准性和逻辑性。因此,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强调调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企业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调查小组,当企业出现相关矛盾和问题之后,企业管理调查小组能够最快时间内做出反应,针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予以客观评估,得到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诱因,并交由企业管理部门进行裁定。在分析结束之后,企业管理部门必须要果断地进行决策,对员工行为予以处罚,以保证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管理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企业需要最大化的保证企业管理的权威性,降低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不稳定性,通过法律思维的应用,使企业能够在保证正常经营秩序的前提下,以较短的时间处理相关问题,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保证企业各项事务的平稳有序进行。
三、总结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法律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面临全新的社会和市场形势,现代企业应该懂得合理应用法律思维加强企业管理,从法律思维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和持续性,使企业相关管理实务的开展顺利实施,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缺失,导致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长期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作者:李金生 单位: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