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级阶段,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探求人生奥秘的青年学生也迅速产生演变,我们应对其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导向。
关键词:价值观念;青年学生;社会意识形态;自我价值;奉献
一、在市场经济下,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演变趋向
(一)由服从社会需要向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统一转化
青年学生片面强调自己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个体性、能动性与独立性,希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因而强调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性。
(二)由单纯的精神和思想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逐步向功利化、世俗化反向转化许多青年学生开始理性地思考自己所采取的每一行动,注重精神和物质的并存,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消极影响下,却将“等价交换”、“注重实效”的原则照搬到指导人生价值的领域中来,认为“贡献与索取应当等价”的。
(三)从理想向务实转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重实效、重现实、讲效益的价值取向被普遍认同,面对现实,在现实中寻求答案。这种变化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理想化、漠视未来,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的倾向。
(四)由单一的二分法的价值认识向多元性和矛盾性转化
当今青年学生对价值判断的理解,已不是单一的服从社会需要,也不是过去那种“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简单二分法判断,而是明显的呈现多元性和矛盾性。
二、市场经济诱导青年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双重性
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当前学生价值观产生上述的趋向,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正面效应是主要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适者生存规则,诱导人们通过接受教育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市场,获得利益回报,实现自我价值。其负面效应,则是因市场调节不可避免出现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调节功能的有限性、竞争的排他性等消极作用,从而产生盲目的金钱崇拜和为追求实惠、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双重效应,对当今青年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必然产生反映。
(一)“独立自主”与“独立为主”
市场经济要求参与市场主体必须是独立的经济利益实体,诱导青年学生强调自己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与独立性,希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发展个性,显示实力,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现每个商品生产者追求自己的最大权益,因市场竞争具有排他性,容易诱发价值取向的消极效应,即只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排斥他人和社会利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极端个人主义。
(二)“盈利增值”与“唯利是图”
市场经济主要目的是盈利增值,这是利益导向的客观必然性,在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对利益的追求无疑带来社会进步。但是有的人把利益的追求处于无条件性,有些人以金钱确定人生价值,认为“一切向钱看”是天经地义的,在市场竞争中不遵守法纪和道德规范,见利忘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
(三)“等价互换”与“钱权交易”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的商品都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的,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关系,这样就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自尊意识,即只要自己的言行和付出的劳动对社会有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人把“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活动手段扭曲为“关系后门”、“钱权交易”,这给青年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文凭“热”与文凭“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凭意识”产生双重效应,一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才竞争中,产生文凭的“热”效应;二是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投机现象的泛滥,知识的远期效应等又产生了文凭的“冷”效应。文凭既“大大的吃香”,也“大大的无用”令青年学生迷惑不解。
三、重构对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导向
(一)重新构建价值观念导向的内容
1、树立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观念市场经济诱导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有双重效应:一方面着重排他性,即以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不择手段地满足个人私欲;另一方面在为社会和他人贡献的前提下,个人利益得到满足。后者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进步取向,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的集体主义,它既有广泛性又有先进性,应当极力倡导,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主导取向。2、树立以人为基础的“义”和“利”统一的观念一般地说,“义”是指道义、友爱等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利”是指功利、利益等实效理念和行为准则。“义”表示人们的精神生活;“利”表示人们的物质利益。两者是精神追求与物质需要的关系。我们主张“重义轻利”的观念。
(二)重新构建价值导向的客观标准
1、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一个人只有把贡献放在首位生活的才有价值。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就看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决定于他对集体和他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2、动机和效果是否统一好的动机会获得好的效果;有了好的效果,人生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三)重新构建价值导向的主要途径
1、理论导向通过政治思想课来实施,既要对学生讲授系统的理论,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状开展教育。只有学生在理论上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白和接受真理后,才能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2、实践导向通过社会实践,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接触优秀的干部、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使学生了解国情、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了解社会和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当学生亲自感受到主体价值观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密切关系,才能树立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价值观。3、榜样导向重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念,用先进典型引导他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4、舆论导向社会各种传媒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起着重要的言论导向;校园也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导向。5、管理导向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科学人生价值观在具体、现实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因此,对青年学生的管理要严,有章可循,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行动。
作者:赵正兰 单位: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