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请学生列举周围的特色建筑,并说一说它们是由哪些几何体组成的,都有什么特征.而为了引发学生对探索异面直线的最短距离产生兴趣,笔者展示了几条不同位置的高压线,请学生找出存在异面关系的两条高压线,紧接着笔者告诉学生:这两条高压线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存在火花放电的危险,而火花放电发生在它们之间最短的距离上,请他们找出火花放电的位置.这样一个来自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惊奇不已,他们很快就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进入了学习状态.
1.解决问题过程,师生互动促教学
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而学生是思考和探索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则充当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通过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路、传授方法.联想、假设与求证是解决问题步骤.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整合已有知识点,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相关知识点、可用的数学方法、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这些信息都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找到突破口,提出科学的假设,随后学生通过推理和证明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找寻正确的解决方案.从联想到假设,最后求证,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亲自参与、真实体验,教师更要参与其中,及时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带领学生一步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的时候,笔者首先从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入手,请学生联系正弦函数的定义,发现2R=asinA=bsinB=csinC的关系,紧接着笔者请学生思考这种关系是否能够加以推广,学生的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该关系适用于所有的三角形,有的认为要分情况讨论,于是笔者请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根据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结论.
2.鼓励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善用差异资源
高中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每名学生都有独立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这些差异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问题,学生的反应不一,学生很难独立解决所有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相互交流与讨论,这不仅是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可能因为意见不一、思路相左产生争论,而解决争论的过程却是绝佳的自主学习机会,不断推进知识的同化.
总之,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引导他们提升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思考,合作探究问题,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顾黄兵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