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到国际企业小到个体私企,日常的工作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也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探索,寻找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新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高职;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也是学生们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毕竟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来完成的,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笔者深有感触的是,随着这些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偏远地区),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以往大打折扣。这就对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多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1教学内容重组
1.1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更要突出实用性。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团队应根据自己院校学生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开发符合高职院校实情的应用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这也是更有效组织下一步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在开发配套教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把教学内容梳理和熟悉一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从容地完成教学任务。
1.2教学内容融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是检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题库很全面地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并且题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将等级考试的要求和题库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过级的问题,又可以满足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当然,教学内容融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这一点,也是团队开发教材和指导书的时候,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改进
这些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单招模式的启动,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老师们纷纷感慨学生难管、难教,这一点笔者是深有感触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这些给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兼顾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意思薄弱、容易走神的实情,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2.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这里所说的“教学做一体化”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二是引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要求在具备基本教学用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环境的情况下,配备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和实践应用所需的各种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对侧重的是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场地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演示、学生学,学生操作、教师辅导,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教学做一体的实训环境中轻松实现,实践证明这种“即学即做即消化”的模式能大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2.2实施分层分组教学
分层分组教学即“以科学分层为基础的异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习小组中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借助小组间互帮互助的力量,发挥优等生帮助差生的“生生合作”优势,将教师辅导差生的负荷进行分解,既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快速提升成绩,也能使学得好地学生在辅助他人的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这种模式还能无形中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当然,分层分组教学要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任课老师在分组前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实施的效果。
2.3将游戏带入内容比较枯燥的教学部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长期以来学生公认比较枯燥的,比如:进制转换、打字练习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进制转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打字练习拿不出提升的劲头。为了解决这一困局,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尝试在实施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引入了一些课堂游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这里所说的课堂游戏主要包括趣味性强的打字游戏软件、课堂上组织的小组之间的打字竞赛及进制转换比赛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情绪激昂、非常投入,不但在学习中收获了欢笑和友谊,更是超预期地提升了进制转换和打字水平,这种教学模式深得学生的喜爱。
2.4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多上机练习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围绕这一个中心点而展开。在学生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一定要多安排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训,教师在一旁组织和辅导,这不但能让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不足的部分,还能趁机巩固之前学习的新知识,加深印象,将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刻入脑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领域,这条法则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它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终极利器。建议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将集中实训的计划写入其中,保障上机实训的顺利开展,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课余时间(比如晚自习和周末)开放实训场所,让学生自由练习。事实证明,这些实训时间的保障,很好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提升了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技能。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应用领域广泛。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找出能应对实际教学问题的新方法,这不单纯是去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问题,更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作者:邓卫红 田杰 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第二篇:“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当今高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程度较高,使教学过于乏味所造成的。但是随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全新的“微课”已经广泛的被高职教学人员所采用。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
当下我国的信息教学模式逐步的兴起,在随着信息科学进步所诞生的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幅长短小精干、学习时间碎片化、内容主题明确、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广泛的传播等优点,所以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教学问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现实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以要想能够在当下社会进行正常的工作,就必须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目前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人才,我国高职教学过程中已经把《计算机应用基础》引入到了教学大纲中,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高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来对目前的高职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需要很多的计算机使用人才,所以在高职教学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玩游戏的娱乐阶段,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学工作中难以正常的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的重要性,老师应该积极的对学生讲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学校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步的突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话,在学生日后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于完成课后作业不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备过于陈旧,教学设备不完善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作为高职学校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的高职学校由于学校资金的匮乏,导致了教学仪器设备的不完善,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由于难以正常的开展必要的教学工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通过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中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很多院校还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科目有了很大的障碍。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学习,使得教学工作难以正常的开展,或者是开展之后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我们应该敢于打破壁垒,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进行改善。通过微课的引入,我们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微课教学本身具有灵活、新颖、自主、生动、创造等教学优点。由于微课教学具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料展示效果,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学课堂上的一个多媒体展示环节来进行。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教学,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积极发挥学生之间共同思考,在课堂上达到一个教与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状态。通过微课引入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并及时的对讨论结果进行验证和答疑。通过微课的引入,淡化了老师传统的讲授者的角色,使老师在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更加的明显。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在课堂上的展现,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使用方法。
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使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为了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障碍,我们在教学模式上引入了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的引用,我们能够解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为了能够让微课很好的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使用,我们需要对微课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重点的讨论。
(一)利用微课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通常微课的教学时间保持在5~8分钟左右,而就一些教学资料显示一般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有效集中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所以由于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时间短的特点,所以不会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上因为内容繁杂,教学时间长而让学生产生乏味。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中,通过使用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题材来进行微课教学演示,可以达到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采用问答式教学、表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讲授式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很多的课程的重要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掌握这一系统的知识网络构架。但是,通过微课这种小而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引用,这就使教学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切入教学的主题,从而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某一个教学重要的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对这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确认。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比较复杂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还相互有联系,如果能够将每个知识点都做成微课的形式,这样的话就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温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微课视频资源容量小的特点来进行计算
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通常微课在教学时间上非常的短仅有5~8分钟左右,所以微课的视频资源容量也就比较小。由于微课视频资源的容量比较小,所以我们可以将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做成微课,然后将微课放到网络平台上以方便学生之间相互下载保存。由于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学的知识点做成微课视频,并将视频传到网上,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容量小的特点,所以方便了学生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在线播放和下载播放,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微课视频教学,我们能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突出教学的主线,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方式来进行展现,能够构成一个生态的教学循环,在制作审核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教学视频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微课视频教学除了能够利用时间短小灵活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外,还能够秉持“重视教师指导,从微处着手,快乐学习这一全新的学习理念”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四在微课应用过程中的思考
通过微课实际应用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很好的解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乏味等教学问题。但是,通过将微课引入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思考当下教学的特点。
(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由于微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于90后学生的教学,所以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选取微课的素材的过程中应该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主要的是所选择的教材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镇南关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
(二)立足教学回归本质
将微课引入到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所以无论是微课题材的选取还是在微课教学的设计方面,我们都应该从教学的目的出发。来对题材进行恰当正确的选择,此外在完成教学之后还要对教学中阐述的内容应该以课本上的重点知识为主。通过正确的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从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收益.
五总结
目前,我国的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所掌握。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我国的发展型人才,我们应该加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通过将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这一课堂教学中来,我们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教学的需求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壁垒,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张延承 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援疆教育项目的开展,新疆学生来到内地学习已经成为常态,在高等师范院校中,计算机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该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任务驱动法新疆班计算机基础教学,及举例实施,并进行教学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新疆班;计算机教学;优化
根据国家和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综合规划(2011—2015年)》安排,内地高师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为新疆皮山县培养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大专幼儿师资,内地高师和其他高校一样,自2011年以来,每年为新疆培养了大批合格师范生。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的通知,第十二条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中就包含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是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概况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有关教学内容基本相同,根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时间为一年。当前,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办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以及演示文档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应用)。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初步知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进行文字输入,掌握和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IE浏。
2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概况
2.1基本情况“新疆班”学生生源地均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从民族分布看,维吾尔族是“新疆班”主要生源主体,占96%,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比例偏低,在师范生中,学生性别基本上为女生。2.2语言差异“新疆班”由于生活环境和母语差异,汉语水平同内地学生有一定差距。随着新疆自治区双语教学的普及,以及学生在内地生活、汉语言学习,汉语水平同进校时相比,有着明显进步和提高。新疆班学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与内地学生有着一定差异,跨文化适应难度较大。“新疆班”学生赴内地高校深造,从某种程度上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导致原有新疆民族文化“暂时中断”。原有文化和高校开设的课程联系不是很紧密,主要表现为:学生怀念中学课堂,任课教师授课基本上使用普通话教学,个别教师授课时可能带有浓厚的“本土乡音”,这就增加了“新疆班”学生理解的难度,造成一定文化冲突,引起“新疆班”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而这一切会在学生内地不断生活和学习得以改变,而内地的同学也通过交往,了解到新疆班学生特有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2.3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差异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地区不同,各地区中学计算机教学普及各有差异,也是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一个基本原因,其表现现象为:部分同学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很快熟练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未接触过计算机。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专用术语比较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理解上差异性也很大。在计算机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情况,如何利用特殊教学方法,使得新疆班计算机基础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2.4任务驱动法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后,通过语言、计算机等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感官,接受教师呈现的教学信息。在这种教学信息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法是指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依托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最后提交活动结果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任务驱动法在新疆班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
3.1评估分组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各异,通过前期课堂计算机游戏,打字软件使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客观的评估,通过“团队游戏”或者“破冰行动”游戏,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能力;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一般5~7人一组,通过调查汇总,学生计算机能力评估水平一般呈现正态分布。根据学生计算机能力评估分组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础,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保证。3.2设置任务,分组教学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为目标,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她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实用性、可操作性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内容许多章节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PowerPoint是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演示文稿”形式的软件。PPT正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培训、汇报、宣传、产品发布、婚礼庆典、项目竞标、管理咨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在新疆班采用任务驱动法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中的部分案例实践过程。3.2.1确定任务。“新疆班”在内地高校的学习方式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丰富的课外生活,如: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幼儿园实习实训;学校也经常组织“新疆班”走出校子任务评分标准分数自评小组评教师评(1)幻灯片编辑幻灯片的新建、删除、移动等操作10(2)电子相册内容文本框、图片、音频素材插入25(3)电子相册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与自定义动画25(4)相册美观、有创意幻灯片母版和样式20(5)多种发布文件格式整体效果20合计100表2学生完成任务绩效评分标准与评价表园,走进大自然,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外出参观,了解当地的名胜、文化、科技和历史等。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影片等;选出相册制作作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设计“相册”任务,根据团队目标自愿选择内容,确定任务。任务要求详见表1。3.2.2任务分析(1)该任务有以下特点:①素材源于学习生活,学生对任务参与充满热情,任务具有可操作性。②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学习,提升学生计算机软件应用水平,任务具有可行性。③“电子相册”的制作过程基本涉及到了PowerPoint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点,任务具有一定综合性。④基于“电子相册制作”任务,学生能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递推性。⑤通过学习,学生能利用有关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幼儿园毕业相册制作、课件制作,电子绘本等,进一步了解PowerPoint的实用价值,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和该专业学习知识的兴趣,具有一定扩展性。(2)任务总体实现步骤分析为:①相册的设计,相册内容素材插入。如:文本框、图片、音频输入。②相册中对象编辑操作,如图片的截取,加边框,样式等操作。③相册中幻灯片的切换和对象的自定义动画,如:背景音乐自定义动画设置。④相册的播放与打包,转换网络格式等。3.2.3实施过程在实施“相册制作”任务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设计格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项目,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理解能力特强,操作水平也熟练,可能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布置一些难度深一些的任务,使他们更有挑战性,比如:图片的素材加工,PowerPoint文件格式转换,网络发布等。在音频文件自定义动画设置过程中,许多同学不熟练,容易出错,借此机会,让学生互相帮助,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要适当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自己的结果,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2.4教学的评价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后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形成教学反馈。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应用为标准是评价的重要标准。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热情和成就感。表2为学生完成任务绩效评分标准与评价表。
4结语
在将近四年“新疆班”基于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站在讲台上讲授,而是行走在学生中间,参与到教学任务中。通过基于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新疆班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明显提高,成就感提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应用不再是零散的,而是能够系统地串联起来,在课堂中也能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操作应用上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同时也深刻发现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变化,不断的对任务进行优化、整合。
作者:沈玉宝 黄惠宁 单位:合肥幼儿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众多课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有效的进行掌握,对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了解,打好基础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必须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注重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离不开这些基础知识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生活、工作和学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1.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法
生源质量不理想是高职院校目前的现状,导致学生们的差距较大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情况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达标目标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方面,同时应该开展好分层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第一,对于那些成绩较好已经取得计算机认证的学生,教师的侧重点是使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组织这些学生进人提高班,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丰富,根据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教师要组织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进人普通班,重点向这些学生讲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侧重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方面让这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尽快让这些学生通过计算机技能认证考试。
2.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中首先要做好的一点,最好的教师就是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尽量做到丰富,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2.1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浅人深是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抽象性较强的计算机教学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这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2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和顺序来完成操作在传统的计算机操作教学中,在达到一定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因为这些现象脱离的实际。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为学生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在教师教授PowerPoln:的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制作演示文稿,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领域在制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可以想学生展示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设计成果,从而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启发。2.3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具有连贯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想象力发挥出来利用这个特点。
3.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的机会
要不断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就需要多进行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受到培养。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不断的完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必要的应用软件和教学软件应该在每台Pc机上都配备上,在应用这些软件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尽量促使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在计算机实践能力上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其次,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还应该全面开放在课余时间,并且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刷卡上机进行实践,对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另外,对于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机制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改革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中,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中应该结合对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把开放化和多元化体现在考核方式上,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不断的提高,成长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毕业后能够很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的需要。总结,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教学改革,从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机会、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梁丹
第五篇: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中,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维导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计算机素质。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任务驱动法的不断发展上,以项目安排和任务布置为载体,能够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无法有效组织利用教材对版面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较少,课后自主学习能动性差,使得学生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就会遗忘前面所学的知识。而思维导图通过将大脑思维具体化、直观化,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问题。为此,文章在阐述思维导图内涵和使用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进思维导图的原因、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关系,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概述
(一)内涵思维导图是一种对发散性思维进行表达的有效性图形思维工具,能够通过关键词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整理,并使用线条、数字以及符号等形式实现对知识点的串联。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系统性的再现。思维导图在教育界的使用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种可视化的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学生对学习问题的解决。[1](二)思维导图的应用要点思维导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文章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介绍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应用要点:该教学案例是利用MindManager制图软件来具体分析介绍2010版本表格制作课程。首先,让学生打开制图软件的工作界面,在工作界面上建立一个空模板,并在核心主题中输入“excel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准备工作”的字样,按下回车键;其次,在新建模板里添加所要讲授的主题;最后,拉动鼠标向下拉伸到具体的知识点上,实现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示在图上。[2]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文字数量的控制,对于思维导图的操作引导只需要对关键步骤的操作添加关键词即可,不能在操作过程中显示大量的文字操作说明。
二、思维导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关系及应用意义
(一)思维导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关系随着高职教育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在一体化授课时对知识的传授以先演示(多媒体演示)后操作(学生在机房实践)为主,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较为被动,学习兴趣不是很浓。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脱节,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使用为例,学生在对这个软件学习之前不知道软件的功能应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什么好处等。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可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一般在机房中进行,教师通过对软件的操作实现对学生的授课。[3]因此,要求教师既要准备教学实例,又要准备文字版教案。但是繁杂的文字没有一张图简单明了,这就说明教师需要计算机软件操作出一个简单的图形,从而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感受,思维导图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4](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原因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不齐,教师无法针对学生这种差异性进行教学。其次,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一般分为计算机软件知识、硬件知识、办公应用、网络基础等几个模块。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较为枯燥,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只是停留在简单的ppt上,那么学生就可能没有兴趣。最后,在实践部分,如果教师只是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而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那么学生将不能充分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学生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主动性差,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存在畏难情绪,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没有学习的耐心。[5]第三,教学评价存在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上机作业为主,机房局域网的网络学习环境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学生的舞弊行为带来了方便,导致教师在审批作业的时候难以分辨作业是否由学生本人亲自完成。其次,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上机作业的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学生上机的实际操作过程,因而无法针对不同的学习操作结果做出合理的学习评价。2.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具有优势。第一,从教师的教学上来看。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让教师突出所教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因为思维导图一般以关键词为中心,能够有组织、有策略地将一切有关联的知识以放射的形式进行展现,并通过树状图将知识清楚地展现,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从学生的学习效率上看。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导图中的线条、符号、图像等能够将计算机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突出,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从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上看。思维导图能够加强小组的合作学习,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在上机之前制作思维导图,透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并能借助思维导图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减少了舞弊的现象。第四,思维导图利于学生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知识教学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即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某种任务。各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之后制订出分别需要完成的任务,之后画出自己完成任务的思维导图,在小组讨论后将思维导图进行整合,形成集体的学习智慧。[6]
三、利用思维导图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研究对象。在某高职院校选取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共60人,两个班的学生考试总分基本相当,男女比例分布相当。第二,研究方法。将1班的28名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将2班的32名学生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思维导图。最后通过考试成绩(一半上机、一半笔试)的结果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对照。(二)教学案例设置任务“制作个人简历”。在任务设置之后,教师向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素材,包括学校的标识、学校的风景图、学生个人的照片等,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利用提供的素材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的十五分钟,根据相关样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三)结果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期末考试的方式一般采用上机的模式,PPT、Word和Excel各占一部分,所占分值分别是20、50、30,其中PPT的考试题为半开放式试题。根据试题得分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一般和差四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学生所占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表可以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果影响是明显的,对于简单的Word而言,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对于PPT和Excel来讲,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差异就较为明显。其中涉及到的有关Excel思维导图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四)实验的结论第一,Word的知识较为分散,高职学生对各种分散的知识点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且他们大多课后不复习。在实验中,最后的考试结果表明,经过思维导图教学的学生比没有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学生完成PPT的人数要多,所获得的分值要高。可见,思维导图教学有效解决了学生计算机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第二,针对PPT试题,获得思维导图教学的学生比一般学生答题正确率高,不仅体现在学生对习题的熟练操作上,还体现在学生对试题的整体把握上。[7]在对已有素材的利用上,经过思维导图学习的学生思路更加清楚,能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解题。
四、结语
文章在阐述思维导图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职院校计算机知识教学的原因,并以具体案例分析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应用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知识教学中的可行性。综上所述,利用思维导图对高职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应该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实现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利用,结合相关的课程内容,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有效掌握.
作者:许晓燕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及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
1.引言
信息技术是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总称。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因为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扩大视野。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元素合理地注入到教学方式中,基于网络交互平台,创设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等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跟其他科目相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有着更大的优势,我们可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信息技术手段适当地运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2.1学生基础不一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往往开设在第一学年里,对象是刚进校的新生。由于一年级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地方,且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正因为生源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教育的不平衡,学生在中学阶段受计算机教育的程度明显不一,如城里学生很早就接触和使用了计算机,他们的基础较好,而在农村的一些学生很少或者几乎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到了中职学校后才开始接触和使用,他们的基础很差或者毫无基础。加上城里来的学生虽然能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但他们还是很少用来学习,大部分只是上网、看电影或者玩游戏之类,对学习不够主动,兴趣似乎也不高。基础不好的学生呢,虽然最开始比较有兴趣,也在认真学习,但由于学习难度还是稍大,不能及时消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地他们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挫败感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此时想要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
2.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通过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手段,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确,这种教学方式也很不错,尽管优点很明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教师为了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会花大量时间,如查找素材,设计版式等,而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些本末倒置。(2)有时多媒体教学过于形式化,课堂上就是播放教学课件,只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移到了电脑上,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容易让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3)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授课内容会明显增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必会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和消化那么多的知识有些困难。
2.3考核和评价方式传统单一
考核和评价的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出的题目,再提交给老师进行检查评分就可以了。这种考核方式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考核方式的模式,模式固定、命题无新意、考核标准单一,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他们就会有些束手无策,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毫无益处的。
3.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任课教师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如教学内容,任务目标,效果验收与评价方式等。每堂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如看书自学、利用网络在电脑或手机上查阅资料或分小组进行讨论等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这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方面都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有了这些,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气氛不会再那么沉闷,会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Word中的邮件合并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邮件合并的含义、作用和使用范围,最后让学生掌握邮件合并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并灵活运用。在进行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如模拟情境、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在QQ群里或大学城空间等发布任务,模拟相关的情境,如发布毕业证书模板图片和毕业生信息数据,要学生讨论如何制作毕业证书?然后让学生看书或上网查找邮件合并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最后制作微课视频并上传至QQ、微信群或世界大学城空间让学生观看、学习,还可以在相关的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如自学成果展示,学习交流等。课中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再次提问并进行点评,强调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课后进行拓展学习,邮件合并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应用,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小组间互相出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赛,看每个组是否能又快有好的完成任务。课后制作以小组为单位把完成后的作品上传至QQ群文件或大学城空间中,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按等级计分。测试内容和形式可以是:(1)根据课前任务,随机提问学生。(2)参与讨论和回复,参与者计分。(3)课堂和课后竞赛,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计分并将完成任务优胜者名单公布于QQ群或大学城空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后,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也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毫无兴趣,也很难主动探究学习。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创设一些跟工作、生活相关的项目、案例等教学情境,模拟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实践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会在模拟的情境中得到学习与锻炼,提高知识和完成项目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优化了学习目标,还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了锻炼。
3.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目标,那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是指从项目发布、任务分发、作业布置到学生作业、作品提交都是在机器上完成。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还提高了评估的实时性,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或世界大学城空间等现代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4.结语
可见,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可以合理、有效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王太芬 单位: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