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科在变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成长
环境行为的变革与发展的方向与构建(动力)在哪里?笔者认为,一是对于学科对象、范畴要采取综合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整体系统进行普查和把握研究突破的重点;二是吸收人本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人与社会这个行为心理主体的研究要大大加强。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的启示:马斯洛是研究人格问题的著名美国心理学家(1908~1970),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完全适用于环境行为心理学领域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骏借鉴、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启示:马斯洛后期对其自我实现理论有所批判。他说,自我实现并不是足够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个人的得救以及对个人来说是好的事情。因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在追求对我们自己是好的东西时,也要考虑对他人是否好。我们最好能够用协调作用的原则来解释这些行为。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即使协调作用的原则是普遍的,个人与他所在的组织、文化和社会的情趣仍然可能是不同的。钱学森从社会思维学角度也有类似的思考。他说,“人类发展中意识是逐渐由感性意识转向理性意识,由具体意识转向抽象意识,由集体意识向个体意识发展,这一点很有意义。显然,我们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在人本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大大加强,方能登上现代环境心理学的新台阶。
二、结合旧城改造更新实践课题的研究方法
旧城改造更新既涉及个人环境行为心理,又属于大规模的、集体的、社会的和一定地域的环境行为实践,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迫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是十分明显的。过去,很少有人从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切入分析这方面问题,所以这个课题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新意,更需要突破。选这一课题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不仅要关心个人环境行为心理的问题,更要关心社会的环境心里问题,这两者有一致的地方,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选这种比较复杂、涉及很宽的题目,就要求我们改进治学方法。用系统论、系统工程的方法,才能既知整体又抓住局部与系统的要害,否则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重复别人的路子,费力而不讨好。一篇论文、一个学术演讲、一次对话是否有新意?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这些新都有助于我们激发新的灵感、新的动力而有所创新。
三、认真做好城市建筑的“地面文章”
旧城改造更新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此,我只能“大题小做”或“小题小做”。张开济建筑大师曾撰文“赞美‘地面文章’”,写得十分精彩,既表扬了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可喜现象,又指出‘地面文章’的四项内容:扩大绿化面积,增加城市广场,创建无障环境,建立步行街,并介绍了一些国外的好经验,内容很丰富。我作为一个老北京市民与张老有同感,又作为张老的学生也有类似想法,所以这里接着说几句。因为,“地面文章”确实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一天,每时每刻活动的生活工作环境质量;关系到环境生态质量和城市形象,所以格外得到城市建设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关注。然而,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刮起的大广场、大草坪、大搞主题公园、城市雕塑之风,就因为一个“大”字就可能变成“表面文章”。因为大与小的程度的确定,必须是要根据调查研究,科学定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面文章”是脚踏实地的文章,做好做坏影响面甚大,受益或受害的人甚多,所以要格外谨慎。北京天坛公园有个成功的例子。在柏树林中铺满透水透气的生态铺面材料,既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场所,又保存了古木森林的绿化数量,便是极为成功的地面文章。
作者:顾孟潮
相关专题:并购中企业价值的计算 薪酬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