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高校组织文化转型与策略探微

一、我国民族高校组织文化的转型

根据民族高校发展状况、内外部环境变革和组织文化类型,民族高校组织文化的转型整体上应从政治型文化转向学术型文化,从控制维稳的封闭型文化转向自主发展的开放型的文化。不同层次的民族高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类型,但绝非单一的文化类型,而是一个交叉并而且有不同侧重点的文化。

(一)从政治型文化转向学术型文化

面对外部环境变迁和内部困境的双重压力,民族高校应依循民族高校的文化逻辑,从政治文化转向学术文化[5]。我国民族高校的产生和发展与党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是实现民族政策的重要工具,具有较强的政治导向性,办学理念侧重于政治论哲学。民族高校一直以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为其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着一种典型的政治型文化。但在新时期,民族高校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了很大进步,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力逐步扩大,这些变化为民族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民委、教育部于2005年12月在全国民族高校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民族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使命即民族高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这一新的办学使命要求民族高校从政治性院校转向具有民族特色的普通高校,其院校文化应从政治型文化转向学术型文化即在全面把握民族高校的特殊文化逻辑下,确立以学术为本的办学理念,传承、发展和创新大学的学术文化,注重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质量,提升民族高校的竞争力。从特殊性角度看,民族高校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民族高校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增强自身学术实力。

(二)从控制维稳的封闭型文化转向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

在传统的办学体制下,民族高校是执行国家民族政策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工具,按照计划培养政治干部和少数民族人才,研究特定的民族问题。国家严格控制的管理使民族高校形成了控制维稳型的文化,强调等级化管理,关注学校内部的稳定性,按照程序和要求办事,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民族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社会需求由政府统一计划分配,民族高校并不承担办学的责任,学校和社会的脱节导致民族高校办学的封闭性,专注于其内部的整合管理,重视内部成员的需求,主要依靠广大师资队伍谋求发展,形成了封闭办学的局面,与外部社会联系甚少。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学科结构单一,各院系组织间交流较少,鲜有大规模的跨学科团队合作,主动争取外部资金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这种既无竞争又无淘汰机制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下,民族高校缺乏一种内在激励机制去激发其不断提高自身办学实力,而只是在政府控制的系统内封闭办学,控制维稳的封闭型文化特征明显,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市场合理调控、高校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民族高校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费短缺问题,需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等级制的严格控制管理不适应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这种状况要求民族高校由被动封闭办学向主动开放办学转变,从内部封闭型文化转向外部开放型文化,依靠学术服务从市场中获取办学资源,这既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也突显了大学的开放进取精神。这种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要求民族高校积极关注外部环境的需求,灵活管理,目标明确,重视团队合作。尤其在目前国家教育投资有限的情况下,民族高校要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的学术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校地合作育人,创新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联合攻关科研难题,随时搭建与外部环境互动交流的平台。紧密结合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开展相应的科研项目和咨询服务,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跨文化研究,促进自身与社会的双向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的支持。

二、我国民族高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基本策略

民族高校组织文化的转向是一个总体的发展面向,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并非是完全摒弃原有的文化类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民族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无法控制外部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民族高校只有在适应社会变革的同时适度超越社会才会有所发展。下面仅从民族高校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民族高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基本策略做一粗浅论述,以期有所裨益。

(一)加强核心领导,实施院校发展战略规划

民族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组织,关键在于其民族性,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存、选择和创新的特殊任务,它关涉民族的团结和稳定问题。但民族高校作为学术组织须以学术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只有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才可能使其更好地履行办学使命。民族高校的发展环境已发生了变化,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须不断创新发展战略,这有赖于有效的领导。因此,我国民族高校从政治文化转向学术文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核心领导才能稳定和控制民族高校的发展大局和办学方向,需要不断强化大学的驾驭核心和领导中心,以充分发挥民族高校的职能,使其主动承担应有的办学使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战略规划是大学在一段时期内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建设学校的总体谋划,具有全局性、未来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制定发展战略有助于民族高校清晰办学、有序发展、自主办学和个性化办学,形成一套全员主动参与的管理理念和注重效率的理性发展观,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使大学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地位与意义(别敦荣,2010)。民族高校要在分清自身文化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制定院校发展战略规划,准确定位,树立适应当今时代且符合民族高校特点的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一种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以谋求民族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权力重心下移,实施扁平化管理

大学是基于学科而存在与发展的,其管理重心在下不在上,在现代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继续沿用科层化的控制型管理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更是对大学学术组织特性的一种误解。学术型文化和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需要分权化的组织,这既符合学术组织松散联合的特性要求,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民族高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获得资源,形成强有力的外部开放型文化需要简政放权,实施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具有提高管理效益与效率,实现权力优化配置两种改革取向,既可以直接减少管理层次,也可以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并按照就低处理各项事务的原则达到减少管理层次的效果[6]。政治型文化往往强调控制性和统一性,而学术型文化则强调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扁平化管理既有利于改革民族高校长期的封闭式办学弊端,也有利于民族高校从政治型文化转向学术型文化。实施扁平化的管理,进行权利重心的下移,全面激发民族高校学术基层组织的知识创新活力,使民族高校灵活有效地运转,积极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进行跨学科科研合作,从而促进自主发展型文化的生长。

(三)调整学科结构,创新知识生产模式

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变革性。民族高校要想建立自主发展的开放性型文化,要不断调整原有的学科结构,创新知识生产模式,积极构筑外扩单位,拓展学术边界,不断促进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如:建立对外办事处进行合作研究和咨询研究,依托民族高校的优势学科,以民族问题和民族特色产业开发为中心,组建临时研究中心。开展跨学科的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科研合作有利于形成一个灵活的有利于获得外部资源的发展型学术组织,既创新了知识生产的模式也推动了知识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的融资渠道。众多松散的学术团队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团队的任务要与组织整体发展目标相联系,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须建构灵活的组织结构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将明晰的任务分工和分散的权力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具有创业的精神。伯顿•克拉克通过对欧洲五所创业型大学历史发展的描述,抽象出了五个共同的相互作用的要素即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展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这对于我国民族高校向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民族高校要在把握大学办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明晰办学目标,始终把人才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把自主发展型的文化融入院校使命中去。上述三个基本策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意在指明一个整体的发展方向,并非构建一个详细具体的转型策略,它们的整合应用有利于促进民族高校组织文化的转型,故并不排除其它策略的介入。我国民族高校组织文化的转型应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结合民族高校自身的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把握好民族高校的特殊性才会使民族高校的组织文化转型更具针对性。民族高校的文化转型并非是完全摒弃先前的文化,而是要所有突破和创新,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实现民族高校的长远发展。

作者:王祖林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组织文化转型与策略探微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31865.html

    相关专题: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理论学刊编辑部


    上一篇:外包企业成本管制之构思
    下一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障碍与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