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程序
利用开班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有经验的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被试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向主试询问,整个测验大约需要15min。将数据统一收集整理,剔除无效数据之后,利用SPSS 17.0和AMOS 20.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描述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农村初中生心理韧性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点计分,3分为中等水平),留守初中生在心理韧性及各分量表得分上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总体上来讲,农村初中生应对倾向较偏向于积极应对,但留守初中生的应对倾向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并且积极应对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消极应对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详见表2。对留守初中生在心理韧性各维度和应对倾向各维度进行性别和年级差异检验。性别检验发现,在人际协助(t=-2.00,P<0.05)、积极应对(t=-2.95,P<0.01)和应对倾向(t=-3.19,P<0.05)上男生均显著低于女生。在年级检验中发现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及心理韧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应对倾向及其各维度上没有表现出年级差异,如表3所示。
2.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相关分析
由于留守初中生在这两个变量和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因此将性别和年级纳入控制变量,考察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偏相关。由表4可以看出,即使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之后,心理韧性各维度与应对倾向之间依然存在显著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倾向和心理韧性的各个维度之间的正相关均极其显著。 3.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回归分析将心理韧性各维度纳入自变量,应对倾向纳入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支持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维度均可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应对情绪,结果如表5所示。
三、讨论
1.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状况
初中生心理韧性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多数初中生能够适当地应对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事件和压力,并且在经历压力或逆境之后依旧可以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但也注意到留守初中生在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上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男生在人际协助、积极应对和应对倾向上低于女生;并且除情绪控制之外,心理韧性的其他维度均存在年级差异。由表2可以发现,初二年级在大多维度上较初一和初三都处于劣势地位。此研究证实了徐贤明等人的研究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存在负相关。[4]留守初中生长期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缺乏足够的现实支持,由于长期不在身边,即使父母并没有减少对他们的关怀,也会造成知觉这种关怀的能力减弱,致使在遇到压力或逆境时缺乏足够的心理力量,进而降低了他们在各种负性事件中的心理复原力。由于初中阶段男生没有女生发展成熟度高,出现的问题行为比女生多,经历的生活事件也比女生多,体验到的无助感比女生强,所以他们的心理韧性比女生弱。[6]初一学生或许对这种留守意识不是很强。随着年龄增长,初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留守儿童所处于的劣势地位并开始对这种不利地位越来越敏感。随着自我意识增强,初三时的他们也许渐渐学会了一定的应对技巧,所以心理韧性水平在各年级之间形成了“马鞍状”发展趋势。
2.留守初中生应对倾向发展状况
初中生应对倾向总体发展良好,积极应对多于消极应对,说明他们遇到事情时比较倾向于从积极方面来认识和评价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留守初中生积极应对倾向明显低于非留守初中生,而消极应对倾向明显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与刘霞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留守初中生更倾向于采用消极方式(忍耐和逃避)来应对所发生的事情。[5]原因可能是留守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生活、学习问题易发的年龄阶段,由于和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分离,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机会较少,得到的鼓励或指导也较少,加之学校教育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度不足。这些不利因素使得他们知觉到的社会支持较弱,常常独自面对各种困境,因而很不情愿面对各种困难,在事情发生时容易压抑自己,习惯从消极方面来看待和应对它们。
3.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关系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各维度与应对倾向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各维度与消极应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与积极应对呈现显著正相关,这一点证实了心理韧性可以促使个体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行为以及合理地利用资源,促使留守初中生在无时不在的困境面前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维度均可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应对倾向。家庭支持未能进入回归方程,说明留守初中生感受到的家庭支持较低,不足以促使他们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方式。长期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分离使他们产生了慢性苦恼,增强了自我否认,正是这些苦恼、否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应对倾向。[7]此研究证实了心理韧性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本能的看法。这种自我保护本能可以在逆境中得以充分展现,推动着个体克服困难。[8]心理韧性在留守初中生应对倾向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家庭支持作为心理韧性的重要支持力对留守初中生形成积极应对倾向的影响不够大,表明家庭支持对其影响力的缺失。为培养留守初中生积极、合理、有效的应对倾向,要更加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支持力,提示教育者和监护人注重培养留守初中生对家庭支持的感知能力,促进心理韧性得以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对留守初中生的应对倾向产生正向合力,提高对各种困难的应对水平。
作者:刘燕 田凤娟 陈旭 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山东菏泽医科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