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文化建设的问题(共2篇)

第一篇

一、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缺乏有效载体,文化活动单调乏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工作已经明显滞后,尤其是文化载体建设不足显得更为突出。尽管经过2006、2007两年的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新建或改扩建了一批乡镇文化站,但文化阵地被拍卖、挤占、移作他用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有的乡镇文化站甚至屡建屡卖,得而复失。以新民市为例,24个乡镇目前仅有2个省级文化站,8个市级文化站,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有12个,18个文化广场,农村书屋198个,总藏书30万册。同时文化站还存在活动阵地设施简陋问题,大都停留在过去的图书室、乒乓球室、书画室等传统项目上,对于新兴的电子阅览、健身房等文体项目,几乎无力问津、无法添置,就连图书馆、室的藏书也无力逐年添置补充,有的甚至多年得不到更新,导致大部分现存图书破旧不堪,无法向外借阅。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从另一方面来说,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确实单调。集体性的文化活动一年到头也没两次,一些村屯一年能看上一两场电影就已经很不错了。农民劳作休息之余的消遣活动大多是串门、闲聊、看电视,有的则聚在一起打麻将赌博。没有先进文化的感染和启迪,容易造成一些地方腐朽落后思想泛滥,危害社会风气,使农民的文化生活品位难以提高。

2.农民文化发展后劲不足,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开展农村文化工作,需要具有一定文体知识、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农村文化工作者多数专业不对口,工作能力又有限,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业务活动。还有一部分文化站长是兼职,有的被长期抽调他用,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开展。以新民市为例,24个乡镇文化站干部中,事业干部12人,公务员2人,兼职干部1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3人、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的只有1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2人。村级文化工作实在令人担忧。农村文化工作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构建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塑造农村新型文化和新型农民。

二、解决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文化站的建设、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应列入县乡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中央、省、市级财政可对文化站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予以经费补助。”从这项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经费保障职责。综合文化站建成投用后,其正常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必须由县(区)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中央、省、市文化部门应该与财政部门,依据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相关评估标准、开展文化活动经费水平和乡镇人口状况,制定县(区)级财政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分类经费保障的标准,这样县(区)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才能有据可依。

2.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县乡文化馆、站可以而且应当为当地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服务,从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角度,为他们铺设一道“文化低保”线,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一是送戏下乡。在节假日或者农闲时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对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如沈阳市这两年开展的艺术惠民“双百万”工作,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要;二是送科技下乡。科技在发展,农村也都在推广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但是由于受到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村的科技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适时到农村地举办一些科技、科普讲座,农民朋友是非常欢迎的;三是送法下乡。随着我国多年来普法工作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不断的增强,但农民朋友的法律常识还是欠缺的,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这也是农民最需要的。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流动图书馆等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在农民中开展适合他们特点要求的文化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如组织农民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开展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文艺表演;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农民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如运动会、歌曲比赛等,以提高农民向往先进文化的动力。同时加强对当地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利用,精心组织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活动。如新民市的省级“非遗”项目杨久清、王树峥的故事,民族吹打乐等,经常在农民群众中表演,不但弘扬和传承了优秀的民俗文化,也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结语

总之,农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础。因此,千方百计地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面貌,平衡文化供需,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文化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张英新 单位:辽宁省新民市文化馆

第二篇

一、当代经济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无论是与共和国共成长的老国企,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立的新国企,如今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重建企业文化的重大课题。从当代经济背景的角度看,这主要源于三种浪潮的推动。其一,国际化浪潮。纵观如今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国际化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所谓国际化,根本上说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即,充分利用并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浪潮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比较常见的模式:第一种是为国外品牌代工的贴牌模式,第二种是充分利用国内成本优势把产品销售到国外的华为模式,第三种是采用资本运作的联想模式,第四种是到国外建厂的海尔模式。在这四种模式中,目前的大型国有企业日益倾向于第三和第四种模式。随着国际化的深入与拓展,国有企业必须变革原有的企业文化模式,以迎接跨文化融合问题的挑战。大体说,这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国外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必须对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从企业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和设计相应的行动规则。其二,自主创新浪潮。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提出,自主创新成为我国企业经营中的热门话题,国有企业则是其中反应最为积极的企业群体。很多国有企业已然把创新上升至战略层面,这就对其原有的企业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奎因(Quinn)1988年开发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组织文化分为目标、规则、支持、创新四种导向。从企业文化导向结构图来看,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大多支持导向和创新导向较强,规则导向和目标导向较弱。但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文化导向结构恰恰相反,规则导向较强,而创新导向较弱。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一直强调内部控制,强调遵规守纪,整体表现比较稳健甚至保守。由此来看,国有企业要适应自主创新浪潮的要求,就必须调整其原有的文化导向,需以优化规则导向为前提,强化创新导向。其三,多元投资浪潮。关于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问题,曾在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无论最后争论的结果如何,从国有企业的实践来看,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都选择迅速扩张的道路,只是有的企业选择了沿产业链上下延伸,有的企业选择区域扩张,有的企业选择非相关多元化。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扩张的道路,都将对原有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不同行业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企业文化与新业务领域的文化之间必然有一个需要相互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面对上述三种浪潮的挑战,国有企业亟需变革原有的企业文化,以求在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但是,变革既不是简单地抛弃原有文化以接纳国外成功企业的文化模式或理念,也不是仅仅做些零碎的小修小补。它必须基于对国有企业文化现状的考察,针对环境变化来做出循序渐进的调适。本文认为,如下三个关键问题是急需优先解决的。其一,新主人翁精神的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属于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就如同一个人缺乏灵魂。那么,如今的国有企业应该树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呢?以前,我们讲主人翁精神,主要涵盖敬业拼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文化价值,强调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以及国有大企业的日益国际化,要让一般职工信守这种传统的主人翁精神,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也容易沦为空洞的口号。但不容否认,主人翁精神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其本身还是健康的。在我国的公有制时期,它对于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其中蕴涵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发挥了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由此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将之简单地否定,而不妨依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加以调整。进一步说,公有制时期,我们强调的是集体利益至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仍然需要重视集体利益对于个人利益的基础性意义,只不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正视个人利益本身的合理性,看到对个人利益追求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积极进取的一面。这样看,我们可以通过与“人本”思想相结合,强调兼顾个人与集体利益,由此赋予主人翁精神以新的含义,重塑国有企业的灵魂。与“人本”相结合的新主人翁精神,其精神实质应在于,强调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关性,建立两者共荣共存共发展的关系纽带,即,将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看做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与原来的核心价值观相比,新主人翁精神的调整在于,尽可能充分地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其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从其落实来说,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组织制度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把新主人翁精神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其二,从“跟随者”向“领跑者”文化的转型。国有企业要面对国际化的挑战,必须对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有合理的定位。以前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主要限于国内,代表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力量。因此,它们一方面大多以政治思想学习代替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建设,另一方面则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力求在国内的企业竞争中处于领先。这就决定了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限于遵从和模仿,类似于“跟随者”的角色。而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国有企业不仅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争先,而且要在国际经济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塑造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改变“跟随者”的角色,将其目标定位为“领跑者”。要实现这一转换,必须具备更加自信、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心态。要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国企领导者和员工必须以更加自信的心态迎接来自世界的挑战,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动行业的发展,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接受民族文化的差异,这是迈向世界领跑者的中国国有企业的必备素质。其三,创新文化的深入。创新一词,中国企业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把创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并不多,在国有企业中就更少。国有企业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管理模式和手段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可以说,如果创新的观念不能深入人心,这一工作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观念支撑,必须确立一种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将创新文化落到实处,至少应从如下几方面作出调整:在组织架构上,创立独立的技术研究机构;在绩效考核上,设计可量化的有效指标,并严格执行;在培训上,根据职业发展通道,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在观念宣传上,培养企业创新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等等。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的价值理念

上述关键问题的解决只是当务之急,可理解为国有企业建设的短期目标。企业文化建设要健康持续发展,还必须确立其文化价值理想,以满足长远需要。这样才能真正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体系。因此,树立恰当的价值理念,也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些价值理念应该包括如下几点:其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具体地说,企业的决策应立足于对人的关切,充分考虑它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就企业内部而言,首先要关心员工各方面的需要,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从制度安排到工作环境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都应把人当人看,确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态度,关心员工福利。从企业外部看,必须考虑企业的产品和决策对顾客、合作者、企业所在社区的影响,积极促进各方利益的实现。其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关系。不能只看到企业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必须兼顾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由此企业在其决策中应当纳入环境友好的考量,力免有损生态环境之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其三,发展自身特色的理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奉行拿来主义,搞简单的照抄或拼凑。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卓有成效,首先立足于自身,体现属于自己、切合自身的价值观,表现自身特色。由此发展出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在企业内部发挥能凝聚人心的良好效果,在企业外部树立独特而有吸引力的企业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处理好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与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次来思考。首先在理论资源的层次上,一方面应以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儒道释和马克思主义传统为根基,另一方面应坚持吸收国外著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其次在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和运用上,应当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经济规模等因素。最后在推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方式上,应当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等设计出相应的文化导向机制。当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它不仅是顺应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当务之急,也是国有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陈刚 单位:中核集团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文化建设的问题(共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26508.html

    相关专题:偷偷取下安全套 第三方支付


    上一篇: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探究
    下一篇:探究网游财产的民法保护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