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状
(一)文化倨傲与不自信并存的矛盾心理
中国在世界历史中是个特殊的国家,因为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华夏文明的中国从来没有被灭亡过,中国的政治变更始终以改朝换代的方式进行,而中国文化却始终传承,中国人骨子里有着一种中国文化倨傲心理。但是随着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们的铁蹄将华夏文明第一的良好感觉践踏得荡然无存,转而,中国人崇拜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传统体系,似乎都成了民族发展的羁绊。西风东进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价值观迷失了方向,西方凭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其带来的科技与生产力上的优势,并且一直保持这种优势,向中国输送着先进的产品及文化价值观,包括近来的所谓西方普世价值观,严重冲击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观念,动摇着共产主义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契合性
对于国家而言政治是第一位的,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如果片面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反而会使国家政治与国家文化割裂开来,孤立了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观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与辅助,既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以唯物主义史观的眼光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水到渠成地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官本位文化价值观根深蒂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话反映了我国历朝历代来的一种文化痼疾,就是官本位价值观。读书做官,几千年来是中国人达济天下的成功标志,人们普遍认为通过学习就会占有更多的资源或者得到更多特权,这种价值观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顽固存在。在这样文化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人才,缺乏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社会个体之间也存在价值观的突出与矛盾,导致价值观趋向恶性循环,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四)传统文化价值观中良莠不齐不可否认,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道德,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也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但中华传统道德是在当时奴隶主义与封建主义制度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为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奴隶主义或封建主义的烙印。时至今日,中国传统道德是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我们如果一味单纯地要把传统文化道德复活,那将比文化价值观缺失更加危险,甚至可能会导致社会的退步。因此,对于传统国学文化要学习要尊重,但要掌握实质,有所分辨,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去粗取精,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创新,给人民群众以正确的思想文化引导。
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成因
(一)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厚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鸦片战争结束了我们中华文明天下独尊的幻梦,早在19世纪张之洞就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用观点,继而,发起了革新运动企图挽救传统文化道统的命运。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几千年不变的中国文化传承,把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原因归咎于传统儒学道统。这是一种转变过程,其实质是社会文化随着政权形式发展的过程。晚清的儒学与皇权是紧密结合的,儒学是皇权合理化的最佳解释,对于放弃几千年的儒学道统也不会接受,但又不得不面对改良以缓解危机,近代中国经历了逐步从尊到改而后又废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废除儒学道统以适应西方的工业化革命的发展方式。但是要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宝库,这种文化基因是不会轻易消亡的,正是这个原因中华文明才经历了无数打击重创后依然屹立不倒。
(二)中国文化中的思想禁锢性
自古以来凡要立说言必称子曰云云,但是所云本来目的却要为其言论助威,儒家经典于是渐渐地被刻意地曲解。封建统治为了巩固其统治权威,也把儒家思想与集权思想捆绑,原本开放式的文化最终变成了禁锢人思想的种种教条。思想的禁锢必然导致腐败与权力没有节制的滥用(在西方也曾经长期禁锢于基督教的各种教条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而掌握与维护这种教条和法则就会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与特权利益,权本位官本位思想与文化价值观也因此而生并绵延不绝。
(三)传统文化经典中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欠缺
从中国史书典籍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观强调的是英雄个人,比如《史记》中是各个帝王与英雄人物的本纪世家列传,在历史的浪潮记载中看不到人民群众的身影,这不符合唯物主义史观。中国人一代代在这样的历史中成长,人民对于国家的命运则渐渐地变成了旁观者与漠视者,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渐渐成为中庸之道的消极与保守的姿态。这是我们拥有漫长的文明历史却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近代欧美国家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然而他们的历史笔端却是广大无产阶级革命用鲜血写成,比如美国的历史是美国人民经过独立战争开始建立的,他们知道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人民英勇作战用生命换来的。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中总有着对伟人的依傍与所谓文人不遇怜惜与感伤,这种文化价值观导致了民族的软弱性。
三、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导向正确与高尚的文化价值观
(一)实现中国强国梦,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中华文明长久以来嚆矢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国的秦汉文明统一华夏大地的时候,西方文明且没有遍及欧洲,欧洲大部处于荒蛮之地;中华民族之国力曾经有过盛唐、大明等辉煌时期;在佛学历史上曾经出现玄奘法师,大乘佛法也是在中国兴盛;在航海史上明朝的郑和先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思想传到了日本,形成了日本的阳明学派,他的理论实践造就了改变日本命运的明治维新运动等等成就都说明了中国人的智慧毫不逊色。“盛世以智胜”,当下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更要大力弘扬正确的民族文化,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审慎对待文化价值导向
正确引导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树立正确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社会文化价值观中泥沙泛滥,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与享乐主义价值观大行其道,建立文化保护的意识也非常淡薄。一些大型国外商品的广告牌尺寸超大,“神一般”的形象,侵染着中国人视觉文化的同时,正在向我们输入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任何对文化价值观有可能的影响都需要我们用审慎的态度对待。
(三)培养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中国尽管历经无数次浩劫,依然保存下来大量的文化遗产,那是我们最好的历史与文化教科书。保护中国的文化古迹与古代文物,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得到尊敬。培养文化自觉性,自觉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正确面对文化,促进高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四)注重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的思想文化深度与内涵
建立正确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并非一朝一夕,我国的文化产品与文艺作品大量地存在低级粗俗与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行为,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忽略了文化责任。我们的社会道德,需要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作为支撑,而文化价值的养成需要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我们的文艺作品如果只是以经济收益为衡量标准,那么势必要把我们的文化推向金钱至上的错误航行。还要指出,往往越是文化垃圾就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越是思想与文化内涵深刻的文化产品越会远离大众,所谓“曲高和寡”,这是必然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对民族对文化负责的评价体系,通过正确文化价值观的评价引导大众,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层次。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正确面对西方文化价值观,既不盲目自信排外,也不能照搬照抄;发扬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我之长扬威世界,虚心学习、洋为中用,以开放性的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这些都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文化需要。马克思说过:“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今天,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形成的高尚文化价值观,就是照亮中国人的这道闪电,照耀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
作者:张新岩 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c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