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如果将学生对语文学习比作婴儿学习走路的过程,那么小学和初中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学步”的过程,而高中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婴儿“独自走路”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能否有效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将相关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更是通过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加深对中文这门语言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灵、人生进行精神上的净化和
升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渗透人文精神,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教而化之”的目的。

一、基本概念阐释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路径探讨之前,首先要明确“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质,以保证方向上的正确性。

(一)“人文”的含义。在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中,充溢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如孟子所主张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在教育方面所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文”呢?《易经》中首先提出了“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以“天文”相对的,所谓的“天文”,就是自然界,观察天文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而“人文”是“文明以止”,即达到一种晓畅的状态而停止,也就是处于一种文化和文明的状态,而观察“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文明和文化来感化天下人。那么“人文”与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人文”中的“人”,是一种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而“文”是一种外在的载体,因此“人文”就是通过外在的文化等载体来实现理想的人格,而理想的人格是什么?就是一种文明的状态,就是一种晓畅的状态。综上所述,所谓的“人文”,就是通过文化等外在的载体,顺应人性,来达到人所应该有的一种文明的、晓畅的状态。

(二)人文教育的实质。对于人文教育内涵,有的学者认为是指:“通过教授给受教育者相应的人文的学科知识,从而使其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这里将人文教育理解成人文学科教育的综合,与上面所阐述的“人文”的概念是极其不相符的。因此我们所理解的人文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层次,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实现其对于知识的内化。目前的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功利化、应试化、知识化的教育,即希望通过知识的灌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其实这是一种工具理性的产物,而人文教育却打破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将教育重点放在教育的过程之中,而非教育的结果,这是一种价值理性的产物,因此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价值理性。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缺失

在工具理性作祟下,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出现了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都产生了阻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层面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之下,高中学习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高考,而证明高考取得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并且高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下,高中教育自然滑向了“应试教育”,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课堂上重视的不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而是能否记住字词句,能否写出可以得高分的作文。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学生应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人”的本性没有获得,与之相反,获得的只是冷冰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的《鸿门宴》时,司马迁在撰写时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都用了浓重的笔墨和娴熟的技巧,而教师在讲授此文时,却对这样的核心内容只是进行了轻描淡写地讲述,而将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讲解以及记忆上。

(二)教学评价方式层面人文精神的缺失。高考的压力,让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设定了一个标准——成绩。只要语文成绩提高了,至于学生是否能够从语文学习中学到人生的感悟,是否体会到了我国文化的灿烂,都变得无关紧要,于是出现了“不能让语文成绩拖后腿”、“语文成绩关乎高考的成败”等口号。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只好采取“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策略,以期望学生的成绩能够提高,对知识点的教学代替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议论方法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敢有丝毫差错,如此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明显缺乏人文精神。

(三)教师教学层面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个性的缺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能够风趣幽默、旁征博引的教师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是慢慢的这样的教师越来越少,逐渐所有的教师出现趋同化的特征。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不难理解,因为在评价标准——成绩面前,有个性的教师也会慢慢地变成标准化的生产机器。

三、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理念上要彰显人文精神。在教育理念上要彰显人文精神,需要从两个层面来实现。第一个层面是保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二元平衡,通过成绩的评价来选拔人才确实有一定的效果,而语文成绩的提高对于证明自身的能力也非常有说服力,但是如果仅仅将语文的教学定位于此,则丧失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和应有之义,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其结果,更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感受语文自身的“黄金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做的不是偏重于一项,而是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第二个层面是要树立文化语文的理念,语文与物理、化学不同,其中除包含理性的分析外,还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而这才是语文真正的灵魂,如在学习《赤壁赋》时,对字句的积累是次要的,而其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豁达的胸襟才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习的重点应该在此,因此只要树立了文化语文的概念,人文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建立人文化的评价策略。人文化评价策略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更新评价理念,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人文素养并不是能够通过成绩来彰显的,甚至可以说,一旦企图通过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目标将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错误。第二,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由于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的特点,而情感是无法通过定量来确定的,因此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策略。

(三)充分发挥教材的人文教育作用。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围绕着教材进行,否则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实现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人文教育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的人文教育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文章的选取,是众多专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经过反复论证而选取的,因此是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既具有深邃的、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又经得起审美的咀嚼,所以教师要对课本进行深挖掘,将其中包含的丰富的、精彩的人文精神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外教材的人文教育作用,语文课本毕竟只是异彩纷呈的语文世界的冰山一角,因此对于语文人文教育的进行,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中,而要让学生多多接触课本之外的语文世界,以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怀。总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记忆,更是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这样目标的实现,已不能单单在工具理性的思维下进行了,要保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二元平衡。

作者:覃幼燕 单位:玉林市博白县王力中学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19352.html

    相关专题:原子核物理学 物探与化探


    上一篇:民事诉讼审级制度重构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综述(3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