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舆情概述及传播特点
概括来讲,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抒发自己情绪、看法、观点等行为的总和,其对象多为社会或网络热点事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传播性。过去人们抒发舆论的范围比较狭隘,传播渠道有限。而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让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扩散,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互联网体系带来的不仅仅是舆情传播的改变,更包括人们对事件本身的评论和意见发散,由此诞生了网络舆情文化。在网络舆情文化中,最受人们重视的就是舆情道德。舆情道德主要是通过人们在社交论坛、社会新闻类网站评论而产生的舆论评价体现。但新闻传播点与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碰撞时,往往会引发广泛讨论,一些声音和态度有意识、无意识的扩散,形成了“滚雪球”式效应。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约束性低,难免造成一些非常规或非正确的意见传播,无形中造成一种社会舆情道德压力。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现状
目前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除电视、广播、纸媒之外最重要的传播力量,尤其是在公众事件上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忽视,无孔不入的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据数据统计,99%以上的大学生都接触过互联网,对各种新闻、事件的观点大多从网络上获得,因此传播的言论、观点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自我个性和独立民主,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自我实现欲望,对于社会政治、热点事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处在塑型期,遇事冲动,特别是对于事件缺乏理性、客观的分析,思想容易被引导和被影响。因此,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三、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从思想交流角度来看,网络舆情能够推动大学生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有利于自我成长与实现。从客观上来讲网络舆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传播的新途径,是兼具社会批判和社会反馈的媒体武器,它在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舆情能够便捷、直接地进行意见抒发和思想交流,有助于吸收更开阔、更先进的思想,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不断得到增强。从公共责任意识上来说,适当的网络舆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感,让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宣导中来。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于社会事件的参与度越高,越能体现高等教育人群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了解政府策略、民生事件,对政府管理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比如在日前的林森浩投毒事件中,大部分讨论声音都来自于高校学生,在这类事务的跟进和处理中,大学生发挥了能动意识,能够自觉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公益精神,为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关注社会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同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消极影响。在网络舆情的传播扩散时,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不恰当引导。由于自身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大学生无法客观、理智地分析事件,容易将网络事件上升为道德暴力,诸如人肉搜索、网络曝光、网络声讨等等。如果对边界认识模糊,极易造成舆论压制,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困扰,甚至会片面认识理解事情真相,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和恐慌。
四、如何塑造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正向引导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加以引导和监控,将网络舆情限定在可控制范围内,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正向影响。首先,应该构建公正、平等、自由的言论平台。鼓励大学生能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同时将文明价值理念借助网络力量广泛传播,让大学生能够在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时候,接受到正向信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人公意识。其次,应该因势利导,在一些热门网络事件中优先明确价值取向,让参与者能够朝合理可控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言论失控或网络暴力的情况。最后,要尊重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公开交流思想的权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适度加以引导和疏导不良情绪,为构建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而共同努力。
作者:郭聪 陈龙 詹堃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