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适应性

1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体育作为人类高级的文明活动,遵循事物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对国民的影响日益深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体育的范围已不仅限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范畴,已扩展到了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社区体育等社会诸多领域之中。调查表明,60%的人认为未来3年内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强烈;64%的人认为3~6年呈高峰状态;72%的人认为6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呈现中等程度的需求。通过文献资料表明,高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匹配的就业岗位依次是各级社会体育组织或机构,如城市和社区的各级社会体育活动中心;群众性体育俱乐部;有一定规模的政府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体育产业及商业性的体育设施;宾馆饭店的康乐部门;各级各类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如各级体委、体协等。体育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等狭隘的体育人才需求范围之内,体育经济人才、体育产业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社区体育指导员等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2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放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借鉴本科的培养目标,高职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实用性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培养学生掌握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及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等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建设

国内有学者提出,针对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主干学科为支撑,以发挥整体最优育人功能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为目标。所谓“厚基础”,是指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格,将思想品德教育、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课程的搭配和总量上体现出培养“T”字型人才的横向拓展;所谓“宽口径”,是指拓宽专业口径,实施通才教育,要在培养“T”字型人才的纵向上加宽加深。但体育高职学制2-3年,相对来说时间短,教学任务重,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求大、求全”,只能“求够用、求实用”。努力构建“平台式教育”,即三大课程平台: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一方面,尽量减少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另一方面,增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弹性和开放性。紧紧围绕“就业”目标,体现“应用”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体育专项技能培养,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导师制”,提高术科的实践指导能力及教学效果。使室内理论课程教学尽量“情景化”,建立横向课程,使课程不仅简化,而且实用化。

4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4.1发展速度过快,超过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我国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经营管理人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群众性健身活动领域中并没有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在体育产业部门。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吸收更多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此外,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地区间有很大差距,特别在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没有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

4.2就业的盲目性、依赖性大

通过调查,有79.183%的大学毕业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完全了解的只占20.117%。由于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大学毕业生就业盲目性大,在就业形式的选择上,有87.145%的毕业生仍希望“依靠国家给予合理安排”。因此,在大学生学习期间,没有忧患意识和就业焦虑感,仍然“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等待分配,而一旦就业来临,就显得束手无策,陷入被动。

4.3就业意识淡薄

目前,高职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意识淡薄,没能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在毕业来临时才感到就业的压力而力不从心。

4.3.1缺乏主动学习和开发自身潜力精神。

我们知道高职体育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主动学习和开发自身潜力的能力受到极大影响。除了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主动外,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人文素质的自我提高存在严重不足,这对将来的择业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课程的科学性,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力等措施不得力有很大的关系。必须创新高职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过程转变。

4.3.2缺乏竞争意识。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概念理解模糊,仍存在着“打好篮球,一辈子不愁”的唯专业论的想法。在大学学习期间,未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竞技场上力争上游的优势,表现为:不想:对择业就业考虑很少,或根本不考虑;不动:不积极主动去选修课程,对外语、计算机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通级率低;不干:对社会公益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种种现象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未能从就业、择业的深层去考虑问题和培养自己。而实际上竞争无处不在,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中,谁能在平时抓住机会锻炼开发自己,谁就能在就业中得到极大的回报。

5高职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适应性的对策和建议

5.1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把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如:就业办公室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及时反馈社会对高职体育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及需求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和提高。这样以从容良好的心态,迎接择业时刻的到来。

5.2打破单一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分析高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出现的择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存在统一性突出,灵活性差;学生知识面窄,独立性,自主能力不强,适应社会能力差。所以在培养模式上要创新:第一,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旨是“应用”,即在体育产业和其它与体育交叉领域具备高级技术的实际操作应用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专门知识与体育专门技术相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第二,研究制定培养学生应对社会需求多样性、多变性而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就业多样化的趋势,蕴藏着一定的就业潜力,也对学生乃至教师提出了挑战。第三,针对高职社会体育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可采取分层次、分时段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并把这种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

5.3加强素质的培养,适应多方面的就业需求

5.3.1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培养。

商品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挑选更注重于他的综合能力,包括生活阅历、工作能力。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很看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比如:中共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并把它作为优先录用的条件。因此,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上进心,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如:竞选学生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的社会体育教学和体育指导活动,参加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和服务等活动。

5.3.2提高各种技能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已成为谋生的重要工具。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多种才能的人才。因此,在大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和狠抓外语和计算机学习考级工作,下硬性指标,采取多种手段,督促体育专业学生达标。只有通过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把体育专业学生外语、计算机差的局面扭转,使学生真正掌握该项技术、技能,为择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3.3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习就是为了就业,要客观地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环境外,最主要的是分析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这样才能在择业过程中赢得主动。同时学会比较与反思,通过与自己条件、地位类似的人作比较,作出类似的自我判断;要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结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自我评价的参照物来对比。如果对比结果趋于一致或接近,那就表明自我评价是合理公正的,反之则说明自我认识不够客观,还必须修正。

6结论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办学,要面向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的加强专业建设,创新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重视就业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高职体育专业办学,只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服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始终站在就业选择的最前列,才能办出高职体育专业的特色,进而不断增强体育专业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付胜利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适应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16936.html

    相关专题: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热带地理编辑部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策略研究
    下一篇:坚持法治与德治统一促进司法行政公平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