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除了培养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拓展思维发展和语文应用能力之外,还能为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沿袭了数千年,固然有其特有的优势和长处,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在数量和时效性方面业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对学校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势在必行。
一、关于语文传统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所谓的教学模就是在相关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而确立的较为固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顺序。由于各国及各地区的教育思想的侧重点不同,因此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尤其在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教学模式的差异更加明显。美国教育家乔伊斯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1]。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系统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形式”[2]国内的一些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也存在些许的差异。有人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它由教学(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构成。[3]”也有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4]”由此可见,国内外的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有较大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施用的教学模式都会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学历史的国家,从先秦的先师孔子开始,便确立的一套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包含了教与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与思、温故知新、授课与解惑、言传身教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这些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进程。正因为传统教学的优势明显,今天的课堂上依然不断地采用上述的教学模式,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但孔子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并不完全适用,历朝历代也都培养出大量的腐儒和不适合社会需要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背景的变革,特别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个不同种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教学理念上具有趋同的倾向,我们必须改变孩子们从几岁开始便身背十几斤重的书包,带着高度近视镜进行大量的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一些系统的改革以适应世界教育的变革。
(三)目前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叶圣陶先生曾在其专著[5]中总结了旧式语文教学的三个弊端,分别是教学中未将语文本身规律做为最重要地位,而偏重语文的内容;作文教学有科举八股文的程式要求;语文教学侧重应试教育而忽略知识、情感和思想的内容。对比叶先生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今天的语文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旧式传统教学的窠臼,大多数教学单位使用的语文教学模式甚至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旧式教育一样,今天的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思想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容较多。虽然思想教育与德育教育本应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比例过高便掩盖了语文做为工具学科的功能,语文教学很难在实践中很容易做到教学内容的工具性大于思想教育的内容,因此便忽略了主次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逐字逐句地讲。教师讲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字词篇法,几十年来未曾有些许改变。这种教学的方式很多时候导致学生的接受疲劳,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放弃听课,最终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多。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经历并为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厌学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
(一)教学模式理论更新
随着网络科技、数字化技术和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的深刻变革。首先是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不断涌现,为教育模式的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的教学模式理论主要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学派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几种。行为主义理论是当今最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其代表人物为华生和斯金纳。该理论强调在学习中通过实证来寻找知识的答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实践行为,用客观的观察和探究得出学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主学习、少教多学等教学模式;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其于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使认知学派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认知理论以研究思考为基础,提出了通过信息加工和有意义的学习来探究人类的思考记忆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认知学派和传统教学模式非常相似,通常都采用讲授式教学法,但认知学派的讲授式教学产生的具体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如何解决问题,这一学派所产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探究式学习模式;人本学派强调学生的个体学习,在教学中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类似于孔子的“因材施教”中对个体的强调。在教学内容上则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社会交往,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为不同的独特个体。在这种学派影响下产生的教学模式成为合作式教学模式或社团化教学模式;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通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学生获得知识要依靠主客体之间的必要活动来完成。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学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双向互动和网络辅助式。出了上述教学模式以外,目前还流行的教学模式有创新课堂、多模态、个性化、翻转课堂、批判思维式、学案导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双主题、立体化等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为: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产生,教学由单一的传统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片段组合多样化,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趋向现代化和模块化。首先,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转变。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传统与反传统的思潮中左右摇摆,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大量教师拒绝接受并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尽管如此,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学者也较多,目前全球提出的各类教学模式约30种。其次,传统教学模式由归纳型向演绎型转变。传统教学中过多采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在实际教学中归纳型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引入了实证来加强文本的理解,使其学习过程变化为演绎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的转变。传统教学中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中心,却忽略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为辅,学生的学习为主。这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最后,教学模式实现方式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新的教学模式是在具体的学习理论的职称下所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着教学理论进行学习能获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的教学模式都能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帮助,尤其在教学资源的辅助方面获得极大的帮助。
三、新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中职语文的自身特征
中职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普通中小学学习活动存在巨大差异,中职学生因为专业不同,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课程结构均有不同。中职语文课程也面临此种情况,因此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的交集,强调语文学科对专业课学习的工具作用,教学内容要突出对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处理好语文学科与其专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突出职业特征。针对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性,语文教学要面对不同专业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语文职业能力训练。从专业知识这一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6]达到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以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中职语文的教学要求
使用合适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以分割知识和区别专业及个性化教学现代化教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来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推动中职语文教学向前发展。首先,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和适应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上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个性化教学模式将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现状,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接受自身容易接收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改变惯常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学分制为核心完善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其次,采用创造性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体学习和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在方法引导、思考总结、交流互动方面都要做好准备。第三,采用探究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互动式教学模式要遵循创造性思维的逻辑顺序,设定教学内容的情境,组织学生对教学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设计和讨论的引导及科学准学的教学评价。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如何引导好学生的思考范围、思维方式和准确表达。第四,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对学习的主客体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配备和网络教育平台并开展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条件。但网络化教学模式难于把握,主要是因为巨量的教学资源如何才能与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准确的对接,如何能在学习中控制好教学内容不被异化,教学资源的截取如何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而没有出现其他信息的干扰,因此教师要有超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生也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第五,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标准的模块化组合或将课堂结构进行模块化分割而展开的教学过程。模块化教学强调教学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与功能,突出了教学环中的顺序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此种教学模式尚未形成有效性的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法。除上面总结的几种教学模式之外,还有很多如读写教学模式、要素式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使用,但是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其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目标不能有任何改变。
四、多教学模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概念的准确理解
目前很多人没有准确理解教学模式的含义,仅仅将其理解为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有“原型”、“模型”及“范型”三个显著特征,“主要由理论基础、目标倾向、实现条件(教师、学生、内容、技术、策略、方法等)、操作程序和效果评价五大要素构成。[7]”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使用学习活动的某个构成要素当作教学模式来看待,因而不可能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
(二)参与多模式教学理论及实践工作的人员较少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原则上要求将初中学生按着50%的比例分流的中职学校,除此之外高考招生中职业高校的学生比例也接近40%,因此我除小学初中以外,多数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虽然有如此大数量的学生就读于职业院校,但职业院校参与教学模式研究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形成了比较薄弱的局面,相比较而言,中职学校参与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人员就更少之又少,无法形成较为繁荣的学术氛围,也无法产生较优秀的研究成果。因此各级教育机构应关注和研究解决这一存在的状况,解决这一促进教学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李德贤 单位: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
相关专题:商标翻译方法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