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河南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过程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大量的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加快发展、振兴河南的一个关键点。近年来河南省的职业教育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有了很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同时河南省提出了振兴中原经济,实现中原经济崛起的战略,此战略的提出对河南省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河南省开始设立第一批的高职院校,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些高职院校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为此后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河南省的职业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的高职院校数量达到了58所,河南省的高职教育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河南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提高。
二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在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社会普遍没有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它作为我国产业机构升级必备的一个基本条件来看待,因此职业院校在大家的心中形象很差、地位很低。再加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在高考录取中是最后一个批次,因此人们一直认为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差生才会上职业院校,是不得已的选择。
2现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
目前,河南省有职业院校58所,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同质化程度很高。在专业设置上,一听说就业热点就盲目开设,没有考虑到自身条件,结果造成你有的专业我也有,你没有的专业我也没有,省内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比如轨道交通专业,郑州的地铁项目得到国家的批复,郑州开始建设地铁。于是省内的各大职业院校都想借地铁项目分一杯羹,匆匆上马轨道交通专业。有些学校连任课教师都没有,只能开设一些和轨道交通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课程。结果造成学生不满意,影响学校后续招生工作。另外学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没法快速融入工作岗位,也造成用人单位的不满。以上种种均是由河南省各职业院校忽视了职业教育区域性的特点,在开设专业时没有做好定位,没有根据河南省的省情和学院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专业。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根据河南省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数据,我们不难看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是很低的。因此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改革。为此各高职院校引进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没有后续的实质工作开展。一方面,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组织,在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只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只让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学校通常把教授学生技能的工作推给企业,在学校教育时,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到企业实习,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要专门派出教师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学院教师普遍都不愿意去一线,教师一般不会支持校企合作的真正开展。因此校企合作更大的只停留在合同阶段。
4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分为两类,一种是学校正式教师,另一种是企业聘请教师。河南省各职业院校正式教师多为研究性教师,实践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几年学校开始尝试向校外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到学校教课的方法,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学校能够给企业能手的报酬很少,希望企业能手能无偿的培训学生,这样企业能手来校讲课的热情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企业技术能手在学校只能兼职上课,无法正式成为学院教师。企业的工作本就很辛苦忙碌,因此企业能手就更无法抽出时间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了。
5重视技能教育忽视素质教育
在一些高职院校,高校教师认为只要教会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就行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就可以忽视。高校甚至在课程设置上砍掉大量素质教育的课程,认为这些是没有用处的。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和自杀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是青少年对社会对家庭的认识偏颇造成的。技能教育教会了学生基本的求生技能,素质教育教会的是学生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并服务社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过程。单纯的技能教育使得学生功利性很强,急功近利,只注重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一旦个人利益受损就会无法适从,做出一些不利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事情。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因此高职院校不能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三促进河南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1发挥政府的作用,改变群众观念
发展职业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很重要。在改变群众观念中,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应明确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工资都是令人敬佩的。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是德国。政府可以通过公众媒体向社会公众介绍德国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德国职业人才的社会平均工资、福利水平,吸引大家将目光聚焦到我国的职业教育上来。其次应努力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水平。河南省也可以借鉴上海、深圳的做法,通过向高技能人才提供当地户口和住房的优惠,吸引高技能人才。进而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鼓励大家关注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最后,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在专业设置和办学质量上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监管力度,敦促高职院校务实办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口就业率,让学生和家长看到职业教育的优势,自觉选择职业教育。
2立足全省整合资源,推行“校校联合”
河南省是粮食大省,未来也将在粮食上大做文章,对粮食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人才需求缺口也较大。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考虑到河南省的省情,培养的人才大多向东南沿海流失,不利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在专业申报时,政府应引导高职院校向粮食方向倾斜,体现职业教育的区域性,为河南省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河南省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追求“大而全”,专业数量很多,一些专业没有优势,根本就招不来学生,或者只招到很少的学生,专业无法真正开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政府应整合全省资源,推行“校校联合”。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都是河南省较好的职业院校,两所院校均开设有数控和旅游管理专业。从办学条件到办学历史我们都不难看到,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数控专业上具有比较优势,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具备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自开设没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对社会来说是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两个院校可以采用“校校联合”的方法,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为县域发展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加大院校与企业的地域联系,改善校企合作模式
产业聚集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不二选择,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政府在规划产业聚集区的时候要考虑到学校的因素,将产业聚集区设置在高校附近,这有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此外也可以在产业聚集区设置教学培训点,通过教学培训点来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为了解决企业在对学生培训时“留一手”的情况,可以通过订单教育的方式解决。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和学校的情况,共同设置专业课程,企业和院校共同组建教学队伍、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解决学生的对口就业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
4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吸引企业人才进入高校
职业教育是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行业,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因此对教育资金的需求量就很大,为了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就需要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首先应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实训基地担负着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担。一些职业院校由于实训基地设备陈旧,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实训基地一般是比较烧钱的项目,例如一些硬件设施动辄百万,高校没有实力完成。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实训基地的投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提升实训效果。其次应加大教师待遇方面的投入。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区域培养人才,提高本地经济的重担,河南省高校的教师待遇和其他省份相比是处于较低水平,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因为薪酬的原因也不愿意投入职业教育行业。最后应增加教师培训投入。“名师出高徒”,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怎么培养一流的技术工人。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应不断的提供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准备。未来20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黄金上升期。虽然河南省的高职教育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尝试,改变不足,搭上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促进河南省经济的高速发展。
作者:王娜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