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存在“四失”
(一)敬业奉献精神的流失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有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社会职责和义务,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劳动,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整个社会服务。一个教师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才能,而且直接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才能真诚地热爱学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高教事业。所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应当遵守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在高校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教师的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正在逐步淡化和消解。有人曾做过一项大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形象调查,[1]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上述调查数据中,涉及师德条目很多,其中“平易近人”、“有责任感”、“治学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等成为大家心目中理想高校老师的重要条件,反观现实中的高校教师,认为教师“平易近人”、“有责任感”,“认真”,“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等占被调查者的百分比较低甚至很低。试想,若要这种精神状态的高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其质量很难保证。在另一项毕业论文调查中,“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够认真负责。教师和学生有限的交流没有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导。”[2]上述调查表明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着敷衍搪塞、马虎应付不尽职责的道德问题。
(二)“良心”责任意识的缺失
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职业良心是教师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及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工作十分辛苦,教师的劳动是个地地道道的“良心活”,不是靠计算什么工作量解决得了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心甘情愿地去做,靠的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的职业良心能够调节教师的行为,在教师做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对行为的动机自动进行检查。在行为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起监督作用,由于良心的发现,自觉保持正直人格,不做亏心事;在行为之后,职业良心能够对行为的后果作出评价。对良好的后果和影响,得到内心的满足和欣慰;对不良的后果和影响,会表现出内疚、惭愧。因此,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最好的导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支柱。责任感是职业良知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而全身心做好的负责精神,它是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增强从教的责任感要求教师把个人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自己的职业成就奉献给社会。在高校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职业良心和道德责任感严重缺失,有的教师既不愿花时间指导学生科学选题,也不愿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有的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放任自流,学生打电话请教问题,教师三言两语简单应付,甚至简单粗暴加以训斥,辅导过程则编造指导纪录,欺骗学校;有的老师快速浏览一遍学生毕业论文,也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就草草让学生定稿进入答辩程序。有良知的教师在博客上调侃说,“论文答辩生动地给我们的学生展示:学术论文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你逗我玩,我逗你玩。”走过场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成了“学生和老师心照不宣地共同作假”。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也指出:“本科生做论文成了走过场。学生走过场,老师也走过场。”[3]
(三)师爱精神的迷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师知识、智慧和品德的延续。韩愈早就说过:“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教师,只有用爱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守护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才能用温情去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为师的典范。先生之所以赢得世人的爱戴和崇敬,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了爱心才有耐心,有了耐心才能和学生交心,才能赢得那令人向往和珍惜的师生鱼水深情。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急剧增加,大学城里教师待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学生和老师缺少沟通,师生关系逐渐淡薄,教师与学生互不认识的情况十分普遍。师爱的匮乏也表现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由于师生互不了解,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有些教师就简单应付,消极对待,认为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只要懂得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体验一下写毕业论文的感觉即可,不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检查,不去主动关心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不注意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水平,和和气气,马马虎虎,从开题到答辩整个过程极少与学生联系,学生东拼西凑,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毕业论文。有的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心知肚明,一些明显的问题也视而不见,不愿指出,只盼着快快通过答辩,完成任务,以集中精力拉关系、跑项目,挣大钱,捞实惠,哪里还想着学生。
(四)严谨治学精神的丧失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要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需要努力钻研业务,做到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无论是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方法。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下教师考核机制仍然不健全或者制度执行不力,一些教师不思进取,不愿参加继续教育,不注意提高专业水平,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教学工作满足于老一套,科研工作浅尝辄止,缺少学术创新的能力,表现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就会放松对学生严谨治学的要求,如对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一句话、一个地名、一篇史料、一个原理、一个结论等不去指导学生认真查索、核对、标注,确保准确无误;有的教师不能准确衡量毕业论文的价值含量,论文成绩评定过高或过低,给出的成绩与论文实际水平不相符合;有的教师迁就学生的某些不合理要求,对毕业论文学术规范放松要求,助长学术不端。
二、高校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师德重建
(一)强化敬业爱岗教育,提振教师职业精神
—38—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是全天候的工作,没有时间的界限,没有严格的上下班区别。教师付出劳动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个人的自觉,依靠本人对劳动效果的负责态度,依靠对工作的奉献精神,任何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指导毕业论文同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的脑力劳动,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自觉的负责任态度,是不可能完成论文指导任务的。高校教师虽然是一个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具有与高层次相适应的等量齐观的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高校教师仍然需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特别需要典型示范和引导,诸如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终身安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弘扬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的工作态度对待学生的研究活动,从学生的论文选题、开题、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材料、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论文写作、论文修改等一系列环节都要始终如一投入很大的时间精力,高标准,严要求,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二)唤醒职业良知,增强道德自省
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受社会生活及群体的影响,更受自身修养的制约。因为良心是一种“自律性”的心理现象,离开主体自身的自觉认知和情感体验的道德良心是不可思议的。常言道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这种“良心活”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动产生的道德责任与自律意识。有良心的教师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始终如一,表里如一,克尽职守、自觉工作。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误人子弟”。而责任感则是“良心活”的内在延伸和外在拓展,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而全身心做好的负责精神。对学生负责是高校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师的学术职责。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应有之意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当下,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道德自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灵魂深处唤醒教师的职业良心,增强教师道德责任的自觉性,以良心时刻提醒自己,警戒自己,多想一想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学生的学术活动是不是符合学术规范,自己给学生提供了哪些帮助,学生有哪些提高,存在哪些不足,自己给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建议,自己在指导过程中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尽了多少责任。
(三)严谨治学,严格要求
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是热爱学生的主要表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客观要求高校教师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格就是必须有既定的标准,学校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的任何一项要求,都是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而实行的具体步骤,离开了这个目标,严格要求就失去了方向,就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严而有度就是要求指导教师对待刚刚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大学生要注意适当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从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出发,一切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考虑学生的学术视野、资料情况、研究能力等条件,科学预测,选择最佳的指导行为和方式。严而有恒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始终一贯,坚持到底。一方面教师提出方向正确、分寸适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坚持下去,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提出要求后要有检查和落实,不能虎头蛇尾。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态度严肃,意志坚强,给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严而有方是教师要有办法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研究任务。学生的知识储备、学术视野、研究能力千差万别,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从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佳的指导方式,使学生更够增强自信力,领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感受研究的乐趣。
(四)重视“学生评教”,强化师德考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强化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从高校师德建设的经验来看,“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师德怎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始终都处在学生的视野当中,表现在论文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中。通过“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可以看出指导教师工作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应付;对学生是真诚付出爱心,还是漠不关心;是尽心尽责,还是敷衍搪塞;是严格要求,还是放任自流;是求真务实,还是弄虚作假。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通过全体毕业生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尤其是要对教师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治学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判教师形象的优劣,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奠定基础。与“学生评教”工作相适应,学校应完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师德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成绩突出的,应授予大学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干部选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那些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弄虚作假、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指导教师,要按照规定进行批评教育,问题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严肃处分,永久取消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甚至清理出教师队伍。
作者:朱莉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