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川村位于缙云县壶镇镇中心区域,全村现有人口1260人,541户,耕地面积240亩,山林面积625亩。2014年村集体收入230万元,人均收入1.4万元。湖川村是著名的“火炮之乡”,是丽水市第一批亿元村,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从2014年开始,湖川村开展了第四次也是最大规模的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在搞好经济建设和新村建设同时,湖川村的群众文化事业也十分发达。近年来,湖川村多次被省、市、县各级部门评为文化先进村和示范村。“湖川文化”和“湖川火炮”一样,成为湖川两张特色“金名片”。湖川村是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呢?有哪些经验可以值得借鉴?主要有:
一、做好群众文化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同样道理,做群众文化工作,也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一个风气恶劣、文盲遍地、道德沦丧的村庄,是无法开展群众文化的。湖川村自明朝初年建村以来,一直就有耕读传家、重文崇学、孝慈友恭的好传统。抗战时期,浙江锦棠示范就从宁波搬迁至湖川办学。2013年2月竣工的湖川初中是丽水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乡镇初中。敬老爱幼也是湖川的一个好传统。从1993年开始,村里每年都给老人办好事办实事。2014年,湖川村被评为丽水市十大养生养老村。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好传统好氛围,湖川村的群众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基础很好。早在1989年,该村就建成了缙云县第一个村级万册图书馆和科普活动中心。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去图书馆看看科普书籍和杂志。1995年组建了丽水市第一个村级铜管乐队。1997年组建了“十八罗汉”“杨门女将”“水浒一百零八将”等文艺团体,每年组织他们活跃在各个乡村。杨门女将还参加了2003年在丽水举办的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荣获表演奖。湖川村现建有文化活动中心、科普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年俱乐部、老年大学、老中青文艺表演队。2013年10月,建成了壶镇镇第一个农村文化礼堂。2014年10月,创作了缙云县第一首农村村歌《大爱湖川》。今年8月,还在湖川村成功举办了大规模的群众夜晚荧光助跑活动。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二、做好群众文化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文化工作,七分靠热情,三分靠经济,做群众文化工作同样如此。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他不可能去搞文化;一个村子如果穷得叮当响,也不可能搞好群众文化。湖川村依靠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集体资金+社会捐助+上级补助的办法,解决发展文化事业所需要的经费问题。比如为了筹建公益文化基金,村干部积极带头,企业家、商贾能人、社会贤达纷纷解囊,少则几百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下子筹集到了近百万元。再如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内容有一广场两会堂四室六廊,建设总费用高达90万元,村集体支出50万元,社会捐助20万元,上级补助20万元,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硬软件设施建设,成为丽水市示范农村文化礼堂。在每年年初村集体的“财政预算”中,湖川村都会专门安排一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用于群众文化活动。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传统,村主要干部认识也非常到位,只要搞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村集体都会全力扶持。经济问题解决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就有了切实保障。
三、做好群众文化需要一帮“文化红娘”
世间之事,成败在人。搞群众文化工作,亦如此。光有群众基础,光有钱,如果没有一帮文化热心人,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文化红娘”,也搞不好群众文化。“文化红娘”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的是组织者、牵线搭桥者、出谋划策者、宣传引领者的重要作用。湖川村有一批素质高、为人好、有文化的热心干部群众,比如村两委干部的吕文央、赵福玲等,还有农家书屋管理员赵爱芬等,她们本身就是多才多艺,组织起文化活动来,可谓是得心应手。由她们牵头组建的湖川村文化志愿者队伍非常活跃,几年来,相继组织开展了壶镇第五届“中力杯”篮球联赛、未成年人“中国梦我的梦”读书演讲比赛、旧村改造文艺汇演、庆国庆大合唱等,都极富有吸引力。一旦有文化活动,可以说是喜闻乐见,全村参与,盛况空前。今年4月,吕文央光荣出席了省妇代会,还在大会上专门介绍了湖川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更为可贵的是,湖川村不但自己村子群众文化搞得好,还不遗余力地帮助临近村子。比如,经常性地去做文化走亲、义务演出、巡回比赛等,帮助引领兄弟村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获得了大家的广泛称赞。乡村群众是中国最基层的群众,乡村文化是中国最朴素的文化。发动乡村群众,搞好乡村文化,服务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的主要任务。从湖川村的生动实践来看,要搞好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一是需要群众基础,二是需要经济条件,三是需要“文化红娘”,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陈可英 单位: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人民政府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