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十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央、省、州各级部门对县内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大力支持,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兴修水利,重点加大对原有老化水利设施的配套和改造,新建一批提、蓄、引水灌溉工程,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建成农田水利工程4153处,其中小(一)型蓄水工程11处(电站工程8处),小(二)型蓄水工程10处(电站工程4处),小山塘、小水池596个,引水工程3128处,提水工程44处,堤防工程10处,人畜饮水工程248处,解决21.5万人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4km2,总供水能力达到了1.2亿m3,能够覆盖14.5万亩的灌溉面积,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7万亩,并能够完成1.56万亩的农田除涝,农业灌溉用水缺乏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县内农田基本达到了旱涝保收,给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仍然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需加强,工程性缺水、城镇供水需求仍十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2农田水利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2.1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榕江县境内的小型水利工程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兴修,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设的标准要求很低,缺乏基本的配套设施,土渠为最主要的引水渠道,没有衬砌,渗漏情况非常严重,难以满足农田灌溉旱涝保收的要求。并且水利工程的覆盖面积很小,全县境内超过一半的耕地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对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制约。
2.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对农民的组织
在计划经济年代,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往往是集体建设,集体管,于是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存在,导致建设和管理工作脱节。而市场经济改革之后,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行,然而在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方面,市场经济改革相对滞后,县内很多地区仍然沿袭集体建设、集体管理的模式,导致农民种“责任田”,然而用水却仍然是集体的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的维护维修工作不利,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效益逐渐衰减,用水效率低,出现了流不上沟、用不上水的情况。
2.3投入不足
榕江县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导致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资金严重缺乏。当前县内很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形式进行管理。然而,作为受益主体的地方政府和群众,地方政府往往面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的窘境,而人民群众都投资投劳有着很大的顾虑,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多现成的功能正常的水库由于维修、完善以及加固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缩短并最终失修,而新建水路工程缓慢、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尤其是近些年来,旱情严重,降雨量很小,水资源供应紧张,工序矛盾逐渐激化,群众吃水浇地用水也不能有效保障,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更加凸显。
2.4农民思想意识不高,积极性调动困难
税费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村逐渐推行之后,有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粮价开放,更多的外国农产品进入中国,降低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导致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给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3榕江县农田水利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重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组织建设
政府要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组织领导充分重视,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目标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内容中,乡镇党委和各级政府需要发挥对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导职能,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升到日程上来,建立完善的层层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并且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强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建立以乡村集体以及使用组织管理体制,鼓励农民自办、联办农田水利服务组织。
3.2实现农田水利融资渠道多元化,调动农民能动性
国家政府需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养的投入力度,县级政府需要将水利工程建管工作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之中,设立小型水利建设资金补助,通过以奖代补的方法,对农户积极投资投劳的行为进行奖励,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编制地方性的规章制度,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实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3.3组织建设专业、高素质的水利技术人员队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积极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建设一直专业化、高素质的水利技术队伍,根据榕江县的实际情况,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队伍进行完善,并组建水利合作组织发展体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并编制合理的节水灌溉发展经济补偿制度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提高县内水资源的利用率。
3.4改革水利工程建养体制
按照榕江县内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开发权、经营权进行明确,吸收社会医院,实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卖旧建新、两性运转、滚动发展,并鼓励建设“农村用水协会”,采用这种管理体制,将农民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民自建、自管、自用,并推行合同制供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小型农田水设施养护和服务功能的长效发挥,并且要在全县境内开展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水利工程自主管理模式开展的基础,依托专业技术,建设多种经济成分,形式多样的农民自办服务体系。
4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关乎国民经济和建设的基础产业,水利工作者需要对当前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更合理,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的方案进行改进,为国家安全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辉 单位:贵州省榕江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