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区域与数据
本文采用欧洲空间局ENVISAT卫星采集的第219轨道雷达影像数据,研究区域为青藏高原中部北纬28°到35°之间.采用Caltech/JPL联合开发的ROI_PAC软件[15]处理12景雷达影像,共获得了8幅干涉图,如图1所示.根据雷达影像获取的时间,本文选取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相应气象参数,包括温度、气压、湿度等参数,并结合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开源程序PyAPS[10]计算不同高度的天顶向大气延迟,然后投影到InSAR视距(lineofsight,LOS)方向,从而获得每个雷达影像历元所对应的ECMWF模型大气延迟.最后依据InSAR像对的日期,选取相应的两幅大气延迟图像求差,最终获得与InSAR干涉图相对应的大气延迟误差改正量,如图2所示.将原始干涉图减去大气延迟误差,得到改正后的干涉图,如图3所示.
2ECMWF模型改正效果评价与分析
本文采用指数函数来估计大气延迟误差的大小及其空间尺度特征[16].该模型已被广泛用于建立InSAR大气延迟误差的随机模型,其具体表达式为c=σ2e-d/α,(1)其中c表示干涉图中任意两个像素之间的协方差,σ2表示干涉图的方差,通常用来衡量干涉图中大气延迟误差的大小,d为干涉图中两像素之间的距离,α为大气延迟的尺度因子,通常用来表示大气延迟误差的空间相关尺度.在方程(1)中,对于每幅干涉图,可以利用各个像素的相位值计算出像素之间的协方差c以及像素之间的距离d.据此,采用最小二乘准则,能够反演出每幅干涉图的方差以及大气延迟的尺度因子.为了衡量大气延迟误差的改正效果,分别计算采用ECMWF模型改正前后干涉图的方差,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数据说明,本文计算的8幅干涉图中有5幅没有改进效果,另外3幅干涉图的方差比改正前稍有减小.经过大气延迟误差改正后,全部干涉图的方差均值反而更大.因此,总体来说ECMWF模型对于本文采用的数据没有起到改进作用.究其原因,认为主要有3点:1)ECMWF气象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湿延迟误差在空间域变化较快,一般其变化尺度可能为1km甚至更小.本文使用的InSAR图像分辨率为90m,而ECMWF气象数据分辨率为70km,两者相差太大导致该模型难以改正小尺度的湿延迟误差.由图2也可以看出,ECMWF模型计算的大气延迟量在空间上非常平滑,无法反映大气延迟的局部细节变化.2)ECMWF气象参数的获取时间与雷达影像不一致.InSAR卫星采集数据的时间是早上4点,而与之最接近的ECMWF气象数据的采集时间是早上6点,存在两个小时的滞后.众所周知,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大,尤其是在日出前后几小时,气象条件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导致依据气象模型计算的大气延迟具有较大的误差.此外,由于气象遥感卫星获取的数据普遍存在时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即使在今后也很难获得在时间上与InSAR数据匹配的气象参数.不过,由于大多数InSAR卫星在某一地区获取数据的时刻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气象卫星采集数据的时刻和当地的InSAR数据正好同步,则有望提高气象模型改正InSAR大气延迟误差的精度.实际上,在Envisat卫星上配备的MERIS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
本文采用西藏中部8幅干涉图检验ECMWF气象模型改正InSAR大气延迟误差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无法很好地改正大气延迟误差.主要原因在于ECMWF气象参数与InSAR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同、研究区域的地形起伏不太大.鉴于此,建议谨慎采用该模型改正大气延迟误差.此外,在GPS等空间大地测量研究中已经证明,气象模型不能很好的改正大气中的湿延迟分量.InSAR与GPS等空间大地测量中的大气延迟误差属性基本相同,因此,InSAR大气延迟误差难题的最终解决方法需要更多地依赖于InSAR数据本身(比如正兴起的InSAR卫星星座工作模式),而不是寄希望于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气象模型参数.
作者:王华 彭佳卉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相关专题: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