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明的民族气息
赵季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影视音乐创作的常青树,透过他的作品可以窥视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音乐发展的漫长过程。1984年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配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启了他的创作之路。截至目前,赵季平已经先后为50多部电影和数以百计的电视剧作曲,成为中国影视音乐发展的带头人和风向标,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首先,扎根于民间音乐,不断从民间音乐当中汲取营养。民间音乐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这座宝库里面包含着秦腔、梆子、豫剧、京剧、黄梅戏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这些都是赵季平作曲时使用频率很高的音乐元素。这些传统的东西经过他的创作,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和面貌重新走入大众的视线,显示出了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赵季平与张艺谋可以称得上是影坛的黄金搭档,这些作品都是由赵季平亲自作曲、配乐的。电影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地域气息和民族特色,所以就对影片的音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艺谋给予了赵季平无限的信任,而赵季平的作品的确能够打动人心。比如《红高粱》中的插曲《酒神颂》,这是酿新酒之前祭拜酒神时所唱之歌。祭拜酒神本身是一个非常庄严神圣的仪式,而且这首歌在余占鳌和罗汉向日本人复仇之前,做好与他们同归于尽的准备下奏响,为他们的悲剧结局奠定了感情基调,也将这群普通人在特殊时期身上所爆发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了一种悲壮的情怀。其次,对传统乐器的偏爱。赵季平对民族音乐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执著,这就直接决定了他对民族传统乐器的偏爱。他的音乐素材大多是直接取材于民间,配乐中运用了大量的二胡、唢呐、琵琶、笛子等传统民族乐器,使用这些传统民族乐器使他的电影音乐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化的印记,他也因此被誉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西部特色的作曲家”。九儿出嫁坐花轿是《红高粱》的经典片段,《颠轿歌》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使用了唢呐和大鼓等传统乐器。抬花轿时的节奏和步法就是根据音乐的节奏踩点的,几个壮汉轿夫齐声演唱,旋律亢奋,节奏明快,与轿夫光着膀子、浑身上下黝黑、冒着油光的形象十分吻合。配合着唢呐和大鼓的节奏,显示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激情。
二、浓厚的地域特色
赵季平曾经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毕业之后他毅然地选择继续留在陕北工作,他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地深入到民间,积累了大量原始、粗犷的艺术经验。他深深地热爱着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所以在他的音乐中几乎都打上了陕北文化的烙印。首先,在音乐创作中,赵季平认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要与时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形式非常丰富,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从小合唱、歌剧、舞剧、民族管弦乐再到交响乐、戏曲,从信天游、碗碗腔、眉户到铜川梆子这些几乎要被现代化淹没的朴实的唱腔,他都显示出了极高的创作才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赵季平的不懈努力才使这些小众的、隐藏在民间的淳朴唱腔得以流传下来。同时,这些唱腔都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所以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域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观众在他的音乐中能感受到广袤的黄土高原的苍茫、恢弘、贫瘠、厚重而又深藏着凄凉和悲壮的风土人情。其次,赵季平对自己的音乐本质有着明确的认知。他不仅具备音乐的一般特性,还具备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即浓厚的地域特征。他长期生活扎根于陕北,十分了解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对这里的人们饱含着深沉的热爱之情。他为电影《黄土地》的作曲就可以体现出这一点。他为每一位主人公都量身定制了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翠巧的主题音乐是《女儿歌》,顾青的是《镰刀斧头歌》,翠巧爹的《十五上守寡到如今》,最后是属于憨憨的《尿床歌》,每首歌曲都是对主人公命运的体现,是对黄土高原上独有的人文生态环境的鲜明展示。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且能体会到陕北人民独特的人文风貌。
三、丰富的情感
影视音乐不同于普通的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电影情感、画面、内涵的关键,对渲染情绪、刻画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与画面相互配合,音乐不是画面的附属品,二者处在同一个审美范畴内。影视音乐也不是作家凭空臆想出来的,是作曲家结合影片内容和创作情感而产生的。首先,音乐与电影情节相融合。赵季平的电影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不是为创造而创造,而是能够真正融入到电影情节中去,与电影的审美志趣和审美内涵相契合。赵季平认真对待每一次为电影作曲的工作,他常常和剧组一起到拍摄现场,现场感受影片的氛围,与演员同吃同住,与导演畅聊剧本,以此来激发创作灵感。为了积累电影音乐素材,他也经常深入到民间去采风,感受最朴实、最纯粹的音乐元素。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用心感受的过程。这样的创作过程就决定了赵季平的音乐充满了丰沛的情感。这些情感并不是他主观创造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大宅门》《乔家大院》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歌曲都是由赵季平作曲的。以这两部电视剧为例,一部是京味儿十足的老北京故事,一部是三晋大地上上演的晋商故事,赵季平在作曲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作品所独具的地方特色,分别创作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对电影的配乐也倾注了同样的热情,他的音乐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使观众能够听了音乐就联想到画面,即使画面结束了,音乐还回荡在耳际,与剧情完全融为一体。随着剧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变化音乐也变得跌宕起伏,音乐最知人心,最能表现人的心情,赵季平充分发挥了音乐的这一功能。其次,创造独特的意境氛围。赵季平对音乐形象有着执著的追求,他所作每一部电影音乐都力图塑造一个饱满的音乐主题,当然这个主题是与电影的主题相吻合的。通过初期对电影的理解感受,对影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进入后期的酝酿阶段,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时间,一部饱含作家心血的歌曲就诞生了。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赵季平对音乐主题的塑造方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影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与时俱进。从早期的与电影平行的塑造方法到近期的对位式创作方法,他的音乐所给予电影的艺术空间更加广阔。音乐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产生更强烈的感情共鸣。赵季平对对位的创作方法运用得十分娴熟,比如在《霸王别姬》的音乐创作中有极出色的应用表现,“斗争”一场戏中,当段小楼为救菊仙遭受造反派的追打时,却配以“文化大革命”中的“时代曲”,并一直震耳欲聋地演奏下去,形成了极大的反讽效果。场面与音乐处于完全的对立面,产生鲜明的反差,使观众生发出更多的联想,更加牵挂主人公悲惨的命运。综上所述,赵季平音乐创作理念是独特的,他打破了电影作曲中许多条条框框和金科玉律的束缚。虽然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创作是服务于影视剧的,但事实上,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在电影的基础上存在而又远远高于电影。赵季平先生的影视音乐创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守望者。
作者:黄东阳
相关专题:dnf传承装备怎么升级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