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对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中职学校目前存在素质教育形式化和素质评价片面化的问题。为此,应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树立全方位育人和多样化成才两个观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考试方式三项改革;落实内外结合与协同育人、激发潜能与整体提升、因材施教与扬长补短、夯实基础与差异发展四项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小平(1963-),男,湖北汉川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职教体系建设,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出要合理设置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既反映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只有纠正这些错误认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要求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般说来,素质即人具有的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要素,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1]素质一般可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个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生存状态、成长经历、教育经历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2]
2.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既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注重个体特性的培养;既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还要注意与社会需要相一致,适应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三者密不可分,不是学校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中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目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1.素质教育形式化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都按部颁计划的要求开设了素质教育课,但大多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而不是作为启迪人生、认识事物、启发思维的工具来传授给学生,没有按照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而是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当作知识传授,最后通过一张试卷考试、评分、课程结业,结果使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应试教育,没有达到素质教育课程应有的目标。
2.素质评价片面化
按素质的内涵要求,学生的素质应该从政治思想品德、身心状态、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但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中职生素质的评价都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为:全盘否定论。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加上部分学生的行为不规范,有些人就认为中职生的素质差。这实际上是用文化知识水平代替对素质的评价,以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而对其综合素质全盘否定。听话乖巧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保证团队目标完成的基本要素,许多教师和用人单位都喜欢听话乖巧的学生,片面用“听话、好管理”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低。技能至上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是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有些学校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当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只要学生的专业技能学好了,其他都可忽略不计,用技能水平的高低代替了素质的优劣。就业决定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总体指导思想。但有些机构或学校把学生就业率或薪酬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依据。学校(或教师)决定论。在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但目前社会上流行一种看法,即学生出了问题就是学校没办好,学生素质不高就是老师没教好。
三、改进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对策
总体而言,中职生有些自卑,但不失自尊;基础较差,但向往成才;社会认知不全,但可塑性强。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可造之才。因此,中职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的主体责任,并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中,贯彻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深入到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心,切切实实加强素质教育。具体而言,可采取“二、三、四”对策。1.树立两个观念
(1)全方位育人
要强化管理育人,健全素质教育的工作制度,建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要贯彻服务育人,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拟定出开展素质教育的工作计划、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并定期开展考核评价。要深化教书育人,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培训,使之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使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入人心,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引领和熏陶作用。
(2)多样化成才
《决定》中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树立多样化成才的理念,提高分类指导学生成长的能力;要掌握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特点和规律,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要创造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2.推进三项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要结合多样化成才的理念,突破传统的“专业”束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文化素质课+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个人特长”新型人才方案,加大学生自选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多样化成才。
(2)改革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辩论、表演、展示、示范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深入企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澄清学生一些模糊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三是通过服务社区、帮助别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走向成功的自信心。
(3)改革考试方式
考试不仅是评价工具,更是一种教育手段。要突破传统模式,根据课程或项目技能的要求,实行职业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兼顾的形式,[3]同时将学习过程中的课程参与程度、参与水平(表达的逻辑性、描述的专业性、思维的严谨性、操作的精确性和操作美感)等记入学业成绩,使考试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延续,成为素质教育的手段。
3.落实四项措施
(1)内外结合,协同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但家庭和社会在素质教育、特别是“三观”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社会要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家长要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专业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校表现等及时告知家长,形成内外结合、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教学要走出校园,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完善自我。
(2)激发潜能,整体提升
中职生刚入学时,很多人都有失落感,学校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让学生懂得,职业学校不是智力的竞技场,而是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不是以分数论英雄,要靠能力展风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给予科学指导,要为他们在课堂教学、班级活动、社会实践中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多包容,以提升其综合能力。
(3)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中职生多有不足,教师切忌做批评家,要做有心人和探索者,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服务集体、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和愉悦,树立成才的信心;要做园丁,不歧视学生,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弥补缺陷;要因材施教,既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也要让学生懂得约束、规范行为,力求全面发展。
(4)夯实基础,差异发展
职业教育在“强技能、抓就业”理念指导下,短期效应较好,但时间一长,其毕业生往往不同程度存在“文化基础差、职业精神差、择业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教育部在《意见》中提出“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要把文化素质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刚性文件固化,在课堂教学、教学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融入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教育,还要突破传统“专业”的束缚,在完成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自选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鼓励学生差异发展、多样化成才。可通过建立选课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职后学习和再次择业奠定基础,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中职学校由于学校的背景不同、管理者的理念不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但社会对中职生素质教育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勇于探索中职素质教育规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恩大,辛克泰.素质教育的学习与实践[M].济南:明天出版社,1993:5-8.
[2]“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5-6.
[3]刘小平.对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16-17.
作者:刘小平 龚晓斌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