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

摘要:该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针对福建省农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福建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分析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模式;对策建议;福建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3-04-01-02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将福建省建成生态强省的梦想,福建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能源生态研究中心与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组成9名专家课题,分赴全省9个市区市,开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调研。在2015年历时7个月调研中发现了福建省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认识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虽有十二个类型成功的典型模式,但至今没有大力宣传推广,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力度也不够。1998年成立的由福建省发改委、农业厅、财政厅等8个涉农厅局组成的生态农业试点县领导小组及由8个厅局与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组成的专家组也停止了活动。为此,在循环农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或瓶颈也未能及时协作攻关,建设的示范场普遍存在农业机械化与标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做大做强福建省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福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1.1福建农业资源潜力分析

福建省属多山省份,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90%,福建省农业用地比重小,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50%,耕地资源紧张、人多地少的问题十分突出[1]。福建省果园面积541.91khm2,茶园面积242.93khm2[2]。福建省丘陵区水热资源十分丰富,年降水量达到1400~2000mm,全省年平均气温15~21℃,全省有70%的区域年积温都在5000~7600℃。福建省农业生物物种也十分丰富[3],现有果树有品种3000多个,野生果树资源282个,药用植物有600多种,粮食、蔬菜、茶树种质资源也十分丰富。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使得福建省丘陵区成为全国土地生产潜力最高的区域之一。

1.2影响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丘陵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南方丘陵山地普遍存在“旱、瘠、酸、粘”的缺点,加之许多不合理、过度的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系统退化过程,2011年福建省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1.22万km2[4]。另外洪涝、台风、霜冻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灾害也呈上升态势,目前影响较严重的入侵物种主要有大米草、空心莲子草、水葫芦、松材线虫等。1.2.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2014年福建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达122.61万(t按折纯量计算),氮肥使用量达到47.47万t[2],每hm2实际施肥量已经超过1400kg,农药和地膜使用量也逐年增大。2014年福建省生猪存栏数达1149.35万头,牛存栏数为67.79万头[2],生猪和牛产生的粪便量约达4200万t,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是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的祸首之一。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已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此外,福建省每年产生的稻草、花生藤、甘薯藤等秸秆量约达700万t,这些秸秆资源主要被用于栽培食用菌、饲喂家畜或秸秆还田,但目前还约有30%的秸秆未得到有效利用。总体来看,福建省农牧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还比较大,必须有效开辟农牧废弃物资源化转化途径,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源头上解决农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生态破坏等难题。

1.3以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福建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国民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新时期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任务。基于福建省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福建省新农村建设、摆脱贫困的重大需求,也是现代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必要途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是局限于第一产业的循环,而应是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联、相融合,是各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为此,必须结合福建省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区域资源和农业发展的自身特色,将循环农业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着力解决区域农牧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防控与生态经济效益提升等难题,进而不断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2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福建省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12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类型,包括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茶园循环经济模式、林下经济开发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水田高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畜(禽)-生物垫料-有机肥(种植业)模式、沿海低湿地立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东南沿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循环经济模式、亚热带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家庭休闲农场促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和实施,不乏有许多的成功的实例,但从总体来看,福建农业循环经济总体水平较发达省份仍有差距,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例如,在福建南平地区,一些奶牛场采取了“牛-沼-草”的循环模式,通过牧草种植、草地消纳沼液及牧草利用,实现了沼液生态达标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但由于牧草种植区域均分布于小片山地中,牧草收割时缺少有效的机械化手段,利用人工每收割1t的牧草,需要200元的成本,生产成本也大幅上升。另外,一些循环农业模式也缺乏较为严格的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实施过程人为性、任意性很强,不利于农业产品质量监管,也不利于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此外,循环农业实施过程往往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物质能源等多领域产业,各产业之间的链条衔接较为复杂,各产业链在协同运作过程经常会遇到各种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往往由于某个循环链节的实施不成功,反而降低了企业的效益,这些都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政策保障方面,还未能形成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法律和政策激励,如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机制等,政府管理部门在典型示范宣传推广、资金扶持等方面均有待加强。

3对策建议

3.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期规划

根据福建省建设生态强省总体目标和任务,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编制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同时,在建设全省三大农业产业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各地区的重点发展模式,构建不同区域特色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如在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的闽西北地区,发展以水田、果茶园为主的高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生态高值化的绿色产业带。在经济较为发达、物流设施完善、生态相对脆弱的闽东南地区,发展农牧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等循环产业模式,形成产业集聚。

3.2完善法规政策,推动机制创新

应制定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循环农业法规政策和产业政策,创新相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生态补偿技术指标体系。将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纳入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和协调监管职责范围之内,形成循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政策、法律和技术的多点支撑,逐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扶持生态家庭农场,推动规模化与产业化

近几年来,以家庭农场单元为基础的生态循环模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有相当部分的家庭农场存在管理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生产效益低以及规模小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独门独户的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进行调整和改造,探索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要加大对家庭农场在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扶持,注重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并结合农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3.4注重标准化生产,提升机械化水平

循环农业模式往往是多个循环链条和多个产业的融合和联动,只有实施较为严格的技术规范,方能实现不同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资源的优化分配与高效利用,因此应注重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同时,注重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利用,如食用菌培养料上床机械、适合于丘陵山地生产的施肥机械、小型收割机等机械研发。通过大力推广节能、节水等减量化农业机械的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推进企业、农户增产增收。

3.5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促进成果转化

循环农业要发展,农业科技是推动力。各级政府应统一组织协调,加大循环农业科技研发过程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灵活、有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循环农业模式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同时要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培育乡土人才。各级政府应积极搭建科企合作和科企农联动的桥梁,对于成功的技术模式和科技成果,加快力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3.6紧抓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

循环农业在全省已有发展成功的先例,建议每个设区市抓1~2个典型示范场,以点促面,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并积极开展循环农业在全省的宣传与普及,加强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让企业或农户能主动融入循环农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推动增产增收,形成整体效益,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而推动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翁伯琦,雷锦桂.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推动生态强省建设的思考[J].鄱阳湖学刊,2012(5):93-102.

[2]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翁伯琦,罗涛,黄毅斌,等.生态强省建设与循环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翁伯琦,罗旭辉,徐国忠,等.南方水土流失防控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黄秀声 包武 李元钦 蔡元呈 黄毅斌 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91254.html

    相关专题:商标翻译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上一篇:植物配置在园林工程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文艺理论的动力与灵魂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