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业务架构
高效的企业管理组织,不但要有横向业务运作的系统,还要有纵向指挥的系统。我国施工企业一直沿用直线形式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该管理体系的优点是:对每个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范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使每个人的义务同责任都得到了明确;该管理体系的缺点也很明显:不能有效解决灰色地带的协调问题,在协调问题时对利、权、责太过强调,导致权的操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该管理制度忽略了部门间、岗位问的信息沟通以及业务衔接问题,进而使施工企业的日常工作难以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1.树立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第一,工期决定成本的理念。由于施工企业针对险、难、急、重等工程数目的增多,会采取突发性措施,而引发的成本升高。因此,施工单位需把工期控制视作一项重要的成本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操作前期,与设计单位积极的配合对施工图纸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有效解决征地及拆迁的难题,及时开工,避免出现施工工程操作前期浪费工时,后期压缩工时的现象。另外,施工企业在施工操作过程当中,需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调配,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安排,以此实现项目成本的降低[2]。第二,以效益评价成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盈利是其根本目的,也是其最根本的生产及发展目标,所以,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可以将收益率当作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效益结果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同时,开展评选创效功臣的相关活动,围绕收益率、管理费率、职工收入以及劳务和材料单价等内容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为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效益文化氛围。需注意的是,效益文化并不代表以产值评判员工的好坏,而是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进行加强,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以效益评价成败的管理理念。第三,规模决定效益。在我国,企业经营都是微利经营,只有在规模生产经营的基础上,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得到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施工企业应在国家大力推动基础建设的政策支持下,尽可能扩大经营规模,多承接工程项目,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得到扩大,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第四,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在统筹施工企业生产要素分配,提高企业人员、企业设备运转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集中审批大型机械设备和车辆,集中采购大额物资材料,集中保管和调配周转器材。这一理念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项目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2.健全组织结构
成本管理是企业所有员工全程参与的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领导组织,建立起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设立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成本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以及总会计师、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担任,其他组员则由相关科室领导或部门担任;各部门间必须相互配合并相互协作,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3]。
3.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规范
成本管理模式分为项目责任承包模式和全额风险责任承包模式两种。其中,前者指施工企业在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承接之后,先制定一个项目经理部,并让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合同双方分别为项目经理部和公司,合同完成签订后所有员工共同承担起施工的相关责任,在这种模式中,既将得到降低的项目成本费用作为承包效益的考核指标之一,也将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考核目标的一部分,最后把经营效益全额进行上缴。而后者指施工企业对承包商进行选择,并与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合同双方分别为承包商和公司,承包商应相对稳定,同时以风险抵押的方式在合同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将责任目标完成,然后根据规定产值的比例来进行资金上缴,项目的承包人可以对其余费用进行自主调配。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必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既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安全,还要对项目成本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和科学发展。
作者:武丽英 单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