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林区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探讨

1大地播种育苗

1.1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净度、发芽率、千粒重、生活力等内容品质检验后,进行混沙窖藏低温催芽。播种前2~3d,从窖中取出种子放置在荫棚或不加温的室内,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增热,浸水除去上浮的空粒或劣质种子,稍晾干即可以播种。

1.2土壤选择

育苗地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轻壤土和沙壤土,不宜选择干沙和过湿且机械组成黏重的土壤播种。腐殖质含量低的土壤,整地前可施入腐殖土或泥炭60~80t/hm2,磷肥有效含量50~60kg/hm2。

1.3播种

根据土壤解冻及种子发芽情况,一般于5月初开始播种。为便于机械化作业,且种子出土集中、通风透光好、田间管理方便,可选择条播方式进行播种,尤其是宽条播更具有提高产苗量、增强抵抗力,易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的小气候等优越性。宽条播幅12~15cm,条间距30~35cm;窄条播幅5~8cm,条间距15~20cm。播种行每公顷300~500kg。覆盖材料为沙土各半,覆土厚度1.5~2cm。若全部覆沙,易遭受灼伤。为预防土面风干板结,播种覆土后可覆盖帘子,或者铺洒锯末1cm、苔藓3~4cm,也可以通过增加灌溉次数来调节土壤温湿度。

1.4播种后管理

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容易遭受鸟类和老鼠等动物危害。因此,播种地可用采取毒饵和人工驱鸟的方式进行防范与管理,直至幼苗完全脱壳。同时,要保持播种地湿润,防止种子回干。待大部分种子出苗后,撤去帘子或其他覆盖物。

1.5苗木管理

播种后一般10~15d开始出芽,出苗期分为幼根出现、弯脖、直立、脱壳4个时期。弯脖期幼茎(子叶下轴)嫩弱,易受高温和霜冻危害,需注意温度调节。可架设荫棚1~2个月。如全光育苗,则需要增加灌水次数。灌水一是供给苗木生长发育需要,二是调节地表温度,避免日灼和抵制霜冻。随着苗木生长,灌溉间隔期逐渐加长。初期灌溉宜量少次多,后期宜量多次少。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采用人工或用轻型拖拉机牵引中耕铲适时,进行松土除草。一般当年第一季度松土和除草不少于3~4次,第二季度2~3次,第二年不少于1~2次。在针叶形成期,追施钾肥30~60kg/hm2。

1.6苗木越冬

一年生播种苗宜在原苗床上越冬,沙壤土地可利用步道土覆盖进行防寒,覆盖厚度以略超过苗木3~5cm为宜。第二年春季气候转暖后,根据当地情况,分两次清除防寒土,撤土后浇灌1次水。尤其在地势比较低洼、土壤水分较多、春季昼夜温差大之际,必须严格预防幼苗发生冻拔和枯干现象,以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1.7苗木出圃

造林用苗,应选择苗茎粗壮匀称、顶芽发育良好、针叶色泽浓绿较密、根系发育良好、无机械械损伤及病虫害的苗木。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春季应在芽苞萌动前浇灌1次水后进行起苗,做到随起、随选、随捆,就地假植并用草帘覆盖。起苗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根系,预防风干。根系太长应进行截根处理。捆绑时,根对根并填些切碎的湿草或苔藓或放于20~40cm的容器内,根部填装湿润的碎草或苔藓。运输途中加水保湿,能坚持10~15d左右。

2塑料大棚及容器育苗

采取塑料大棚或容器温室育苗,既可以有效控制土壤基质、温热、水肥、空气等生态因子,又可以防止鸟害、减少种子消耗、缩短育苗期,单位面积产量相比大地育苗可增加0.5~1倍。

2.1圃地选择

宜建在地势平坦,主风方向有防风条件的地方。

2.2基质

适合西伯利亚红松生长的土壤基质是弱度腐熟分解的泥炭(草灰)和矿物质肥料的疏松混合物,厚度约20cm左右,PH值为4.5~5.5。为预防病害,播种前7~10d,采用1%~3%的FeSO4溶液或浓度0.5%的KMnO4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每一育苗周期结束后,最好及时更换新的基质。

2.3播种

秋季进行整地作床,早春当土壤解冻深度达到10cm,土温至5℃时进行播种。在整平的基质上播种。窄行、宽带和撒播均可。窄行播种的行间距20cm最佳。种子覆土厚度约2cm,覆土材料为土沙各半或土泥炭各半,覆盖后镇压并灌水。

2.4调节气候

近地表层最低温度控制:出芽前不低于0℃,出苗时不低于5℃,生长期8~10℃,有霜冻和阴冷的晚间需要增温。最高气温控制:出苗期15~20℃,生长期25~30℃。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范围内,不能低于60%或高于90%。空气及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用灌水和通风来调节。苗木生长旺盛期前通风尤其重要。

2.5田间管理

出苗前,每天少量灌溉(细滴喷水)并保持必要的温度;出苗后,灌溉次数应适当减少。6~7月,棚内增温远远超过最高限度,当开门、开窗、灌溉也难于调节温度时,要卷起棚侧面薄膜,降温后和晚间再放下。7~8月份,逐渐揭开大棚的侧面和顶部的塑料薄膜,使苗木加速和完成高生长,并锻炼苗木。灌溉次数减少,每周2~3次即可。在完全揭去塑料薄膜后,基本上停止灌溉。苗床要保持干净、无草和土壤疏松。大棚育苗也可在容器中培育。根据苗木培育年限及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容器。常用的是蜂窝状纸杯和塑料袋。内装较肥沃的沙壤土和草炭(1︰1)的基质。为防止病虫害,装填前,基质最好进行高温(80℃以上)处理,在容器中播种或移植苗。由于空间小,灌水次数要多,抚育管理要细。在大棚内,将西伯利亚红松播种培育成一年生播种苗,移植到4.5×4.5×12(cm)的容器中培育2~3a,再移植到较大的容器7×7×20(cm)中培育2~3a进行造林,造林成活率很高。如果要培育庭园绿化苗可再移植一次,容器增大到30×30×30(cm)。这时,容器苗可放置在露天。培育至苗高50~100cm、冠幅40cm以上,基本可满足绿化大苗的要求。

作者:宋秀丽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管局营林生产处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林区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87809.html

    相关专题:药学毕业论文 新余学院


    上一篇:财税体制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网络文化诌议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