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整体来看,广州先进制造业通过知识汲取和先进技术运用,已成为广州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与广州先进制造业良好发展态势相适应,广州急需大批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承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但在高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缺乏的大环境下,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的严峻形势。
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界定
从生产或工作活动过程的角度来划分,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1]。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辞海》则认为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也包括设备、工具、规则、程序或方法。”技能也称为技术、能力,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技能是“人化”的技术,只有技能才能使“形式”存在的技术转换为真实存在的技术[2]。技术型人才处于工程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能够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为社会直接创造利益。技能型人才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即强调技术也着重技能,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技术技能人才是处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员,他们不仅能熟练地将所学技术知识运用于实践,也能够具备一定的设计或制造技术产品的知识或能力[4]。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高”主要体现在高质量、高素质,且具有一定创新力和发展潜力上。
三、样本说明
为了解广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我们对1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100份问卷,每个企业一份,回收85份,回收率为85%,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调研对象主要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高技术技能人员或技术与管理双肩挑的管理人员等。调研企业的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缺乏
在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上,5.1%的受访企业表示非常缺乏,62.8%的企业表示缺乏,整体来看,67.9%的调研企业表示缺乏高技术技能人才。在缺口数量上,受访的78家企业中有76.9%的企业缺口在100人以内,12.8%的企业缺口在100~200人之间,也有10.3%的企业表示缺口达200人以上。在企业现有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满足上,75.6%的企业认为当前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在需求类型上,21.8%的调研企业认为最需要的是资深的高级技工或技师,61.5%的企业表示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高级技工或技师,对经验较少或无经验或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有需求的企业仅为16.7%。在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上,29.5%的受访企业表示所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要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1%的企业要求具备中级职业资格证书,11.5%企业觉得具备初级资格证书也可,但也有18%的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无资格等级证书限制。整体来看,广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缺乏,这种缺乏主要体现在现有及未来一段时间高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无法满足需要以及资历资格上要求高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经验以及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等方面。
(二)本科、高职是高技术技能人才最佳学历
在学历层次要求上,受访企业的频数从高到低排序为本科、高职、硕士、博士和中职(表2)。在人才需求渠道上,37.2%的企业倾向于本科院校,34.6%的企业倾向于高职院校,倾向中职学校的企业仅占9%,而倾向社会培训机构、科研机构的企业比例则分别为7.7%、11.5%。高职教育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从战略层面上国家也对高职教育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但上述统计结果显示,34.6%的广州先进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高职学历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低于倾向选择本科层次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业2.6个百分点。虽然差别并不大,但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伴随着广州先进制造业从低端技术产业、中端技术产业转向中高端技术产业、高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类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历需求更倾向本科和高职。
(三)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性不足
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支持上,17.9%的受访企业每年预算为20万以下,32.1%的企业每年预算为20万~40万之间,11.5%的企业每年预算为40万~80万之间,80万~120万之间为9%,120万~200万之间为9%,200万以上为3.8%,无预算的企业为16.7%。可见,有一半的受访企业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每年经费支持额度在40万以下,从受访企业年产值规模来看,这一额度并不高。此外,还有16.7%的受访企业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无预算支持。在培训方式上,受访企业中有34.6%希望通过全脱产对现有高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训,59%的企业则倾向半脱产形式的培训,采用业余或零星方式培训的企业仅占6.4%。培训时间安排上,16.7%的企业倾向安排1周时间,26.9%的企业倾向选择2周时间,也有26.9%的企业愿意安排3~4周时间进行培训,1~3个月、3~6个月、6个月以上的企业选择比例分别为20.5%、2.6%、6.4%。可见,绝大多数的受访企业(70.5%)培训时间均以短期培训(一个月内)为主,相对于技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技能熟练操作时间安排明显偏少。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保障培训顺利实施及培训效果的关键。调查显示,74.4%的企业制定有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制度,但均不完善,有一些制度或没有制度的企业占比达到15.4%,仅有10.2%的企业表示内部具有完善的培训制度,这表明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培训考核方面,23%的企业有针对性的考评体系,且执行到位,有46.2%企业虽然有考评体系,但执行不到位,19.2%的企业考评体系模糊,执行也不好,甚至11.6%的企业根本没有针对性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考评体系。归纳来看,接近八成的受访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考评体系执行不到位。以上分析可知,广州先进制造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各企业投入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费用不高,甚至偏低;半脱产培训方式的比例过高,一个月内的短期培训过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设定不完善,考核测评体系没有针对性且执行不到位等。
(四)高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程度不高
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协同培养平台的支持。尽管广州先进制造业更多依靠内部力量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育(表3),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上,受访企业选择的有效途径按照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师傅带徒弟、内部培训或行业协会培训、校企合作、教育部门培训学习等。但与学校、行业协会以及政府协同培养也占了一定比例,且受访对象表示未来与其他多元主体合作培育是企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一环。在企业现有高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上,调查显示校企协同培养的比例最高,占比达51.3%,与行业协会的协同培养占比为16.7%,与政府协同培养的比例为10.3%,其他协同培养方式如与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的协同比例等也达到21.7%。协同培养人才基于一定的制度之上,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参与协同培育的主体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在是否制定有明确的协同培养制度或政策上,44.9%的受访企业表示有明确的协同培养制度或政策,39.7%的企业表示虽然有协同培养制度或政策支持,但并不完善和具体,也有15.4%的企业表示没有协同培养的制度支撑。在是否熟知高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的政府政策上,47.5%的企业表示非常清楚政府所提供的协同培养政策,10.2%的企业表示清楚但不够全面,35.9%的企业表示不清楚,甚至有6.4%的企业完全不清楚有这类政策。整体来看,近6成的受访企业需要进一步熟悉政府的相关协同培养政策。在协同培养平台利用的具体形式上,调查可知:企业自身更倾向于通过研发或研究机构、生产性基地、专项研究、人才项目等进行人才共育;对政府提供的协同培养平台,企业最倾向于国内外培训交流;对行业协会提供的协同培养平台,企业倾向性选择的顺序依次为同行交流学习、协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其他等,具体调研结果如表4所示。综上,超过50%的企业没有完善的或根本没有协同培养制度安排,对政府提供的协同培养政策也不熟悉;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形式上,企业倾向选择自身的研发或研究机构、政府提供的国内外培训交流、行业协会提供的同行交流。虽然,政校企行对高技术技能人才共育已达成共识,但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同培养程度并不高,尤其是企业对政府、行业协会提供的很多协同共育平台缺乏有效利用,更多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培养。
五、策略与建议
首先,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与激励作用。一方面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培训机构、研究机构等重视高技术技能人才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优化调整中的重要性,树立高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企业技术改进与创新的意识,努力提高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与认同价值;另一方面,必须出台相应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共育激励政策,加大对人才培育的资金支持、平台支持以及制度保障支持,提升各参与主体参与人才共育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其次,企业必须发挥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共育中的主体地位。加大现有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培养预算;选择一批优秀的能工巧匠传帮带,强化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根据高技术技能人才岗位实际需要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选择多种形式的培养途径,尤其要加大全日制培训力度,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为增强培养效果,企业要完善现有的培训制度及考评体系;要树立协同理念,充分利用政府、学校、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人才共育,并完善协同共育的制度与政策;要不断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再次,高校必须发挥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职业教育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的重要职责。从广州先进制造类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学历需求层次来看,本科与高职是最佳学历。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应偏重技术的应用与革新,以中级职业资格的技师(技工)培养为主,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应偏重技术革新[5],以高级职业资格的技师(技工)培养为主。在经验获取上,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必须与企业协同、行业协同、政府协同、科研机构协同,进行工学结合,依靠实际岗位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最后,行业协会应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支持,行业协会可以从广州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高度协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尤其是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划;要积极参与到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并协助政府制定相关的协同培养政策,指导高校制定有效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条件为高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协同共育的平台,积极发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中介作用。
作者:吴强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